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示系统在地震临时安置点中的设计研究

2020-04-14韩佳芮王心旭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

韩佳芮 王心旭

【摘 要】为提高灾后地震临时安置点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员发生二次伤害,基于对受灾人群、志愿者、工作人员的需求与心理研究进行该空间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以达到震后救助站中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实现。特殊环境中的导向系统设计更加关注标识所传达的速度性、直观性、便捷性,该研究为导向标识在灾后救助站中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震后临时安置点,导示系统,灾后心理,人文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84-02

一、震后临时安置点与传统社区环境的分析

(一)震后临时安置点与传统社区环境的相似性

震后安置点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就地安置,二是集中安置。与传统社区相比,都属于人口集中居住模式。在建造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家庭的需求和特点,以及社区共同的期望,包括基本的服务设施,如厕所、洗浴场所、取水点、食物补给点、垃圾收集点等。基本功能的排布要满足人们正常生活需求。在这些方面传统社区环境的导视系统基本设计经验是可以运用于震后临时安置点中。

(二)震后临时安置点与传统社区环境的差异性

传统社区环境的建造大多考虑丰富居民生活、美化居住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几个方面,侧重于提高整个社区的环境品质。由于传统社区的设计建造时间长,在很多方面不能适用于震后临时安置点的建设规划。由于在这一区域中随时会有第二次地震的风险,因此在这一区域的导视系统设计必须具有持久性、便利性等特点,不要让这一区域的指示系统安置成为工作人员甚至是受灾群众的压力,尽量与临时性帐篷、板房的搭建同时进行。

震后临时安置点大多处于受灾区,在电力供应方面可能需要长时间恢复,因此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在黑夜中使用的便利性,这在人员心理上也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抚。受灾过后的灾民最大的需求就是取得与外界的联系,然而大多临时安置点都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较为分散,因此如何从安置点到达最近的交通枢纽也是受灾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

二、震后临时安置点中的人员行为心理

应急救援人员涵盖多种职业,他们来到现場的首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挽救灾区群众的生命,由于经常面对事故灾害,因此,更易产生一系列激烈反应,及时对救援人员心理的激烈反应进行预防和心理干预调适,可以帮助救援人员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导示系统的设计中要考虑为应急救援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性,尽量缓解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从而帮助更多的受灾人员。

灾后志愿者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护培训以及对志愿者工作认知不足,进入灾区后的心理状况会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若志愿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调适,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使志愿服务质量急速下降。快速了解自身负责的工作信息,了解到周边的情况,可以极大提高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受灾人群的心理状况比一般人要差,据统计,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是中老年人,儿童应激反应率最低。临时安置点的设计中应该具备人性化特征,起到安抚人心、恢复受灾人群情绪的作用,在导视系统的色彩制定当中不但要易于人们找寻,而且要选择代表积极向上的色彩,提升受灾群众对于工作人员的信任感,从无形中建立起人们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三、临时性安置点导示系统规划原则

(一)执行效率

灾后临时安置点的导向根据空间的功能性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从空间外部到内部的功能区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临时安置点外部的交通信息,导示内容包括为外来人员引导路线,并且起到为环境空间内的人员指引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到达其他安置点的作用。第二等级的标识导向包括空间内部的平面图、功能区指引等。第三等级的标识导向是功能区的标示牌、居住区单元牌等。

在灾后临时安置点的空间环境中,根据受众的需求提高效率应为设计的第一要素。导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指引方向,达到“来去自如”的效果是导示系统设计的准则之一,也能为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和工作人员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导向系统的设计集中于视觉、听觉、触觉,其中,视觉是传输速度最快、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以视觉感官为主要设计要素,有助于导示系统呈现出最佳效果。因此引导、疏散人群的功能性大于导示系统设计的艺术性,以免艺术性的表现影响到导示系统直观性的传达。

(二)安全保障

导示系统在大多数区域中具有长期性的功效,标识的载体通常是由立柱或牌子组成,由于施工方和特定地理环境的限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会出现标识牌老损的状况,在日常使用中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需要大量的后期维护来保证设施的继续使用。

临时安置点不同于其他的空间环境,由于该地区已经遭受过一次严重的灾害,并且不确定此区域是否会再次发生自然灾害,因此不能让导示系统物料规划成为受灾群众的第二次潜在威胁因素。在载体的选用中应遵循轻便性、安全性、实用性原则,可以使用不干胶贴纸的方式作为标识的基础载体,不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或特定工具来安置导向标识,可以为临时安置点中的普通民众所使用,让大众参与到工作中来,有助于在临时安置点中找到归属感,对灾后心理恢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人文关怀

