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2020-04-14张岚
张岚
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其语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呈正相关的关系。阅读是一项涵盖了阅读、思维和创造活动的综合活动,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确保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逻辑思维教学和训练,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笔者结合高中阅读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几点建议。
逻辑思维是一种超越感性认识的抽象思维,它具有严密性、稳定性和层次性。思维虽然与口头表达是两码事,但是,语言组织、口头表达都要建立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阅读是一项深层语言认知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的要求,是高层次阅读教学的体现,也是每位教师都要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逻辑思维分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两大类,其中,形式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一个较低的层次,辩证逻辑思维是形式逻辑思维的飞跃。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维和辩证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发展梯度,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形成。
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鸿门宴》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在基础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节概括”这个常用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用文字这种理性思维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概括能力不足,学生难免会出现语言不简洁、抓不住重心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梳理行文思路,找出各段的关键词、句,加以提炼。如课文第一段交代了背景:项羽听信范增之言欲击破沛公。起提示作用的关键词句有:曹无伤言,项羽怒,范增说。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故事的发展层次关系。据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故事梗概,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析刘、项两个阵营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归纳推理论证“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必然原因”,进而了解作者对刘邦、项羽二人所持的态度,直至学生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这样由浅入深,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认识由抽象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二、归纳演绎,构建逻辑思维培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课堂教学活动要想有序展开,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建立稳定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秩序。同理,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必须要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目的,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建构逻辑思维培养教学模式。
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鲁迅先生的另一篇纪念性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样例,构建归纳教学模式: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寻找例子之间的共同特征;然后,从标题入手,让学生结合内容说出作者为何要纪念刘和珍君,纪念“左联”五烈士;接着,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悲痛—愤怒—理性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评述烈士死难的意义,划出文中表明作者理性思考的语句,概括作者的写作特点;最后,结合本文教学重点(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结合知识经验,列出夹叙夹议表达方式的分类。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刘和珍精神的理解),结合具体文句文段(如第四节第五节)推理演绎还原刘和珍等人遇害的经过,看清反动政府的嘴脸,进而让学生联系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思考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讨论、举例国难当头时,当代青年该怎么做。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积累,又提升了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筛选整合,开展阅读思维逻辑练习活动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而缓慢的过程。教材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教材为根本,开展阅读专项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把握文本内在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文本的脉络和主体,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学生自身文学修养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和完善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巧妙设计专项练习,开展多种形式的逻辑思维训练,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诵读、熟悉课文,再结合相应的习题训练活动,实现逻辑思维的训练。在实际的习题训练中,结合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关键词的分析,掌握关键词的应用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和结构。借助这样的课堂习题训练活动,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和水平,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分析和理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整体结构,结合开头和结尾的呼应和写作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文本整体的解析,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文本的开头有这样的语句:“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而文章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思考和探究,说一说开头和结尾部分有着怎样的作用。同时作者对于“妻子”的描述并不是很多,主要在开头和结尾部分,引导学生谈一谈这样安排目的是什么?以读促说,以说促练,以练导思,以思强思。通过类似的课堂习题练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再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概括和总结活动,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全面渗透,利用课外资源培养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安排和新高考改革精神,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积极拓展课外教学资源,筛选、整合可用的素材和信息,全面渗透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这一课时,先通过文本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硬汉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故事,体悟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屈服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核心是海明威的“硬汉精神”,为了强化对此精神的认识,教师可以将有关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功绩的资料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借助课外素材,由此及彼让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然后,再结合文学类阅读文本,扩展阅读面,形成整体阅读网络支架,从多角度、多方面理解文本。例如在拓展阅读练习中,多数学生可能只停留于简单地罗列,如对海明威硬汉精神的归纳,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找到包括海明威14岁参加拳击训练时,即便受伤后也要裹着纱布跳上拳台;对法西斯分子始终持明确的反对态度等具体事件,并就以此来概括他的硬汉精神。虽然这样简单罗列并没有错,但是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思考,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浅显简单。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事件的简单概括,要结合事件、重点语句,上升到提炼、归纳的层面,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压缩、删减,引导学生从肉体、精神和环境(战争)三方面进行概述海明威的硬汉精神,如此清晰明了,又有条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含义,掌握分析的技巧,培养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综上所述,学生逻辑思维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抽象分析、推理入手,将各种学习方法融合到一起,使学生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综合分析、辩证推理的高度,真正培养形成学生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通联: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