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芳芳:与香港电影史同步

2020-04-14张明萌

南方人物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香港

张明萌

1995年,荷兰鹿特丹电影节举办了“萧芳芳作品回顾展”,主办方制作了萧芳芳的卡通短片用于宣传。短片中,萧芳芳的头接上了卡通的身体,一直往前跑。带着《爱情万岁》参展的导演蔡明亮回忆,“一看就想笑,可是看着看着,又觉得很感动。他们在办你的回顾展,而你一直往前跑,一直往前跑,一直往前跑。”

童年,萧芳芳接受传统的中国教育,因拍戏辍学,母亲请了傅雷、陈定山、粉菊花等22位师友为她授課。

6岁那年,萧芳芳为负担家计,参演《小星泪》进入影视行业,后来以一系列孤女形象深入人心,由她演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传唱至今。进入青春期后,家庭教育开花结果,她因会跳舞、识武功、懂骑马,成为一名全能演员,主演多部“师妹下山”的粤语武侠片。少女时代,时装片成为主流,她因高挑身材与姣好面容成为此类影片的代表人物。她与演员陈宝珠的影迷大战更甚于今日的“饭圈”。

她在60年代香港粤语片黄金时代大放异彩,后来因两次出国错过了下一轮黄金时代。第一次回国,她成为当时影视行业第一个拥有学士学位的艺人。她自编自导自演了《跳灰》,以写实手法拍摄缉毒题材的警匪电影,被誉为香港新浪潮的前奏。她与同事共同塑造了可圈可点的喜剧人物林亚珍,描写一位留学博士重新融入香港社会的故事,大获成功。

第二次回国,她以苗翠花一角为内地观众熟知。最风光的是她凭借《女人,四十》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柏林影展等多个最佳女主角奖。《麻雀飞龙》后,她不再拍戏。

2010年,CNN亚洲史上最伟大演员评选,萧芳芳是唯一入选的香港女演员。焦雄屏说她是“与香港电影史同步的电影演员”。

2011年2月28日,香港文化中心坐满了观众,他们一边观看修复版《彩色青春》(陈宝珠、萧芳芳主演),一边高喊“宝珠姐”“芳芳姐”。这喊声穿越45年的时空,是一代人对青春的缅怀。

世上只有妈妈好

1958年,导演卜万苍根据同名法国小说改编拍摄了《苦儿流浪记》。大户人家的长女小梅因家庭卷入财产之争被遗弃,由农户捡回卖给老艺人,从此开始四处流浪的卖艺生活。老艺人死于饥寒交迫,小梅被老花匠救活。不久,老花匠意外破产,小梅又开始流浪。后来她遇到一位善良的妇人,最终发现那是她的亲生母亲。

影片大获成功,参演的老牌影后胡蝶和一众明星都很出色,但最大的风头被饰演小梅的萧芳芳抢去,那年她9岁。

童星萧芳芳出演的角色大多比小梅更苦。当时的作品常以内地生活和逃难为背景,她的角色个个家庭破落、历尽艰辛。她在《红颜劫》中饰演女孩俞蓉蓉。俞蓉蓉生病,母亲出去找吃的被车撞倒。俞蓉蓉在家等死,母亲在医院垂死。“连我妈妈都说怎么苦成这样。”

这一时代背景与萧芳芳的个人经历暗合。两岁那年,萧芳芳随父母从上海来到香港,父亲萧乃震是留学德国、研究化工的学者,曾任中国实业银行常务董事,到香港后,生意失败,最后因胃癌离世。家道中落,孤儿寡母陷入愁苦。母亲成丰慧毕业于上海美专,后来靠帮香港电影明星夏梦等人设计服装上的钉珠花过日子。萧芳芳常常看着母亲钉到天亮,拿衣服换钱回来,那一天的伙食费才有着落。

1953年,朋友见她母女过得辛苦,建议萧芳芳去拍几天戏。她与另一个小孩严昌(后改名秦沛)参与了黑白片《小星泪》的拍摄。她演小反派,工作人员把墨汁涂在她鼻子下当流血,“那股难闻的墨味我现在还记得。”有一场戏她有一大段台词,凝神静气说完后所有人都拍手,“原来观众的掌声是这么悦耳,听一次就会上瘾。”

11岁之前,她出演了11部电影。大部分观众记得的,是亲人的死亡、贫困环境对善意的践踏与萧芳芳脸上的泪痕——拍《苦儿流浪记》时,为了逼真,她都是真挨打,眼泪亦是真实的苦痛。

萧芳芳记得,当年拍国语片的大多是内地来港的外省人,生活艰苦,缺乏安全感,对小孩没有耐心、没有爱心。拍《苦儿流浪记》时,每天去片场途中都要不停地祈祷,今天不要给王引骂,不要受其他大人的气。“我母亲在,大家就对我好得很,母亲不在,他们就另一副面孔。我才10岁,已经看到人间的虚伪和势利。”