临时安置点中的人群分为多种类型,在导示系统的设计中要将不同年龄段、身体健康状况和民族文化考虑在内。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符号有不同的理解,这里主要分为老人、儿童、中年人,老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在标识设计中尽量以符号解决所有问题,达到简单易懂的效果。由于受灾区域中人们的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因此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能为不同的人所使用,例如有语音导示或是盲文的应用,在关注人文的同时也有助于临时安置点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震后临时安置点导示系统规划

(一)导视系统的标识信息规划设计研究

在导示系统版面的设计中主要以图案、文字为基本构成要素,由多重元素組合形成合理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人们寻找目的地提供便利。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导示牌中的信息存储量,使人们在视觉流程的第一步就得到目标信息,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文字的传达性通常高于图案,因此在信息的设计中应注重文字的编排,以最少量的文字阐述信息。临时安置点中的人群一部分为老人和小孩,对于文字的认知会相对较弱。在卫生间的导示系统的设计中,即使不认识字的儿童,通过门上或墙上男女典型特征的抽象图形,也能迅速而准确地区别出男女卫生间,这便是导示系统巨大的意义和魅力所在。因此图形化的设计应与文字信息并重,尽可能为所有人提供帮助。

(二)导视系统的色彩规划设计研究

导视系统中色彩选用是否合理关系到最终指示信息的传达效率。在日常的居民生活区或公共活动区域,设计者通常会选择与周围环境色或是与企业形象主题色彩相符合的颜色,为了达到人们在空间区域中的舒适性需求。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为日本山口县梅田医院设计的一套导示系统,让人们拥有一种充满母性关怀的感受。通过这种导示系统传达的宜人的空间感,会让产妇心情更加舒适,避免了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临时安置点的空间环境是一个特殊的区域,色彩选用要考虑受众的最大需求,应提高色彩纯度,使之在自然环境中跳脱而出,让人们在较远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指示标识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下一个目标地点。例如一套服务于难民集中营的导视系统,荧光绿的底色以及黑色的图号和文字形成强烈对比,使人们能够清晰识别,从而提高该区域的工作效率。

(三)导视系统的功能性规划设计研究

系统的可见性是设计的关键所在,导视系统的设计是为了给他人带来便利,当人们处于一个陌生环境中时,最需要的就是尽快熟悉周边区域,清楚了解目的地的走向、位置和整个空间的大致布局。电力供应是震后地区的重大问题之一,在不能及时供电的夜晚,导视系统也应起到与白天相同的作用,因此印刷材料可以选用带有荧光成分的墨水以帮助人们在黑夜中识别道路区域信息。导视系统中符号和文字的编排应考虑到人群的最远视觉距离,这样有助于临时安置点中的人们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到目的地,甚至会影响到该区域内受众的生活习惯。

目前的导视系统已不局限于标识牌和符号的色彩研究,而是通过环境颜色的不同来划分功能区域,在范围较大的临时安置点中,此方法可以迅速帮人们构建思维上的区域地图,同时也减轻了安置点中人们的压力,在心理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导视系统中听觉应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香港过马路时的高频催促声,此声音会加快人们行进的脚步,从而增大绿灯放行时的人数。声音对人们的行为构成巨大的影响,在震后临时安置点的系统设计中使用声音作为导向的一部分,不仅会增加该区域人们的秩序性,并且对于视觉障碍者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导视系统的通用性设计研究

通用性设计的目的最早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上排除年龄与能力的差异,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后将其应用于环境空间设计中。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应考虑不同身体条件的人群,特别是针对盲人进行导示系统的规范化设计。震后临时安置点中不排除会有多民族、多国家的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存在,因此在系统中应使用表达性强的视觉符号,尽可能使大多数人受益于该区域的导视系统。

五、结语

灾害发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抢险救灾,临时安置点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调研,震后临时安置点的最长使用时间为三年,最短为几个月,因此它属于短时间存在的空间区域,通过此区域与传统社区空间的研究找出相似性与最大差异性,进而分析空间内的人群心理,从视觉、听觉、触觉三方面入手,尽可能达到导视系统的通用设计,为震后临时安置点提供更为快捷、安全、便利的区域导示环境,以最少、最简洁的信息传递方式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战宁.童话般的视觉体验[J].装饰,2014,252(4):139-140.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082-085.

[3]栗继祖.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及干预[J].现代职业安全,2015,(8):120-121.

[4]于锦标.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J].劳动保护,2013,(1):108-109.

[5]张紫然.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J].设计,2019,314(32):20-22.

[6]张紫然.融入城市色彩的地铁站内导视系统配色研究—以成都地铁站内导视为例[J].设计,2019,312(30):32-34.

作者简介:韩佳芮(1995-),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王心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逍遥游”壶的创新和人文意境
财富时代人文解读
人文绍兴
海洋人文意识
人文社科
人文尊重促管理提升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