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桂林市的发展定位

2020-04-14

住宅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桂林市第二产业桂林

0 引言

城市定位是指城市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坐标系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第二层级是城市与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关系,包括社会和文化联系,经济分工以及空间区位关系等;第三个层级是城市自身的发展基础、战略模式、发展目标和潜力。这三个层级基本上对应于区域间、区域内和城市三个空间尺度。在区域发展背景下,城市定位的操作层面主要是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空间结构、产业定位和发展特色。城市定位涉及城市特征的形成、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关键产业的确定等一些对城市未来发展有影响的重大问题[1-2]。本文主要从产业角度出发,选取近10年桂林市的产业数据,对其加以分析,尝试对桂林市未来的发展加以定位。

1 桂林市城市定位演变过程

在1950 年桂林第二届人大报告中,生产城市成为桂林的发展目标。1956 年《桂林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说明书》中,桂林被定义为“轻工业城市”。1958 年在桂林市召开的第二届代表会议上,将“基于生产资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业基地之一”定义为桂林的城市目标。从1958 年—1960 年的《桂林市总体规划》开始,现代化工业城市成为桂林的城市发展目标。桂林市革命委员会从1970 年—1973 年对桂林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重新定义了桂林市社会主义风景名城的发展方向。1979 年,国家宣布桂林为社会主义旅游城市。1982年,桂林成为中国最早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漓江被选为全国首个重点保护风景名胜区。1985 年,国务院对《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正式批复,在该版本的规划中,桂林被确定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中,该规划对桂林市的城市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旅游城市,广西北部中心城市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发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桂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桂林被定义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生态城已成为桂林的发展目标。

在《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中,桂林被定义为国际风景名胜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北部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心城市。桂林市于2012 年完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经国务院批准,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旅游创新发展先驱区,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和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3-4]。

从建国至今,从上述城市定位变化,桂林市城市发展大体上是在工业发展与旅游城市建设之间徘徊妥协,并逐步倾向发展旅游,直至最终将城市定位为“国际旅游胜地”的状况。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桂林市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其“国际旅游胜地”的城市定位是否一致?

2 桂林市产业结构分析

自2006年以来,桂林市第一、二、三产业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增长最快的是第二产业,近10年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总体上保持领先;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以稳定的速度持续上涨,尤其是2014 年—2017 年增长趋势明显大于第二产业(图1);第一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从产业比重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在逐步降低,截止2017 年为18.7%;第二、三产业在近10年各自产业比重起伏不定,但总体上第二产业微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现上升趋势,到2017 年,第三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大于第二产业(图2)。2006 年以后,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大力支持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依旧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动,直到近几年第三产业才逐步超越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仍然占着较大的比重,充分说明第二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第二产业的必要性。

2.1 工业产值分析

自2006 年以来,桂林市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增长趋势持续走高,2016 年达到峰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 521.04 亿元。直到2017 年工业总产值开始下降(图3)。

2.2 旅游业发展分析

桂林市近10 年旅游收入确实持续走高,至2017 年高达971.76 亿元。但是增长率起伏不定,受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增长速度难以稳定(图4)。此外,还搜集了桂林市近10 年来接待的国内外的游客数目(图5),桂林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也是持续走高,至2017年高达8 232.79 万人次,但是游客数的年增长率起伏较大。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情况下,虽然桂林市本身有着优秀的地方景观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

图1 2006 年—2017 年桂林市产业增加值变化趋势[5]

图2 2006 年—2017 年桂林市产业增加值占比重变化[5]

图3 2006 年—2017 年桂林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5]

3 桂林市产业结构调整

3.1 第一产业

3.1.1 发展集约化农业

桂林市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多山,农业资源不足,同时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桂林市绝对有必要巩固农业,根据桂林市实际农业情况,建议走集约化道路,发展机械化和化学化农业。同时,农业的发展应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地区的特色农业结构,以旅游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6]。