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暨剧本创作研究所所长黄建业认为,萧芳芳早熟的童星形象或许是时代赋予的,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创作者和观众,把自身感受的伤痕和悲苦叠加在一位美丽的孩童身上,“时代太早太急切地为她选择了一个忧患的代言身份。”

母亲为萧芳芳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她请了四名家教,两个教中文,两个教英文。早期的中文老师是翁灵父,翁的曾祖父翁同龢是清末军机大臣,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叔叔幽默风趣,对我日后演喜剧有很大的影响。后来14岁开始就由方世琦老师每个星期来给我上课,他教我诗词歌赋,教我欣赏现代文学。也因为他,我开始喜欢写东西。”萧芳芳回忆。

英文老师司马烈是在北京出生、山东长大、剑桥毕业的英国人。每周四带萧芳芳出门,边教她英文边教她游泳、骑马、开车、礼仪.看到报纸上萧芳芳与人握手的照片,会告诉她握手时眼睛不看着对方不礼貌,花一个下午时间和她练习握手。也教萧芳芳莎士比亚的作品,鼓励她去国外念书。萧芳芳认为这无形之中给了自己演员方面的训练,她至今记得司马烈说:“你是公众人物,你有很大的责任。一般人的生活接触面不广,喜欢从银幕上寻找人生。做演员的责任,就是扩展人生。”

母亲与傅雷是好友,常常通信,傅雷在信中鼓励萧芳芳多看书。“妈妈常抱怨说我太文静,三枪放不出个屁来,吃电影这行饭怎么行。傅雷说沉默寡言是好事不是坏事。我感激他了解我,在精神上引导我。他死后我才用心看他写的东西,透过他,我知道除了电影,外面的世界很大。”

傅雷伯伯教书法

成长阶段,母亲是萧芳芳最大的保护伞。16岁时,她第一次跟母亲去谈合约,四位男士为了压她的报酬,说尽刻薄难听的话。听到一半萧芳芳去厕所大哭,而母亲毫无惧色不肯退让。导演宋存涛回忆,当时大家私下都称萧芳芳母亲“萧太后”。电影人吴思远多年后提到萧芳芳,第一反应是“萧太后实在厉害”。

彩色青春

1960年,参演武侠片《青城十九侠》之后,萧芳芳在一系列师妹下山的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当红演员于素秋披着披风、背着宝剑,行侠仗义,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此时,粤语片的工业制作、发行和上映面临急剧变迁,独立公司涌现,新马发行公司登陆香港,粤语片院线增至四条,电影工业大步迈进,明星制度也因此更新——战后出生的一代成长为青少年,香港社会逐渐工业化,很多贫穷女孩进工厂挣钱,看粤语片是他们的最大消遣。港片不能再靠老牌影星,必须换上全新的青春偶像。

萧芳芳因转型成功、形象出众迅速成为60年代年轻人的偶像。这位上海来的姑娘常由英文老师带着在街上骑摩托,清新又洋派。在60年代出演的上百部电影中,萧芳芳的形象包括但不限于喜剧或文艺片中的清纯玉女、武侠片中的复仇女侠、歌舞片中跳着AGOGO的新潮女孩,全都洋溢着青春偶像的魅力。

1960年,萧芳芳参演武侠片《 青城十九侠》

1960年至1968年,香港平均一年诞生百余部粤语片和近百部国语片,1962年总产量多达303部。当红演员一天赶两三组戏,一连几宿不回家是常态。陈宝珠、萧芳芳、谢贤等人是新马片商你争我抢的名字,电影公司只要争取到其中一人的片约,便可立刻收取订金开拍。这9年,萧芳芳共出演209部电影。“大家都盼着这样的日子,老天爷赏饭吃,偷着乐呗。”

与萧芳芳齐名的陈宝珠同样尝试了各种影片类型。陈宝珠父母都是粤剧名伶,她从小登上粤剧舞台,更本土、更亲和,在香港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彩色青春》后,陈宝珠身价更进一步,1967年的《影星周报》甚至有《宝珠身价五百万》的假新闻。萧芳芳回忆,当时谢贤片酬最高,港币一万多至两万,其时一套房子的售价也不过万元。

陈宝珠演古装粤剧片必女扮男装反串小生,在悲剧《七彩胡不归》和喜剧《玉郎三战女将军》中,萧芳芳饰演她的情人。陈宝珠的男装扮相吸引了大量影迷,萧芳芳则成为她们“共同的敌人”。直到1995年,还有影迷告诉萧芳芳,当年在工厂上班,被人揪到一旁,一定要她表态喜欢萧芳芳还是陈宝珠。

