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工会作为与思考
——以工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
2020-04-14李学兵李友钟
李学兵 李友钟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 20008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①参见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http://www.gov.cn/banshi/2005-08/02/content_19152.htm.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中国工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身抗疫防控及复工复产复市工作,为战胜疫情、恢复生产做出了积极努力。回顾工会在本次疫情中的应对实践,总结应对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明确改进路径,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工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工会自身的性质、角色、职能出发,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级工会组织的应对实践进行研究,以期为完善工会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与机制提供参考。
一、中国工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做法与经验
按照中央部署和全国总工会的要求,全国各级工会从工会自身职能和定位出发,自觉服从服务于抗疫工作大局,直接参与面上防控工作、强化医疗救治支援、关心关爱一线职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强职工宣传引导、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市场供应、权益维护、舆论引导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工会在重大疫情危机中的担当和作为。
(一)主动融入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形成疫情防控工作一盘棋
疫情危机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连续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全国总工会明确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第一时间发出《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议书》①参见《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议书》,http://www.acftu.org/template/10041/file.jsp?aid=99685.,通过远程会议、政策发布等形式多次对全国工会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号召全国工会系统及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全国总工会发挥源头参与作用,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国家人社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党政、司法部门联手协作,出台疫情背景下涉及职工就业、劳动关系、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工会在同级党委、上级工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融入所在地区(单位)防控工作大局。很多工会组织作为成员参与到所在地区(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疫情防控中及时提出工会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工会还参与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和职工关切。各级地方工会也大多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会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积极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研究落实本地区工会抗击疫情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并通过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各种形式,及时学习传达中央和全国总工会精神,部署本地区工会抗疫工作。可以看出,全国工会系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责,了解大局、融入大局、服从大局,自觉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把抗击疫情作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主战场”,全方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全国抗击疫情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全国工会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湖北工会、武汉工会的抗疫工作。
(二)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疫情防控中攻坚克难
中国工人阶级在长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各级工会组织在疫情危机应对中,积极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奋发作为,工人阶级先进性与主力军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各级医务工会动员医护职工,无惧生死、不负重托,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是打赢这次疫情阻击战、阵地战、决胜战的最美“逆行者”。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快速建设中,中建三局工会、中建五局工会动员上万名产业工人投入工程建设,在短时间内克服物流、场地、食宿等种种困难,为我国疫情防控抢得时间,创造了中国奇迹。在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秩序中,铁路、公路、电信、移动、联通、电力、邮政、环卫等产业工会,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确保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环境卫生等不因疫情而运转失序。面对防疫需要,不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紧急转产,原来从事汽车、服装等行业的产业工人经过短暂培训即转入新战场,跨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为中国和世界抗击疫情提供坚强保障。中国制造强大的生产能力、齐全的配套能力、高效的应变能力及中国产业链的综合优势,在工人阶级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坚持职工为本,切实做好职工会员的关心关爱及慰问帮扶工作
疫情发生后,中国工会及时关心关爱、慰问帮扶广大职工群众,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贴心人、娘家人。按照全国总工会的通知,各级工会及时设立了疫情防控工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疫情防控保障和关心慰问等专项工作,突出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①参见《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2/23/content_5482345.htm.在评选表彰方面,全国总工会和各省市工会明确向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在帮扶慰问方面,各级工会纷纷加大对援鄂医疗队和战斗在防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关爱慰问力度,同时协助照护医护人员家属。例如,湖北工会不断增加医务人员慰问频次,截至2020年2月24日,慰问各类医务人员达13万人次。②参见《湖北工会已投入2亿多元关爱一线防疫人员》,http://k.sina.com.cn/article_3198471403_bea4cceb02000q757.html.广东、上海工会专门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努力让医护职工及其家属放心开展防疫工作。福建工会针对医护人员推出疗休养、子女看护等八项专项关心关爱举措。江西工会将爱心捐赠物资作为“爱心礼包”送到医护人员家庭,并送上免费理发等温馨服务。各级工会还将出租车、餐饮、商业、宾馆、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线职工及邮政、快递、运输、环卫等提供抗疫保障的职工作为重点关心对象,深入调研,开展慰问工作。在上海工会的呼吁下,出租车驾驶员的每月“份子钱”在疫情期间相应降低,环卫工争取到了相应的防疫保险。同时,各级工会主动关爱患病职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总工会明确,将新冠肺炎列入工会互助保障重大疾病范畴,开通新冠肺炎保障金给付快速通道,切实为患病职工提供实打实的关怀。此外,不少地方工会组织还将参加抗疫一线的职工纳入疗休养对象,促进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
