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问题研究综述

2020-04-14吴芯懿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成长成才研究综述信息化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信息化条件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文章从信息化条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国内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望为本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29-03

青年是社会上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重要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成才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电脑、手机等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常用的信息化媒介,它们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相关问题,既关乎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也与高校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学术界也从各种不同领域开展了深入探讨与研究。笔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梳理,旨在更加深入认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问题,推动研究的更深发展。

一、信息化条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思维、行为、成长、成才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近年来已有学术研究成果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信息化条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概括论述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主要观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层面进行整体分析,如刘春梅(2000年)认为,网络本身是中性的,不具有好坏之分,但随着它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带来了教育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成才方式的改变,学生能从中收获到无限信息与便利,另一方面,网络环境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里面也充斥着大量的西方思想渗透、违法和不道德行为、色情信息等等,会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扭曲大学生的人格。陈俐(2012年)认为,信息环境构建了新的社交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网络在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成长发展提出了挑战,一些学生因沉迷网络而导致辍学,严重影响到身体和心理健康。

第二,从信息化时代的具体产物出发进行论述,如陈迪男,邓彩霞(2007年)从网络文化角度切入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分析,指出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平等、异质、无政府等特性,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至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危害。何纯芳(2006年)从网络游戏视角出发,提出网络游戏能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包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为大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提供了实践的空间。而消极影响则是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弱化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损害身体或心理健康。李义军(2008年)选择了网络交往的角度,认为网络上虚拟人际交往活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补充,能帮助获取信息,排解不良情绪,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容易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误导,甚至导致部分学生道德感失落,严重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学者们都论述了信息化条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论述对象的差异:一些学者从宏观整体角度出发,阐述了信息化或网络大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而另一些学者则攫取了信息化条件下的特殊产物,从具体对象出发进行分析研究。两者都有其合理性与独到之处。

二、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信息化条件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化条件给大学生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其健康成长成才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学习、心理、网络成瘾、人际交往等方面。

(一)学习问题

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信息化条件下,大學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也默默地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但是,在肯定信息网络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带来的危害。陈迪男,邓彩霞(2007年)指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机会及途径极大地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信息,导致抄袭、剽窃等现象的产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法,影响到学习成效。缪子梅(2014年)提到信息化条件下,网络课程迅猛发展,但对在校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仍然停留在“量变”层面,网络课程认知深度和广度不高,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低,网络课程对传统课程的替代率仍然较低。此外,网络课程缺乏健全的监管平台,课程资源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问题

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也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危机。如陈晓怡(2018年)指出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网络依赖心理,离开了网络就会变得烦躁不安,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降低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长期上网会让大学生学习工作激情减弱,精神懒散,网上充斥的暴力色情内容甚至会导致大学生人格的异化。梁凯(2011年)认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在虚拟的且缺乏有效社会监管的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任意地将现实中遭遇的挫折转化为各种不满情绪,在网上宣泄,这也使得他们道德法律意识淡薄,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为暴力犯罪埋下了隐患。

(三)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在没有成瘾物质情况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主要表现在过度上网导致社会和心理的适应行为损害。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网络依赖与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何洁,贾阳(2008年)认为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地与网络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思想行为无不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当前,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王宇波,张洪英,刘欣(2013年)提出,大学生网络成瘾有极大的危害,他们往往具有抑郁倾向,敏感,孤独,自尊心不强,也因此更容易利用网络来放纵自己,寻求感情寄托。廖元新,李晓路,王德友(2012年)认为网络成瘾有以下表现: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陷入网络购物和影音娱乐、过分迷恋网络交友。

