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探讨

2020-04-14杨珮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品质爱国礼仪

摘 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人,德育工作及其管理中可以基于传统文化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班级德育管理策略,主要内容包括运用家国文化构建德育之本、运用孝道文化建立道德基础、运用礼仪文化规范日常行为、运用诚信文化促进品质发展、运用自强文化形成坚强意志。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德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好地基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学段 班级管理 爱国 礼仪 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与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初中学段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加上父母教育和互联网的影响,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结合德育工作进行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班会上、在课堂上、在课外实践课中、在日常生活中等实施班级德育管理。

一、运用家国文化构建德育之本

爱国主义是德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内容。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精神,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文化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文化构建德育之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

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大会中,习近平主席对中国青年提出了6点期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中学班主任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相关的家国文化资源,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由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爱国主义、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教师可以引入有关家国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内容,不论是名人故事还是名人名言、又或者是影像资料,将它们制作成电子相册、微视频或文化墙,在班会课上展示、开展演讲和竞赛活动。比如唐代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相关名言及其背后的故事都可以引入到德育教育中,解析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

二、运用孝道文化建立道德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融合了道家、佛家等文化的综合,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孝道文化,它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准则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诚然其中有一些不可取之处,但是孝道文化对维护当前家庭关系、促进家庭稳定、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仍具有重要意义[2]。孝道文化的本质是孝敬父母及其直系长辈,是一个人立身与处事之本,是发展和完善其他道德的基础,因此中学班主任应该运用孝道文化建立道德基础,进行德育渗透,更好地教育与管理初中学段学生。

传统典籍《孝经》中讲:“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不爱戴,又怎会对其他人好呢?在中学德育教育管理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比如《论语》中的“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父母唯其疾之忧”,《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可以引导到德育工作中讲解;同时还可以从孝道文化引申到对师长的尊敬、对同学和其他人的友善、真心对待身边的人等。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予以监督。

三、运用礼仪文化规范日常行为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有关礼仪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历史小说,都能看到有关“礼”的影子,礼对古代社会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外来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实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初中学段中也有很多学生的日常行为不够规范、不够文明。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内容,制定完善的制度、张贴有关礼仪的古代名言、开展礼仪教育,从规范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开始,逐步扩展到生活各个方面,结合礼仪文化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四、运用诚信文化促进品质发展

诚信是个人生存与发展资本,人无信不立,传统文化中含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文化,比如: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孔子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路说“言必信,行必果”,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3]。中学班主任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可以讲解有关诚信的古代名言,提供有关诚信文化的历史故事,使得学生加强对诚信的理念,更好地结合诚信标准去践行;同时布置相关任务,组织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诚信进行践行,对拾金不昧等相关学生加大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在班级中间形成一种“人人有信”的文化氛围。

五、运用自强文化形成坚强意志

中华民族精神中有“自强不息”的相关内容,从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韧劲的、生生不息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文化,中华文化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史中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而不中断的文化,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自强文化,不论是《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是越王勾践十年磨一剑、吞并吴国的历史故事,都可以借助它们对中学生进行自强文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堅强意志。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班级德育管理,教师应该在分析和理解德育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运用家国文化构建德育之本、运用孝道文化建立道德基础、运用礼仪文化规范日常行为、运用诚信文化促进品质发展、运用自强文化形成坚强意志,更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德育管理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冬腊.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9(3).

[2]李方岚.班主任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No.590(06):96.

[3]张月云.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德育中的对策[J].文存阅刊,2018(9).

作者简介:杨珮,1973年7月,女,汉族,海南省, 本科,一级教师,教师,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品质爱国礼仪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