(四)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理性的维权观,积极做好疫情危机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稳定及职工权益维护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交通受限、物流阻隔、企业停工,劳动关系、职工就业、企业经营面临诸多挑战。全国总工会高度重视疫情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人社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③参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全国总工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全国工商联 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http://www.acftu.org/.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和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通知》,①参见《全总办公厅就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和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下发通知协助做好稳就业工作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载《工人日报》,2020-03-03.对疫情期间的工资支付、居家办公、稳岗就业、集体协商及工会法律监督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要解决好涉及职工切身权益的劳动关系问题。上海市总工会继续落实“零门槛”“应援尽援”法律援助工作要求,并会同上海市企联、上海市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工作提示》,②参见《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企业集体协商工作的工作提示》,载《新民晚报》,2020-02-18.就疫情期间集体协商的原则、代表产生、协商内容和形式等进行明确。广东工会通过线上问答等形式帮助企业职工解答劳资纠纷法律问题。江苏工会发布维权预警提示,对企业工会经费“减、免、缓”政策等进行具体操作明示。宁夏工会通过律师组团讲微课,为广大职工解答疫情期间的劳动关系等疑难问题。
(五)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职工科学防疫宣传及思想教育引领
面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种杂音及谣言,各级工会充分运用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阵地和渠道,坚持正面引导、主动发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上海工会统筹《劳动报》、申工社以及各级工会微信公众号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强新冠肺炎知识普及、自我防护知识介绍、科学防控知识宣传,引导职工消除恐慌、积极应对;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形成全国上下一心、全力抗疫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广大职工群众、各级工会组织的“抗疫”故事,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感动身边人。辽宁工会组织职工采取原创诗词、书画、朗诵等艺术形式,通过音频、视频等讴歌抗疫战线上的先进事迹。针对一些职工面对疫情存在的焦虑、恐惧心理,贵州、福建等工会开通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传播和指引,坚定职工战胜疫情的信心。与此同时,河北等工会还运用网上“工匠学院”、在线课堂等形式,提供各类形势教育、技能培训视频,引导职工在抗疫的同时学习中央抗疫的政策和精神、提升职业技能。北京、上海工会开发了抗疫微课堂,就疫情背景下的劳动关系、权益维护、经费使用、心理疏导与工会作为等内容进行授课,为广大工会干部及职工提供特殊时期的特殊课程。通过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增进了对疫情防控的形势、政策、任务的了解,增强了自觉支持、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必胜信心。此外,各级工会在推荐评选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中,也将参加抗疫一线职工作为重点对象,营造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氛围。
(六)直面疫情挑战,积极组织工会志愿者及劳模工匠参与群防群治
防控重在一线,各级工会响应党委号召,安排工会干部赴一线开展工作。湖北作为疫情防控重灾区,湖北省总工会专门成立武汉市防疫工作组下沉社区,与社区网格员一起深入居民家中送菜、送物资、买药。湖北一些地区的工会干部,直接参与所在社区防控工作,有的还当上了楼组长。上海工会召集专职工会干部志愿者不仅下沉社区,还到医院、机场等重点区域,协助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动员广大劳模、工匠投身抗疫一线。湖南省各级工会选派工会干部进入企业,担任驻企防疫联络员,帮助企业抓疫情防控,并协助开展相关工作。云南省总工会下属的工人疗养院还承担了湖北滞留昆明游客安置观察任务,努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浙江省总工会发动工会干部、工会志愿者、劳模先进、职工群众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七)服务企业发展,有效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复市
各级工会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深入调研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具体问题,纷纷推出一系列服务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全国总工会率先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各省(区、市)总工会也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如北京市总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职工权益的若干措施》,①参见《北京市总推出“九项措施”支持复工复产保障职工权益》,http://acftu.workercn.cn/110/202002/24/2002 24102525265.shtml.天津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双赢”的通知》,②参见《关于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双赢”的通知》,http://www-main.tjftz.gov.cn/bsq3/system/2020/03/06/010131465.shtml.海南省总工会出台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保障职工权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十条措施》,③参见《海南省总工会十条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职工权益保障》,https://www.sohu.com/a/377073322_100117618.浙江省总工会制定了《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助力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方案》,④参见《浙江省总工会组建服务小组深化“三服务”活动 深入企业以“五送”助“两战”》,http://www.acftu.org/template/10041/file.jsp?aid=99844.31个省级工会通过工会经费减免、扩大工会经费慰问支出等综合性举措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工会方案。