3.1.2 发展田园综合体

桂林市生态及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必要结合田园综合体进行规划建设,依托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于空间上合理布置田园综合体,扩大桂林市旅游和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对于重要景区交通沿线及城市空间节点,可以布置粮食、水果等为主的旅游观光农业风情带,在不影响农业发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做好、做精农业观光以及田园综合体,切实提高农业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3.1.3 发展农产品电商服务

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加快农业技术的机械化水平,政府应积极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对于果蔬、花卉等特色农业,还应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降低生产销售风险。

3.2 第二产业

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依托第二产业的发展,桂林市虽然是个旅游城市,但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建国以来,桂林市旅游业与工业的发展总是互相制约着,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自2012 年以来,桂林市逐步放开步伐,工业结构正在逐渐调整,工业发展势在必行。

图4 2006 年—2017 年桂林市全年旅游收入及变化趋势[5]

图5 2006 年—2017 年桂林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数及变化趋势[5]

3.2.1 发展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

桂林市的工业发展应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主动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凭借桂林市优越的环境条件吸引外资的介入,同时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外来企业的入驻;二是凭借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通过与高校合作等渠道,培养自己的企业,然后通过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渠道,使得自身技术产业得到发展突破。

3.2.2 引导传统工业升级改造

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一方面,是桂林市旅游的发展,使得传统工业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传统工业较落后,经济效益较低,适当的升级改造,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引导传统工业的发展,主要走以下两个渠道:一是合理取缔或搬迁一些难以治理的、对环境重度污染的企业,二是从技术及制度方面对其他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改造,向现代企业靠拢,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7]。

3.3 第三产业

3.3.1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第二产业的发展作为基础保障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牵涉到居住、生产、交通、休闲等功能空间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其中绝大部分需要政府财政的投入以及对应产业的支撑。而绝大多数城市主要的财政收入是需要依靠第二产业来提供的,桂林市更是如此。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撑,建设完善桂林目前稍显不足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城市风貌,这对于桂林这样的旅游城市开发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完善对提高城市游客的容纳量是决定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综合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其中,购物类等行业的发展需要对应第二产业的支撑,发展桂林市的第二产业,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与旅游业互相带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8]。

3.3.2 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

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旅游市场,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等领域,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会吸引大量的人流,与之对应的是大量信息流,这些都会极大地吸引外来企业入驻,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良好的自然环境,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再加上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都将会极大地吸引外资、大型企业、科研所、高新产业等入驻,使得第二产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兼具充足的发展聚活力,形成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对于桂林市而言,旅游业一直是第三产业的主导,在全民旅游的大背景之下,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无疑会对桂林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迟缓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差强人意的城市风貌等一直是桂林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保证旅游服务质量,做到“好山好水好周到”。其一,完善重点旅游区景观环境的塑造,于细节之处见旅游建设的用心;其二,打造重要节点的城市景观风貌,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旅游交通通道两侧以及重要城市空间,塑造具有桂林市城市特色的景观风貌;其三,结合桂林特殊的民风、民情,打造经典游乐项目,摆脱千篇一律的旅游市场体验。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重点改造,使桂林城市形象及游客旅游体验得到改善,再从其他方面逐步增强桂林市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桂林旅游城市的名片得以彰显。

4 结语

基于以上产业分析调整的论述,认为桂林应围绕旅游业建立产业多元化,建立起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产业;此外,桂林的旅游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工业发展却只是针对桂林本市的经济发展,尽管第二产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旅游仍是确立桂林在区域乃至国际城市体系中地位的核心功能。所以,仍需要以旅游发展优先,但同时要发展高精尖的第二产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好保驾护航。旅游具有周期性,产业多元化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经济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减少经济的脆弱性[9]。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的可持续发展不应仅考虑经济需求,还要重视社会、环境利益,尤其是游客对桂林旅游的期望。

猜你喜欢

桂林市第二产业桂林
六点一百分
杧果布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中学
百年辉煌擘画未来——2021桂林市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