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

2020-04-14王腊梅王慧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伏贴经行病程

王腊梅 王慧丹

1 天津市红桥区西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131; 2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

痛经,又可以称之为“经行腹痛”,是女子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头昏厥逆。疼痛剧烈者无法进行正常的饮食、工作及休息,且患者需长期忍受此种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痛经好发于月经初潮的几年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分为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临床发病率约为30%[1]。盛夏时节,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两年,我院将三伏贴应用于治疗痛经,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三组。组1:2017—2018年初伏第一日就诊的患者,52例;组2:2017年与2018年4月、6月就诊的患者,43例;组3:2017年与2018年5月、9月就诊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年龄15~35岁,病程6个月以上,能够配合治疗。组1患者年龄16~34岁,平均年龄(24.18±6.54)岁,平均病程(6.28±4.34)年,平均身高(1.61±0.16)m,平均体质量(52.6±3.84)kg;组2患者年龄17~32岁,平均年龄(23.37±5.93)岁,平均病程(7.05±3.57)年,平均身高(1.60±0.18)m,平均体质量(53.1±3.58)kg;组3患者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24.21±4.78)岁,平均病程(6.74±4.13)年,平均身高(1.61±0.13)m,平均体质量(52.4±4.05)kg。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证型及疼痛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经的相关诊断标准[2]:(1)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2)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3)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1.3 纳入标准 选择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患者自愿接受本次治疗,并配合后期随访;(3)患者在治疗前1个月未进行其他治疗;(4)治疗期间患者不进行其他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者;(2)皮肤过敏或有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退出者。

1.4 治疗方法 组1:采用本院自制三伏贴,主要药物为川芎、炒白芥子、干姜、细辛、当归、延胡索、吴茱萸、艾叶等,将药物按一定比例磨成细粉,鲜生姜榨汁,用鲜姜汁将药粉调和成糊状,制成1元硬币大小,厚度约1.5mm的药饼,用透明敷料贴将药饼贴于穴位上。选择的穴位有气海、关元、神阙、子宫穴、三阴交、足三里、肾俞,于夏季三伏的第1日进行贴敷,每10d贴敷1次,共治疗4次,每次贴敷药物留置6~8h。组2:单纯采用穴位贴敷治疗,于月经来潮第1~3日进行贴敷,连续贴敷3个月经周期。贴敷药物及取穴同组1。组3:采用口服九芝堂乌鸡白凤丸,1次/丸,2次/d,连续服用3个月。

1.5 观察指标 (1)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定患者月经期间的疼痛程度。疼痛分为0~10级,0级为无痛,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高,10级为疼痛的最高级别。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填写疼痛级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疼痛评分。(2)对比三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连续 3 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 3 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对比 三组治疗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NRS 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1和组2治疗后NRS评分显著低于组3(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对比分)

2.2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组1(92.31%)>组2(79.07%)>组3(6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后,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发病机理在于肾虚血瘀,与肾气、天癸有关[3]。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归》记载“凡妇人经行腹痛,挟虚者多,全实者少”,标者,血瘀也,本者,肾虚也。肾虚而致血瘀,经排不利,不通则痛。痛经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痛经发生后,心神失宁,也可加剧痛经。古人云“通则不痛”,因为妇女经水为血所化,血随气行,气血充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就不会发生痛经。

表2 三组临床疗效对比[n(%)]

神阙、关元、气海均属任脉,神阙位于脐正中,其后为脐静脉丛,为身体皮肤最薄弱之处,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使药物渗透到血管内,迅速达全身;关元穴为阴中之阳穴,联系命门真阳,鼓舞阳气[4];气海有调气机、益元气、补肾虚、固精血之功效;三阴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肾俞益气、固肾。贴敷所用药物为温热、走窜、解表散寒的药物。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素问·疟论》曰“若腠理疏松则汗孔多开”,说明在三伏天时,人体自身阳气趋于体表,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毛孔多开,此时更有利于药物渗透到皮肤内,渗入经络[5]。三伏贴是在每年的三伏时节,以解表散寒、温热、走窜药物贴敷相关穴位,可以达到温经散寒、调理冲任、活血祛瘀、激发经气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原理。所以在采用三伏贴治疗痛经,药物吸收优于穴位贴敷,药物能够通过毛孔很快达到腠理,发挥药效。很多患者对中药有抵触感,不能按时或坚持服用药物。采用三伏贴治疗,不仅可以避免口服药物的烦琐与痛苦,且治疗时间短、次数少,简单方便,治疗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

综上所述,三伏贴应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通过三伏贴疏通气血,温养冲任,使寒湿不留,瘀血得散,血气得和,经气得利,且三伏贴符合了中医“人与自然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念,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猜你喜欢

伏贴经行病程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经行
影响佛教行像美术形式的因素研究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经期为何睡不醒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三伏贴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研究现状
玉屏风配合三伏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