对于地(市)、县、街(镇)总工会及广大基层工会来说,则主要是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因地制宜解决企业的急难愁问题。浙江各级工会通过“工会服务专员”“复工服务小分队”“三服务工作组”等形式,着力把服务落在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点、紧要处。上海、广东、河南、安徽、福建等各级工会对节后企业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通过网络招聘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并为企业在疫情防护、劳动保护方面提供支持。辽宁省盘锦市总工会联合保险公司,为复工企业提供“平安复业无忧”保险。甘肃工会与福建工会实行爱心接力,联系甘肃到福建的务工火车专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八)凝聚思想共识,号召各级工会、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多数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餐饮、旅游、宾馆、商业、外贸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疫情一发生,全国总工会即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各行各业的广大职工和各级工会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全国总工会明确要求各级工会广泛宣传协商理念,采取发布指导意见、开展线上讲座、向企业发出提示函等方式,向企业与职工宣传“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的理念,引导职工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关心企业生存发展、帮助企业战胜困难。在全国总工会号召下,各级工会充分借鉴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的有效经验,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与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上海等工会明确提出,工会要把企业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应对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职工公开,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并通过协商方式引导职工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广东工会明确要求各级工会牢牢把握“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要求,通过集体协商保障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河北、贵州等工会要求发挥劳模先进、工匠人才带头示范作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勇担当、讲奉献,助力企业有序发展。北京、湖南、浙江、重庆、宁夏等省(区、市)工会则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向企业和职工发出倡议,号召风雨同行、携手共济。
中国工会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见事早、行动快、动员广、措施实,形成了全国工会合力抗疫的良好局面,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见表1)。
二、中国工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若干启示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通过世界瞩目的防控举措,在短时间内逐步将危机化解,赢得了世界各国的积极评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①参见《世卫组织评价中国抗击疫情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http://m.gmw.cn/baijia/2020-01/30/1300908279.html.在这场战争中,工会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也是中国工会制度优势的体现。
(一)工会参与重大疫情危机应对,必须坚持自觉接受党的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保持和增强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关键是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的历史选择和优良传统,也是工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是中国工会的政治责任。从工会组织的诞生、发展和实践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国工会就始终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正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统一指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举国发动、齐心协力,我国才迅速地扭转疫情蔓延发展势头,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迎来全国抗疫的胜利。工会在参与这次疫情危机处置中,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发挥好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工会的政治性,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检验。
(二)工会参与重大疫情危机应对,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做出了彪炳史册的杰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基本方针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明确要将之体现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我国工人阶级再次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硬核”力量。无论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参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其他方舱医院建设的建筑工人,以及确保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各类职工群体,他们不畏风险、走在前列、勇挑重担,全力做好重点防疫项目建设、交通运输、物资生产、服务保障、复工复产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大公无私、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充分证明工人阶级不愧为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和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中国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在应对重大疫情危机中,就要按照工会组织先进性的要求,团结动员职工群众贡献智慧和力量。
表1 中国工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举措汇总
(三)工会参与重大疫情危机应对,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