萧芳芳回忆,在公共场合,常有陈宝珠的影迷让她签完名就往脸上扔。影迷成群结队在片场围过来请她签名,其实是为了掐她。“这些影迷都处于青少年的骚动期,满腔愤懑要找目标发泄。那时候社会比较压抑,宝珠女扮男装,他们就可以集体投射情绪了。我扮宝珠的女朋友,这下惨了,成了他们嫉恨的对象,拿我当作目标发泄。我那时候不明白,从15岁到21岁老是受气,没停过。”

五六十年代演艺圈新旧交替,圈中人流行结拜的风气,有“十兄弟”“九大姐”“八牡丹”, 冯素波、沈芝华、陈宝珠、萧芳芳、薛家燕、王爱明及冯宝宝亦于1964年在尖沙咀金冠酒楼办了结拜仪式,组成“七公主”。

1968年萧芳芳转拍粤语新文艺片,先后参演了导演楚原的《冬恋》、《紫色风雨夜》和导演龙刚的《窗》。萧芳芳演盲女,父亲被歹徒抢劫误杀,歹徒良心发现,冒充表哥照顾盲女,最后盲女复明,发现表哥冒名顶替,是杀父仇人。这是萧芳芳在多次采访中都会提到的电影,她说这时才知道怎么演戏,还开玩笑说:“演了盲女以后我眼睛就老是不舒服。”

左起:大公主馮素波、二公主沈芝华、三公主陈宝珠、四公主萧芳芳、五公主薛家燕、六公主王爱明、七公主冯宝宝

该片男主角谢贤成了萧芳芳的男友。谢贤多次对媒体回忆,萧芳芳会跟他讲:“你读读书好吗?”“我觉得读书你读吧,我还是享受我的人生。”萧芳芳记得,一次在谢贤车上,她提到要去留学,谢贤不赞成。萧芳芳立即请他停车,说:“咱俩分手吧。”下车走人。

读书是萧芳芳多年的愿望,她常因未受过正规教育而自卑。与母亲多次商讨,两人终于达成一致:母亲推掉八部片约放她走,她自己负担美国那边的学费。

为筹措学费,萧芳芳在美国花了三个月时间随片登台,走遍了美国的唐人街。最后一站拉斯维加斯,结束后终于垮了,睡了30个小时,同去的干姐姐还以为她暴毙了。她在纽约大学读预科,每天查字典到三四点。“到了美国我才开始找寻自己,那时青少年时期已过,我比别人找寻自己晚了好几年,不过环境不认识我,我很高兴。外面世界那么大,自己那么不重要。在香港我自我膨胀得要命,在美国才总算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最终,她被美国西东大学传播理论系录取。接到通知的那天,她高兴得把衣柜里所有衣服扯出来往空中扔。母亲在电话里说:“我没想到你能考进大学,我本来想你出去碰碰钉子死了心回来。恭喜你终于踏进了你的梦想。不过,以后少做这么奢侈的梦。”

《跳灰》与林亚珍

1975年,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导演梁普智找到萧芳芳,邀请她她一起当导演。当时她正与第一任丈夫秦祥林办离婚,急需一份忙碌的工作让摆脱眼前的不愉快,便一口答应。

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1975年警队编制扩大,大毒枭吴锡家也在这一年落网。一位香港警务人员想改行干电影,乐意提供黑社会贩毒资料。他们找的摄影师是手提摄影高手,擅长随时随地捕捉真实影像。他们的参与加强了影片的写实风格。1976年,这部名为《跳灰》的影片上映,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全新的风格。黄建业认为,《跳灰》堪称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前导之作。

1977年,TVB喜剧节目《点知咁简单》邀请萧芳芳主持。她与导演陈家荪商量,创作了一个全新的喜剧人物林亚珍——一位留学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女性。林亚珍中性打扮,为人真诚坦率,因为长得不美、说话太真,在重新适应香港社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剧本最初设定的林亚珍形象是扎两条小辫子,戴眼镜,龅牙,一脸雀斑。萧芳芳觉得这个造型不可爱。她上街找了一顶蘑菇头般的假发、一副1000度圆框厚眼镜、一个大手袋、一把雨伞,穿好衣服,嚼着口香糖进了摄影棚。工作人员都没认出她,陈还在控制室大喊:“去把芳芳叫来!”

