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视角下投资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

2020-04-14吴芝霖

商情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摘要】本文基于中信泰富澳元累计期权交易巨亏事件这一案例,结合COSO报告重点分析了中信泰富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揭示该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总结出中国投资控股企业普遍缺乏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从企业自身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构建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投资控股企业,内部控制

一、案例介绍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与13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其中金额最大的是澳元累计期权合约,总额为90.5亿澳元,汇兑损失155亿港元。合约锁定汇率0.87,规定在此后两年内,中信泰富每月以0.87美元/澳元的平均兑换汇率,向交易对手支付美元接受澳元,最高累计金额约94.4亿澳元。几月之内,公司股价暴跌,高层管理者受到调查。该事件是我国目前最令人震惊的一起投资复杂外汇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事发后公司管理层曾声称,与国外投行签订澳元外汇合约是为了套期保值,规避其在澳洲铁矿石项目上的汇率风险。但据公司预算显示其澳洲项目的资本性支出加上未来营运支出只有20多亿澳元,远低于它在衍生产品中需要接受的94.4亿澳元总额。

二、COSO框架分析

见表1。

由表1COSO内控八要素分析图中可知,中信泰富在内部环境、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这几方面没有很好的内部控制设计。在目标制定、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监控方面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未有效地执行。这是中信泰富遭受巨亏的重要原因。

(一)内部环境控制失效中信泰富公司高管未经董事会批准便擅自做出重大战略决策,说明其在公司治理上存在重大漏洞。

(二)风险意识薄弱中信泰富买入的澳元期货合约风险是无限的。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在做出重大的投资决策之前未考虑潜在的最大损失。

(三)控制活动实效中信泰富巨亏问题在于财务董事未遵守公司政策,公司本已设立的双重审批制度未能阻止损失。说明其已有的控制条款形同虚设。

(四)信息交流不通畅中信泰富高层为谋私利,故意延迟对外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未得到充分体现。

(五)内部监控不力中信泰富的管理阶层需及时取得内部控制系统持续发挥功能的资料,当财务报告与他们所得的资料有重大偏离时,没有及时对报告提出质疑。

三、内部控制失效—投机失败

在五要素中,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是中信泰富内部控制中较为薄弱的三个环节。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容。

对于超过1000万美元标的项目,中信泰富没有经过由5~6人组成的投资委员会集体决定,事后荣智健也表示他对澳元累积外汇期权合约一事毫不知情,而是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超越权限,私自与香港多家主要银行签订的。一个财务董事就有这么大的权力,动用数以百亿元计的资金去炒卖衍生工具。这充分反映出中信泰富在公司治理及权责分配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它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而公司治理及权责分配是否合理又直接影响内部环境的建立。所以可以看出,中信泰富在公司治理及权责分配方面的缺陷是其遭受巨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风险评估

澳元累计期权合约的风险非常大,然而中信泰富却没有及时识别出这种风险,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种风险,最终给企业造成了巨大亏损。可见风险评估环节的失效是导致中信泰富巨亏的重要原因。

(三)信息与沟通

中信泰富金融衍生品巨亏的案例之中,信息与沟通的不通畅、不及时使得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亏损不断地扩大。

在中信泰富进行澳元期货投资之前,并没有向董事长荣智健报告,也没有在董事會进行集体决策审批,财务董事张立宪、财务总监周志贤擅自就做出了这样重大的决策,说明其内部的信息沟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在澳元期货的交易过程之中,由于财务董事及财务总监为向董事会报告交易情况,使得董事会没有及时获知损失情况。直至2008年9月初才察觉到风险的所在,终止了部分合约。2008年9月7日中信泰富已经获知该投资酿成了百亿的亏损,但是却在9月9日的一份公函中称“公司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没有出现重大不利改变”。没有及时向众多股东通报损失,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阻止企业亏损增大。

直至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才正式对外通报,坦诚损失。但此时实际亏损已达到8亿港元,而浮亏到达147亿港元,总的亏损额为155亿港元。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个星期以后才进行信息的披露,涉嫌延迟披露、非法陈述,反映出中信泰富的信息与沟通存在重大缺陷,提供的信息可能失真或存在人为操控。

四、结论与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知,中信泰富因为实体业务的发展,需要利用澳元期权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以减小风险,这样的风险管理是必须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外部环境致使其实体经营受阻、经营预期不理想,中信泰富一步步偏离其套期保值的目标,开始利用澳元期权合约进行投机。而中信泰富又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三个环节严重失效,导致其投机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内部控制失效是中信泰富遭受巨亏的根本原因。

中信泰富由于全面风险管理不足造成巨亏的事实并不是个案。截至2009年12月2日,国资委表示,68家央企涉足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浮亏114亿元。虽然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仅限于套期保值,但是国有投资控股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投机的行为屡有发生,核心原因还是投机心理和缺乏监管。因此,为降低国有企业金融工具投机风险,一定要加强金融工具投资的监管和相关业务操作的内部控制。

由前面分析可以知道,缺乏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我国投资控股企业普遍存在的重大弊病。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一)完善企业自身内部控制

1.建立正确的风险文化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但是必须改变以往面对风险缺乏谨慎的思想态度,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强化相关业务部门的风险意识。同时,还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文化。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有了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缺乏具备相应素质和品行的人去执行,内部控制依然难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以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优目标。

2.完善法人治理和制衡机制

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对高风险的提防,企业应当推行涵盖事前检测、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權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3.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其他一切控制运行的平台,有助于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当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同时,及时诚实的披露公司的经营信息,有助于在广大投资及消费大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无形之中给企业加分,使得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得先机。

4.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达成内部控制目标。自省自查,有助于企业早日发现问题,从而早日解决问题,将风险控制到最小,使收益能够达到最大。

(二)加强政府部门外部监管

1.加强国有投资控股企业的风险监管

中信泰富事件再一次暴露出中国对国企监管上的缺失、缺位。企业自身没能做到有效的风险控制是其一个原因。但是相关部门对企业风险控制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制止违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风险控制的监管力度。

2.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

我国企业延迟披露、故意错误披露企业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我国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跟踪监管企业的信息披露,建立一个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

3.建设问责文化

谁出错,谁负责,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层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形成问责文化有利于规范企业公司治理,有助于保证权力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陆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2).

[2]江捷.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2).

作者简介:

吴芝霖(1990-),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战略技术装备发展中心,研究方向:企业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