列宁曾说过:“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①列宁:《同立宪民主党化的社会民主党人的斗争和党的纪律》,载《列宁全集》第2版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1-122页。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会不同的是,中国坚持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这是中国工会的一大特点。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工人阶级团结统一的特点,在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工会坚持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地域、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最广泛地、最大限度地将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实现了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因此,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就能即时响应,以主力军姿态投入抗疫防护、复工复产第一线。这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工会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政党掣肘、工会组织多元、职工利益分化,在应对疫情危机中往往难以达成最大共识、形成集中力量、汇成总体效能,复制中国抗疫经验就显得相对困难。长期以来,一些敌对势力总是想方设法对我国职工队伍进行渗透和破坏,试图建立“第二工会”“民间工会”“独立工会”。通过这次疫情大考,中国工会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力量所在。
(四)工会参与重大疫情危机应对,必须坚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中国工会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与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这与西方工会往往只是片面地强调职工眼前利益而不顾企业生存发展的做法明显不同。中国工会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结构性嵌入国家治理体系中。从法团主义视角来看,工会组织被赋予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角色与功能,相应地也要教育引导联系会员服从于社会整体秩序及利益。这也是中国工会履行教育职能的内在要求。中国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一方,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履行维护职责时必须准确把握好“维护什么、怎样维护”的问题。特别是这次疫情危机给企业经营、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困难,对劳动关系稳定带来较大冲击。例如,延长假期的工时计算、隔离期间的工资支付、疫情引起的企业裁员等问题,都直接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职工的高度关切。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全国总工会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指导各级工会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和集体协商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各级工会则重点通过创新集体协商方式,平衡企业发展与职工维权的关系,探索了工会微课释疑、街镇工会上代下指导协商、成功协商案例推广等各具特色的工作方式。同时,对于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特别是对疫情期间欠薪等损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工会组织坚持原则,旗帜鲜明而且快速及时地帮助职工维权。总之,面对疫情期间的劳动关系问题,中国工会维权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得到充分体现。
(五)工会参与重大疫情危机应对,必须立足于工会自身职责、资源与优势
坚守自身职责与功能定位,用好资源发挥优势,是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一条基本规律。深入分析此次重大疫情危机应对过程,中国工会始终坚守群团组织的基本定位,紧紧围绕自身职责开展工作。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此外还承担建设、参与、教育等职能。工会参与疫情防控应对,不能脱离工会自身的职责和定位,只有将党政所盼、职工所需、工会所能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实效。面对疫情快速变化,各级工会没有偏离自身的职责范围、离开所联系的职工群众去开展工作,而是牢记自身定位,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围绕党政疫情防控大局搞好“公转”,另一方面又针对不同职工群体特点提供相应服务搞好“自转”,将“公转”和“自转”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论职能如何拓展,基本定位要守住不放,不要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①参见《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7月6日)》,http://gongh.wfmc.edu.cn/84/d4/c1136a34004/page.htm.同时,在重大疫情危机应对中,中国工会注重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中国工会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显现。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就发挥了工会的政治优势;中国工会的团结统一、工会源头参与疫情防控等,则是工会的制度优势所在;全国各级工会组织上下协同、亿万职工会员众志成城,彰显了工会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工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财力、物资资源支持抗疫,体现了工会的资源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会在重大疫情危机应对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把握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工作切入点,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用好优势。例如,在疫情暴发初期,各级工会重在宣传教育引导职工重视疫情、科学防护,密切关注疫情对企业、职工的影响;在抗疫攻坚阶段,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入抗疫斗争及保障工作,并做好抗疫一线职工的关心关爱工作;在疫情平稳好转阶段,各级工会又转向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倡导劳资双方集体协商、引导企业与职工抱团取暖、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动员职工群众建功立业等。
三、完善工会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多起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危机。中国工会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疫情应对,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我们也发现工会在应对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工会制度化参与各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或指挥部还不到位、工会内部自上而下“一竿子到底”的信息传输还不够畅通、各地工会应对危机的经验和做法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总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之猛、影响之大、动员之广,给工会组织应对疫情提供了实践场,也给工会组织总结应对经验、完善应对措施及制度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一)切实将工会纳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重要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①参见《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4/28/content_2854574.htm.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也明确,将形成“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作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四大体系之一,“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②参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2018年2月28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8-03/04/content_5270704.htm.