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爱上他的》中的自我救赎
2020-04-14金珩
金珩
【摘 要】电影《谁先爱上他的》讲述了一个同性恋者因病去世后,没有把保险金留给自己的妻儿,反而留给了他家庭以外的男朋友,然后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去找“小三”讨要保险金的故事。導演通过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样一场家庭与道德的纠纷,向观众展现了一段爱与原谅的路程。
【关键词】《谁先爱上他的》,同性恋,原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78-01
一、爱、恨与原谅
故事从宋正远的离世开始,妻子刘三莲发现丈夫的保险金受益人不是自己也不是儿子宋呈希,这笔保险金本来是她打算让儿子出国留学用的,结果却给了“小三”——一位名叫阿杰的同性恋者。电影以一件无法理解的事情作为一个谜团,通过叙述一步步让真相浮现出来。而当刘三莲带着叛逆期的孩子找到“小三”阿杰讨要保险金时,三方的矛盾就此展开。
电影通过14岁的少年宋呈希的视角来开展,与他最亲近的父亲已经离世,一直喋喋不休的母亲让他反感,抢走他父亲的阿杰应该也是个“坏人”,他一方面想追随父亲的足迹,另一方面又想知道谁能拿到保险金,所以他干脆自作主张住在了阿杰的家里,想看清这个让他父亲离家的“小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爱与恨的话题,对于一个14岁的青春期少年来说是个似懂非懂的存在。什么是爱?是谁先爱上谁?谁是对的?谁是坏人?我又该恨谁?最初的他只想知道这些问题有没有标准答案,直到最后看到父亲留给他的信时,才知道了真相,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能得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刘三莲是电影中最具有现实气息的角色,一开始讨要保险金时就是以泼妇骂街的形象出场,对着儿子也是喋喋不休,说着学习成绩的事,正当观众以为她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甚至有些市侩的妇女形象时,导演突然又让观众看到了她夜晚在佛像前默默祈祷哭泣的脸,当她走进心理咨询室时,观众终于看到了刘三莲刚烈背后的伤痛。“全部都是假的吗?没有一点爱吗?就……一点点?”当她哭着问医生的时候,才让人恍然大悟——她的内心其实并没有那么在乎保险金。刘三莲苦苦追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最终成为了怨恨。在尝试过用最恶毒的方式去报复敌人后,刘三莲并没有释然也没有感到好受[1]。当她看到阿杰在宋正远离世后仍然在坚持为爱付出的时候,自己心底那份曾经的爱也被唤醒:他们俩都爱过同一个人,如今那个人已经离世,继续留着恨还有什么意义呢?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把保险金留给阿杰。因为她最后知道了阿杰为给宋正远治病而去借高利贷,想必宋正远也是清楚这一点才选择把保险金留给阿杰,作为他继续生活的一个保障。也许刘三莲内心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原谅阿杰,但从那一天开始,她与儿子也和解了,人也变得洒脱了。
阿杰是电影中着墨最多的角色,也是细节安排最丰富、情感最细腻的一个角色。有一处情节是讲述阿杰急忙买早餐赶到医院,来到病房才发现病床上躺着的病人自己并不认识。然后只能尴尬地解释是送早餐给护士的。他已经养成了送早餐的习惯,似乎已经忘记了宋正远已经离世的这个事实。另一处是阿杰经常在剧场排练的时候坐在角落呆呆盯着某处。而这个地方其实是他刚认识宋正远的时候,他经常在这个位置偷偷观察宋正远。还有一处是宋呈希看到阿杰还没起床,怀里抱着一件外套,那件外套是宋正远穿过的,阿杰打电话叫刘三莲来医院时手里也一直抱着那件外套,说明他每晚都抱着那件外套睡觉。还有很多细节都表明阿杰一直都没有走出宋正远离世所带来的悲伤,却一直假装无所谓继续排练话剧,鼓励他人,高喊着“爱最大”。最终他还是忍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痛,完成了话剧表演,这部话剧是十年前他和宋正远认识的起点,也是宋正远离世百天,他用来做最后告别的仪式。
二、华语同性恋电影内容的突破
