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党校教育理念和机制创新

2020-04-14巴志平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形势党员干部

巴志平

摘 要:新形势下,党校的党员干部培养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党校教育工作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好又快地推进党校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不断创新党校的教育机制,培养和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党员干部。

关键词:新形势 党员干部 党校教育理念 党校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號:1003-9082(2020)03-0-0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对广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极力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原有传统的党校教育理念以及略显僵硬的教育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党员干部多样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党校所开展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以此实现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

一、新形势下党校的教育理念

1.以需求为导向

新形势下,党校的教育工作应当以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党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育培训内容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制定详细的党员干部培训方案,将原有的统一无差别培养方式转变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方式,逐渐摆脱固定格式化培养模式的不利影响,全面考虑不同层级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同时,加强党校教育工作针对性以及实际效果,制定拥有选择空间的开放性课程教育体系供党员干部自主选择[1]。以党员干部的自身需求设计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确保党校教育工作发挥出实际的作用,首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党员干部培养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然后,在结合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色落实党校的教育工作,充分展现地方党员干部培养的实际需求。最后,针对党员干部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设计符合各层级党员干部需求的教学内容,使党员干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帮助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2]。

2.突出能力培训的作用

在党校开展的教育工作进程中,党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以能力培训为核心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帮助各层级党员干培养积极的思想观念,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水平[3]。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不仅要丰富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体系。更要突出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应当着重培养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党校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融入到其中,相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加强党员干部的综合实践能力去部署和推进,将提升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作为党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能力培养工作渗透到党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

3.创新培训方法

政府各层级的党员领导干部是接受党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党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以创新培训方法为新渠道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增强不同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区别于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党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将教师的理论优势与学员的实践优势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教师与学员之间共同进步。在实际的党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教师占据一定的理论优势,而学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种现实情况的影响下要求党校必须创新党员干部的培训方式,树立教与学相结合的高效培训理念,以此促进学员与教师的良好发展。

4.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

新形势下,党校师资力量的紧缺和不适应是普遍现象,为妥善解决这种问题党校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的全新理念,将校外社会资源和党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二、新形势下党校教育机制的创新

1.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

推进党校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行实施,需要党校教育工作者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一方面,加强党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确保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质量,通过严格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党校的党员干部教育效果提供保障。党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学习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督导制度和任课教师选聘制度,加强党校教师备课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教师应当按照明确的岗位责任要求开展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优势作用,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平等竞争的基础上,选拔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教师。同时,大力落实 “竞聘上岗、重点培养、选拔骨干、调整分配”的党校教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党校教师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开展党校教师学习、培训活动,丰富党校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他们的自身素质。促进党校内部教师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通过党校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更好的开展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2.构建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

党校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构建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来创新党校教育机制。“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将党校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与学员的实践工作经验进行有机结合,由此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实际党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不同学员的实际学习状态,制定详细的互动教学计划,并采用灵活的课程教学方式,利用情景体验教学、课题研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以及现场模拟教学等创新型课程教师方式,优化并完善党校的课堂教育教学体系。同时,党校教师可以运用自主选择式的课程教师方式,以满足党员干部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因此,党校教师应当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建立丰富的党员干部课程学习体系,学员可以自主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这种课程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提高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教师在设置具体的选学课程时,需要全面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学员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合理安排党校教育教学的自主选学课程,同时,确定选学专题教学责任人和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确保党员干部选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党校任课教师应当与专题教学责任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管理,并及时全面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

3.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实现党校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双向立体互评,学员对党校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党校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党性锻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建立学员学分制管理制度,对学校的课时学习、课堂测试结果、学习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将其作为学员学分获取的依据。

4.构建规范的教学资源整合机制

加强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与党校之间的联系,为党员干部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同时深入挖掘学员资源,发挥学员的积极作用,推进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另外,借助社会师资力量,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且业务精湛师资队伍,不断构建规范的教学资源整合机制,从而帮助党员干部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执政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实现党校教育理念和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党校教师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不断运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式,丰富党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并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和高效的教学运行机制,以此强化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鞠东华.浅谈新形势下的党校教育理念和机制创新[J].才智,2016(22):

195-195.

[2]鞠端.探析新形势下党校教育理念和机制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30-30.

[3]申霞.论新形势下党校教育理念与机制的创新[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06):79-80.

猜你喜欢

新形势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