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扦插密度试验

2020-04-14刘也楠何贤彪刘伟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紫薯台州鲜食

刘也楠,何贤彪,刘伟明

(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2.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作者于1983年开始,对早熟甘薯浙薯2号(原浙薯60-2)等品种的品种特性、应用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在扦插密度方面认为,浙薯2 号在5月扦插,9月早收,其扦插密度一般以5.25万~6.00万株·hm-2为宜,8 初前后作秋薯栽培,一般扦插密度不少于6.00万株·hm-2[1]。此后,适宜于作为早收栽培的甘薯新品种相继育成[2-3]。在对有关适宜于作早收栽培的甘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试验观察[4-7]的同时,开展了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认为在早收栽培条件下的扦插密度,浙薯132以4.20万~4.50万株·hm-2,心香以4.50万株·hm-2左右为宜[8-9]。随着鲜食紫甘薯品种的引种、选育及推广种植,早收早上市的迷你鲜食紫甘薯也渐渐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近几年来,浙紫薯1号是浙江省种植的主要紫甘薯品种之一,适宜于早收栽培,以迷你鲜食甘薯上市,其中,2016—2018年台州就示范应用浙紫薯1号353 hm2。但目前在浙紫薯1号示范推广过程中,对浙紫薯1号的相关研究很少,良种良法配套滞后,通过知网能查到有关浙紫薯1号的专题文章仅是寥寥5篇[6,10-13]。而在实际生产中,早收栽培的浙紫薯1号的种植密度则是农技干部和薯农比较关心的,也是关键栽培技术因子中值得进一步明确的。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本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临海市永丰镇进行,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供试甘薯品种浙紫薯1号。浙紫薯1号结薯早,单株结薯数6个左右,前期薯块膨大快,小薯的粗纤维也较少,适宜作为鲜食迷你甘薯种植[6]。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7个扦插密度处理:3.00万、3.75万、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小区面积2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垄距0.8 m。试验扦插期5月22日,收获期8月19日,生长期89 d。

以300 kg·hm-2过磷酸钙和硫酸钾作基肥,以360 kg·hm-2尿素作追肥。除试验处理外,其他栽培措施采用当地高产方案,各小区力求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表1表明,浙紫薯1号产量随着扦插密度的提高先逐步提高最后下降,扦插密度6.75万株·hm-2处理的鲜薯产量最高,为31.861 t·hm-2,此后,如果继续提高扦插密度,则产量下降;方差分析表明,扦插密度6.75万株·hm-2处理的鲜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低于该处理的4个处理,也显著高于密度7.50万株·hm-2的处理。

表1 浙紫薯1号不同密度处理产量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浙紫薯1号作早收栽培,在5月22日扦插,8月19日收获,生长期89 d的情况下,扦插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

本试验提出的浙紫薯1号在早收栽培条件下的适宜扦插密度与同样作为早收栽培的甘薯心香适宜扦插密度5.25万株·hm-2[9]、浙薯2号适宜扦插密度5.25万~6.00万株·hm-2[1]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可能与心香或浙薯2号在早收栽培条件下的生长期相对较长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有关,对此,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紫薯台州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紫薯蒸米糕
紫薯粥变色实验
紫薯鸡蛋卷
紫薯变“红薯”
公益活动品牌化,让媒体更有温度——台州晚报举办“新台州人慈善年夜饭”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