虽然同性恋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逐渐升温,但是在华语电影的环境内,这依旧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类别。因为目前同性恋与中华传统道德还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台湾文化学者赵彦宁认为:“同志文化正极可能成为台湾最具全球化与跨地域特性的文化领域之一,而同志研究的批判与理论运用在台湾的发展,在某种特殊的层面上,也呼应了这个特殊的全球化性质。”[2]所以即使在对同性恋态度更包容的台湾,同性恋电影的风格也是比较相似的:他们大多是避开社会中的同性话题,构建出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更多是去讨论同性恋的自我认同,或是讲述一段浪漫的爱情。将同性恋放在了一个亚文化的环境中,强调情感,而不是强调性别,能更让观众去接受电影的内容。
而这一部《谁先爱上他的》则打破了这一陈规,把主角的身份聚焦到了中年人,瞄准到了与同性恋相关的家庭问题当中。距离上一部讲述同性恋与家庭复杂关系的华语同性恋电影《喜宴》,这一部《谁先爱上他的》的面世,已经过去了25年之久。在同性恋的身份依旧饱受争议的今天,同性恋与正常社会性质的家庭之间仍然有太多无法调和的道德纠纷,这也可能是在这25年里,尽管也有不少华语同性恋电影问世,但导演们仍然不敢去谈论这个话题的原因。所以25年前的高伟同选择了假结婚,而25年后的宋正远选择了骗婚。
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占据了主流的传统道德观,而同性恋不能与爱人结婚,也无法拥有自己家庭内的孩子,无疑是与传统背道而驰。但是与不爱的人结婚来欺骗父母,或者是欺骗一个自己不爱的异性来结婚生子,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以后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影响。面对两难的境地,人到中年的同性恋者应该怎样选择,《谁先爱上他的》正是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背景来讲述故事。
宋正远试图通过结婚过上常人的生活,但结局是既伤害了阿杰的感情,又欺骗了刘三莲的感情。即使电影用了喜剧的外衣来包裹,观众依然能品尝到里面的苦涩,导演也不想观众用过多的批判的眼神去看待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所以一切的剧情都建立在宋正远离世之后,而且对于他的描述也屈指可数,观众也无从知晓他背后的故事和心理路程。尊重死者一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死亡也表示着这个悲剧不可避免、不可回溯,在这样的避重就轻之后,观众也会更加关注电影后续的展开,即还活着的人如何解决这个错误的婚姻带来的后果,或是谁先爱上谁、谁才是“小三”等悬念。
然而这个社会问题并非能轻松阐释清楚的,所以《喜宴》用父亲的“投降”来表示对传统文化的让步,《谁先爱上他的》则用人性中的爱来包容苦果。刚好都用了圆满的结局来避免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即便如此,敢于把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展现出来,拒绝那些小情小爱的呢喃絮语,已经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与进步。
三、结语
因为电影剪辑拼接次数太多的问题,导致有很多场景的衔接不够紧密,演员的情感表达也缺少层次的递进,几场吵架的戏份就算前后置换也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刘三莲的几场内心戏也完全可以打乱顺序呈现,依然不会违和。但是好在没有影响故事本身的情感传递。
当刘三莲发现眼前这个“小三”其实处境比自己更艰难时,依然坚持着心中的爱,在唤醒自己心中那份曾经的爱的同时,也点燃了今后面对生活的希望,宋呈希从反感母亲到逃离家庭再到接受母亲,从中牵线的依然是作为“小三”的阿杰,阿杰的老母亲被告知自己的儿子是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后,选择了拥抱与原谅。这样和谐的结局可能会略显社会问题的失真,却是导演想表达的最温馨的祝愿。
参考文献:
[1]赵玲君.台湾电影《谁先爱上他的》超越同性题材的爱恨主题[J].视听,2019,(06):89-90.
[2]陈光兴.文化研究在台湾[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