原本林亚珍只在13集电视特辑中出现一次,看到观众反应不错,萧芳芳和陈家荪便在每一集都加入林亚珍的剧情。“当时香港有新一代人的崛起,他们在国外念书,毕业以后大量回流,和林亚珍的状况类似。又可能由于林亚珍的言行举止不受社会陈规的约束,那股劲儿很合年轻人胃口,才会那么受欢迎。”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卓伯棠回忆:“林亚珍”三个字家喻户晓,深入民间。萧芳芳当时已经是香港喜剧首屈一指的女明星,形成“男有许冠文,女有萧芳芳”的局面。

80年代初,萧芳芳减产,除改编成电影的《林亚珍》系列,全身心投入的只有电视剧《秋水长天》和电影《撞到正》。

1980年,萧芳芳与无线高层张正甫结婚,恩爱至今。1985年,张正甫赴澳大利亚任职,萧芳芳放下手头工作同去。而此时的香港电影,正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女人四十

1995年,许鞍华执导、萧芳芳主演的《女人,四十》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奖,萧芳芳成为张曼玉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女演员,但她并不满意自己在影片中的表现。金马奖领奖时她说:“感谢许鞍华导演,把我演得不好的片段都剪掉。”

影片中,萧芳芳饰演四十多岁的女人孙娥。在家里,她是太太、是母亲、是媳妇。老公懦弱,儿子不懂事,还有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公公需要她照顾。她在贸易公司任业务部主任,老板聘请了懂电脑的年轻女人,对她构成威胁。重重压力下,她唯有大事小事一肩挑,无法应付也得应付。

影片始于一双大眼全神贯注的特写镜头。萧芳芳神情凝重。镜头拉远才发现她是在市场里买鱼。她在那儿站了很久,等那条鱼死去,因为死鱼价格只有活鱼的三分之一。趁着有人喊鱼贩接电话,她闪电般出手猛击鱼头,鱼死了。萧芳芳回忆,当时和鱼贩饰演者文隽对戏,临时想到把鱼拍死更能凸显孙娥的性格。

1988 年从澳大利亚回国后,演戏变成萧芳芳的重要工作。“我在不断用各种方法试验多年来积累的一鳞半爪的所谓演技理论。”她出演的角色以喜剧为主,一年只接一到两部戏,与同期连拍9组的郑裕玲、一年拍13部戏的梁家辉相比只能说处于半退休状态。“一年四分之一时间过影艺生活足够了,要不然会忘记影圈以外的世界有多大,忘记自己的渺小。”

由于严重的耳疾,她无法长时间工作,签合约时一定会注明,每天拍戏不得超过七小时。拍《女人,四十》时,双耳完全失聪,因神经细胞坏死产生严重耳鸣。她饱受折磨,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偶尔上街算是难得的奢侈。她学会了读唇语。李连杰回忆,拍《方世玉》时,萧芳芳会要求他对着自己说话,不要侧头,因为她看不到。

上世纪70年代末,恋爱中的萧芳芳与张正甫

2009年4月19日,萧芳芳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24小时,我耳朵里有三种声音,哗哗哗的瀑布声,混着打桩的声音,加上蝉鸣——上百只公蝉叫春。有时候耳鸣山呼海啸,真的想跳出窗外一了百了,可是住得太低摔不死,瘫了更麻烦。”(笑)这种痛苦她極少向人提起。张曼玉回忆,一同拍关锦鹏短片《两个女人,一个靓,一个唔靓》时,萧芳芳很乐观,让身边的人都不觉得失聪是一桩悲剧。张曼玉说她羡慕萧芳芳,“她有自己的事业而且把两个女儿管得很好。”

1996年,萧芳芳凭借电影《虎度门》再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和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同年拍完《麻雀飞龙》后,她彻底告别电影行业。次年,她获得美国瑞吉斯大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成立护苗基金,保护及避免儿童受性侵伤害,此后她在公众场合露面,多与护苗基金有关。

2009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萧芳芳,颁奖词是这么写的——“超过五十年的演艺生涯里,每一个阶段都能成就经典,每一个演出都可以感动观众……芳芳姐努力不懈的专业性精神,关爱社会的高尚情操,绝对是我们的榜样,值得我们一再表扬。”

2017年8月,70岁的萧芳芳第一次回到苏州甪直萧宅。这座清朝民宅是她祖父萧冰黎的产业,现已成为甪直古镇景点之一,二楼是萧芳芳演艺馆。萧宅与教育家沈柏寒故居沈宅毗邻,300米外是萧冰黎在“五高”教书时的同侪叶圣陶的纪念馆。

(参考资料:《香港百年光影》《香港电影传奇——萧芳芳和四十年香港电影风云》《映像中国》《陈宝珠VS萧芳芳》《香港电影的秘密 : 娱乐的艺术》,感谢何钻莹、杨滢玮、鄢靖雯在采访中提供帮助。实习记者李艾霖、李丽贤、梁翰文、苏碧滢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香港
“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香港故宫
香港妇联访京团到访全国妇联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