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沙湾去

2020-04-14冯冉

广州文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沙湾宗祠岭南

冯冉

每日在地铁上摇摇晃晃,无数次越过珠江到城市中心上班,挨挨挤挤的人潮和密不透风的院墙似乎把诗意和清新都封锁了起来。总是需要一些出口,或者说一些理由,把日益疲惫和倦烦的自己打捞,去呼吸一点新鲜的空气,去走走不一样的路途。

去沙湾的念头就是在这样百无聊赖的通勤时间里诞生的。起因是偶然看到的一篇微信推文——《遇见——800岁的沙湾古镇》,文章介绍了肇基于南宋时期的沙湾古镇,如今作为“广东音乐之乡”“中国飘色之乡”“历史文化名镇”,仍葆有别致的岭南风味和厚重的历史气息,看起来宁静又祥和、素朴又美好,十分令人向往。看完推文出地铁站,和往常一样机械麻木地穿过狭长昏暗的地下通道,和行色匆匆面无表情的人们擦肩而过,心里却倏然而动:就是这里了!

不过,当我查询路线时,突然感到自己的天真——去沙湾的单程路就要坐35个站!看到地图计算的行程时间——两个多小时,可沙湾明明还是属于广州市的番禺区。于是,对“番禺人觉得自己是番禺人不是广州人”这一说法的领悟,陡然就深了一层。好在是鼓足了勇气“远行,而干爽的秋风、明朗的晴日并没有辜负我们,错峰出行的人流也没有阻碍我们。沙湾古镇名副其实,是个清净适意的好去处。

我们在古镇里悠哉悠游了周末的半日时光,先后去了知名的沙湾广东音乐馆、何炳林院士纪念馆、何少霞故居、三稔厅、黄友镇崖柏艺术馆、文峰塔、玉虚宫、留耕堂等地。何氏俊杰们的事迹毋庸赘述,大家族的荣光在宗祠的庭院里熠熠生辉。在彰显“广东音乐之乡”渊源的沙湾音乐馆里,陈列着穿越时空的古典乐器——三弦、琵琶、阮、椰胡和古琴,与作为弹拨者的明代乐女陶俑、橱窗里的近代音乐家“何氏三杰”一起,在这个明亮幽静的厅堂里,似乎正发生着沉默的共鸣。

在明朗朗的日头底下信步走着,偶然钻入一条叫卖鱼巷的巷弄里,假想古时候也许曾有人戴着斗笠挑着担子,在温柔的穿堂风中吆喝贩鱼。有时又被门前随处可见的“神荼郁垒”“财神”红符吸引视线,还随着“扣子博物馆”的箭头指引,走到道路尽头,却遇见一个只能听懂粤语的阿婶在黑漆漆的屋里闲坐,博物馆不知所踪,而院墙边的靛蓝色小花正开得恣意。在惠岩巷的何少霞故居闲逛时,看见历史名人曾经的居所和用具,恍然间感觉回到了赣南山林间的那幢老屋里,一样的清冷幽静、破败残旧,只是这里还常有游客踏足,老家那幢曾经气派阔大的瓦房,却日渐倾圮。追随着乡土的记忆,我们后来还参观了“农耕生活馆”。早年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中,岭南的农民用着石器、木器、铁制工具与土地周旋,汗水滴进稻田,收获成于气候。

走到青石板铺就的车陂街上,你有时会看见街边廊檐探出一盏盏鱼形的玻璃灯,不过这还不是鼎鼎有名的“鱼灯”。据说“鱼灯”是沙湾特有的民间艺术品,每逢正月初一或者八月十五等传统节庆日,当地人就会扎出鳌鱼、金鱼、鲤鱼、乌鱼、白兔、莲花灯等各种动植物形状的鱼灯。到了节日的夜晚,人们就提着鱼灯走上街头,巡游的队伍像一条彩龙般盘旋在古镇街头,寓意“百般生利”,表达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景。往北走,安宅里的留春别院外墙,又是一面古老斑驳却坚固异常的蚝壳墙。蚝壳墙是由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的,具有防火、防虫、隔音的功效。蚝壳屋则冬暖夏凉、岁久弥坚。经过观音堂,再往前走,是文林坊大街的民居。眼前的一幕让我一度十分恍惚:一家十分简易的理发店里,充满年代感的浅绿色吊扇在天花板上“咿咿呀呀”地转着,墙上正中贴着一张泛黄的毛主席像,耳畔传来《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居民仿佛生活在静止的时空里,而我们,则是偶然闯入这宁静的唐突旅人。

吃过鱼皮饺云吞、炸牛奶、姜埋奶和艇仔粥之后,我们又回到了路程开始的地方。从安宁路那面巨大的蚝壳墙旁往西走,去三稔厅识“三杰”,到黄友镇艺术馆看木雕。沿着步云里巷往北走,路过“聪明井”,走进古镇书斋,再出来便看见了玲珑端方的“文峰塔”。据传,这里是全村的风水塔,因为供奉文昌星,也是镇中学童开学必来叩拜之处。可惜游客只能在首层略微瞻仰,不然上了高塔,可不就能一览古镇全景了!

而在导览地图里排名第一的“留耕堂”,成了这段旅程的压轴之景。与玉虚宫并排伫立在四方塘后的留耕堂,是沙湾何族的始祖祠堂,也是岭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宗祠。这一次沙湾之旅,虽没有见识到真正的鱼灯、飘色,但是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宗法的敕整和古建的魅力。

留耕堂名自堂内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予子孙耕”。进了“何氏大宗祠”的正门,一座恢宏大气的石牌坊耸立在眼前,门额是清代书法家陈白沙所书“诗书世泽”,牌坊顶上刻着花鸟瑞兽图案,牌坊上檐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一条灰塑七彩回龙雄踞坊顶,威武神气又寓意吉祥。过了牌坊到天井处回望,背面的门额刻着四个苍劲大字——“三凤流芳”。再往前走,是享殿象贤堂,堂内高悬“忠孝传家”“进士”“武魁”“大宗伯”等多块牌匾。整座宗祠的宏大形制、鎏金建筑、彩绘雕塑、富丽神龛,无不彰显大家族的显赫荣耀;而岭南古建的魅力在這里集中展现——古雅的灰塑、精巧的砖雕、毓秀的木雕、朴拙的石雕,无一不凝结着数百年来岭南工匠的精湛技艺,更传承着典雅庄重的民俗遗风。

在这仿若艺术宫殿的宗祠里流连观望,折服于古人在建筑工艺上的用心和巧思,也庆幸这历经百年风霜、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得以长存至今。从堂内走出的时刻,抬眼望见堂门一侧的巨大灯笼在大风里飘飘摇摇,明晃晃的日头打在黄灯笼的红色大字“留耕堂”上,折射出圣洁的光泽。

恩泽后世的先人们,似乎想借着风声说点什么?也许是重诉宗祠里的训谕:

“敦笃祖业,力行古礼,励志读书,洞究经籍,置身躬耕,谨身持戒……”

责任编辑:杨 希

猜你喜欢

沙湾宗祠岭南
忆岭南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雨岭南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慷慨宗祠祭先贤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
易说岭南
小沙湾黄河特大桥针对高低塔的减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