(四)人际交往

信息化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网络交往方式也随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QQ、微信、微博交友已成潮流,网络寻友恋爱也不鲜见。然而,在取得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产生着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危害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如李义军(2008年)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调查,提出网络信息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社交网络的负面信息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同时,网络本身的虚拟特性使得社交网络与现实世界的社会交往仍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社交网络的过度依赖会导致部分学生忽视了正常的社会交往,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减少,交际能力发展受到影响。梁凯(2011年)认为,在网络这一虚拟的交友平台上,“人机交往”代替了现实的“人际交往”,容易造成大学生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日趋淡漠,交往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忽视友情和亲情。翟思成,薛彦华,黄承芳(2014年)认为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已逐步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网络交往逐渐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但在某些方面,不良的网络交往甚至给大学生社会化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影响其社会化进程。

总之,对于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笔者主要概括了学习、心理、网络成瘾和人际交往四个方面的问题。此外,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自我控制能力欠缺、抗压能力差、劳动意识差等问题,但都有待深入探讨。

三、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如何借助信息化条件,因势利导,帮助其健康成长成才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学者们从不同方向进行了探讨,针对不同领域提出了各种对策与建议。

(一)从相关理论中探求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方法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学者回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大学生成长。如张秋艳(2012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不仅指明了最高目标和发展内涵,而且对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实现途径。具体而言,要加强价值观的引导,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提高综合能力。王方星(2014年)提到科学发展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高等院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管理改革。同时,大学生更要抓住机遇,保持积极的心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使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周德贵,苗国厚(2018年)深入学习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论述,表示习近平对青年大学生人生成长发展的论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遵循。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学好知识技能,勇于创新创造和注重实践养成。同时,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要通力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二)针对信息化条件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出建议

信息化条件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陈俐(2012年)提出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信息化条件,运用多种手段维护互联网生活秩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互联网舆论。梁凯(2011年)认为加强大学生网络环境建设,需要學校、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对此,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结合具体网络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

信息化条件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运用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缪子梅(2014年)从网络课程学习角度出发,认为要真正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可以建立网络课程的导师机制,将网络课程与实体课程相衔接,实现高校课程的“学分对接”,进而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陈晓怡(2018年)认为随着信息化条件的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他提出要从大学生个体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与引导。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与规范,科学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并将网络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何洁,贾阳(2008年)结合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提出了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家校联合共同教育等五点建议。翟思成,薛彦华,黄承芳(2014年)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从大学生、高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大学生自身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调适,正确处理自己与网络交往的关系,高校方面要加强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创设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社会方面要做到加强互联网法制管理,净化网络交往环境和发挥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

综上,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对策研究较为丰富,给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参考与借鉴。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笔者发现,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信息化条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影响、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成长成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信息化条件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三个方面。整体来看,尽管相关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对相近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义与区分。在现有研究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献中,信息化条件、网络、新媒体等概念混杂通用,其研究内容与结论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区别。第二,从调查方法来看,现有研究受到条件限制大都采取抽样调查,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过普遍调查和系统的个案调查,使得调查结果的概括性较强,而特殊性和针对性较弱。第三,从研究对象上看,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几乎是“80后”和“90后”大学生,对当前已占校园主体的“00后”研究较少,研究数据较为陈旧,对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意义不大。

总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对信息化条件下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问题的研究较为丰富,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与参考的资料,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为后来学者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春梅.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6).

[3]陈俐.互联网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4]陈迪男,邓彩霞.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5]何纯芳.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

[6]李义军.浅谈网络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河南社会科学,2008(2).

[7]缪子梅.网络课程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8]陈晓怡.大学生网络心理调查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

[9]王宇波,张洪英,刘欣.大学生网络成瘾与高校互联网络心理干预体系构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3).

[10]何洁,贾阳.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8(1).

[11]廖元新,李晓路,王德友.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主要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

[12]梁凯.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1(11).

[13]翟思成,薛彦华,黄承芳.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

[14]张秋艳.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引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1).

[15]王方星.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J].成才之路,2014(27).

[16]周德贵,苗国厚.习近平关于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论述初探[J].学校黨建与思想教育,2018(18).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18_2205)和江苏大学科研立项(17C505)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芯懿(1994-),女,汉族,江苏常熟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成长成才研究综述信息化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