可以看出,中央是将工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来定位的。重大疫情危机往往会影响职工的生产和生活,理应在相关的应对领导机构中吸收工会作为成员单位,以便重大政策听取工会的意见。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发文明确“吸收工会参加涉及职工利益的各项重大改革的领导机构”。③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总党组〈关于工会参加党和政府有关会议和工作机构的请示〉的通知》,载《中国工会四十年资料选编(1948-1988)》,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14页。《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也明确:“要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培育和发展社会应急管理中介组织。”④参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0803/t20080328_32730.html.但必须承认的是,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层级、不同地方还是不平衡的,受到的重视程度不一。这就导致有的地方在研究决定有关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时,并未将工会纳入相应的议事决策机构,重大疫情应对中也是如此。在这次疫情应对中,有的地方由于没有工会参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或指挥部,缺少代表职工的工会声音,往往在劳动关系处理、职工权益维护、一线职工防疫物品统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建议从中央到地方的重大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应将同级工会纳入成员单位,议事决策中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二)完善工会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律保障
目前,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比较健全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将工会等群团组织纳入危机应对组织体系,没有明确相应的职责和任务,甚至“工会”两个字都没有出现。目前,工会参与危机应对更多的是靠自身的政治责任驱动。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自身组织体系健全,联系职工密切,对于宣传、组织、动员、凝聚职工具有天然优势,而这些正是在包括重大疫情在内的应急处理中迫切需要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必须推进良法善治,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提高治理效能和水平。现代社会治理是多元治理,仅靠政府难以包打天下,需要动员社会多元力量进行自治与共治,而中国工会显然是这些多元力量的重要主体之一。因此,建议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契机,全面审视我国已出台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将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应急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职责和任务,从而真正形成应急处理的合力。
(三)完善工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预案
应急预案是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对于迅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类法律法规中要求制定应急预案的主体往往是政府部门,而对工会等群团组织没有明确要求。例如,《突发事件应对法》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https://www.mem.gov.cn/fw/flfgbz/201803/t20180327_231775.shtml.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而制定预案的主体是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传染病防治法》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修正),https://www.66law.cn/tiaoli/152783.aspx.也仅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③参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发布),http://www.safehoo.com/San/Manage/201001/38316.shtml.明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分别制定全国及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过《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④参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0803/t20080328_32730.html.对制定预案的主体进行了拓展,《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笔者认为,此处的“各地区、各部门”理应包括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县级以上地方工会组织及大型企业(行业、产业)工会组织。从实践来看,工会组织尽管是群团组织,没有行政职责,但工会又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之一,有其自身资源、优势,在应急处置中往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还是突发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都可以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都不能成为危机应对的缺席者、旁观者。因此,笔者建议各级工会组织要根据国家和所在地区应急预案,结合工会自身职责和定位,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并与同级行政预案有效衔接。这样,重大突发应急事件一旦产生,工会就能立即行动,有条不紊推进应急工作。
(四)加强工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研究
工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重大疫情危机中,怎样结合自身职责定位、优势、资源参与疫情抗击,怎样结构化嵌入所在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怎样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怎样处理好维护职工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怎样履行好维护权益与教育引导的关系,怎样根据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不同阶段性特点开展工作,怎样将全国各地的有益探索与经验上升到规范性操作指南等,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建议工会或社会有关机构能够将工会参与重大疫情或危机事件处理作为研究课题,找出工会参与应对的职责、路径、策略、措施、手段等,总结经验和规律,明确关键环节,并以研究带动工会应急预案的制定、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完善等。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缺乏,各类媒体、报刊上蜂拥而至的是抗疫动态的介绍,而全面、理性分析和思考的不多。从中国知网搜索可知,当前对工会组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实践—理论—实践,是人类社会认识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非常有必要将这么多年来工会参与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做法和经验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和规律,并将成功做法固化为制度和机制。这对工会参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我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