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热休克蛋白27基因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20-04-14朱震坤王羽裳徐欣
朱震坤 王羽裳 徐欣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 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口腔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工程实验室,济南 250012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存在着高度保守性的分子伴侣家族,能够阻止肿瘤细胞凋亡,且与其转移有密切关系[1]。Hsp27是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重要一员,在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产生,以保护细胞免受环境中自由基、热、缺血和毒性物质等各种应激因素导致的损伤,已被证实在细胞分子信号通路的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恶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4]。近年来,有报道[5-9]显示Hsp27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课题组前期研究[10]中,成功建立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模型,发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sp27随其转移潜能的增加,表达丰度升高。为了进一步研究证实Hsp27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Hsp27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高转移潜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UM-SCC-22B,观察长效沉默Hsp27后其转移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Hsp27 shRNA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Open Biosystem公司,美国);pLKO.1空白对照质粒为美国密歇根大学载体中心自行构建并鉴定;病毒颗粒pLenti-shRNA-Hsp27/pLenti-shRNA-ctrl由密歇根大学载体中心包装生产。
细胞系UM-SCC-22B为美国密歇根大学肿瘤中心Thomas.E.Carey实验室保存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高转移潜能细胞系,是下咽部原位鳞状细胞癌同期淋巴转移灶细胞;所有细胞均于37 ℃、5%CO2细胞培养箱内常规孵育。
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胎牛血清、0.25%胰蛋白酶、双抗(青霉素100 μg·mL-1,链霉素100 μg·mL-1)(GIBCO公司,美国);Trizol试剂(Invitrogen公司,美国),RNA逆转录试剂盒、引物合成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试剂盒(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美国),抗Hsp27/β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美国),二抗(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美国),CellTiter 96®AQueous非放射性细胞增殖检测(简称MTS细胞增殖实验)试剂盒(Sigma公司,美国),Matrigel细胞侵袭小室(BD BioSciences公司,美国),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acid,BCA)蛋白质浓度测定试剂盒(Thermo Scientific公司,美国)。
1.2 体外转染慢病毒颗粒
1)实验分组:空白对照使用常规培养的UMSCC-22B细胞,记为ctrl组;阴性对照使用UM-SCC-22B细胞转染pLenti-shRNA-ctrl慢病毒颗粒,记为shctrl组;UM-SCC-22B细胞转染pLenti-shRNA-Hsp27慢病毒颗粒作为shRNA慢病毒转染的实验组,记为shHsp27组。
2)慢病毒转染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UM-SCC-22B细胞接种于100 mm培养皿中,全营养细胞培养基培养24 h,40%~60%融合时转导。shHsp27组/shctrl组中分别加入由1 mL 10倍浓度pLenti-shRNA-Hsp27/pLenti-shRNA-ctrl+5mL全营养细胞培养基+6 μL聚凝胺(8 μg·mL-1)配制的慢病毒转染体系。
3)各组细胞37 ℃、5%CO2培养6 h后,更换新鲜全营养培养基,每天换液,24 h后提取总RNA,RT-qPCR检测Hsp27 mRNA表达,72 h后传代。
1.3 RT-qPCR检测体外转染慢病毒颗粒后Hsp27 mRNA 的表达
Trizol试剂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溶于无RNA酶水中,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OD260/OD280在1.8~2.0之间。取1 μg总RNA逆转录合成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进行RT-qPCR反应。Hsp27引物序列如下:上游,5’-GTCCCTGGATGTCAACCACT-3’;下游,5’-CTTTACTTGGCGGCAGTCTC-3’。β肌动蛋白引物序列为:上游,5’- GCTCGTCGTCGACAACGGCTC-3’;下游:5’-CAAAACAATGCTCTGGGTCATCTTCT-3’。RT-qPCR反应程序:50 ℃ 2 min;94 ℃ 10 min;94 ℃ 15 s,60 ℃ 1 min,40个循环。反应结束依据ΔΔCt法计算相对基因表达量。
1.4 蛋白质印迹检测体外转染慢病毒颗粒后Hsp27蛋 白表达
用蛋白抽提试剂盒分别提取各组总蛋白,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各组蛋白浓度,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蛋白半干转膜,5%脱脂牛奶封闭20 min,一抗Hsp27/β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4 ℃孵育过夜,TBST缓冲液洗涤3次,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1 h,增强化学发光(enhanced che miluminescence,ECL)法显影。
1.5 MTS细胞增殖实验
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48 h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将对数生长期的各组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全营养DMEM,37 ℃,5%CO2培养24、48 h,按照100∶1比例,避光加入MTS/PMS混合试剂每孔25 μL,37 ℃、5%CO2培养2.5 h,BioRad550酶标比色仪检测490 nm处的吸光度,每组设3个复孔,取平均值。
1.6 Matrigel体外细胞侵袭实验
检测各组细胞培养40 h后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使用无血清1%双抗DMEM细胞悬液将各组细胞接种于自带凝胶化Matrigel基质的上室,下室加入全营养DMEM细胞培养液,37 ℃、5%CO2培养40 h后,抹去上室PET膜上表面细胞及Matrigel凝胶后,置于4 ℃冷室,用-20 ℃保存的甲醇固定10 min,吸弃固定液后,室温下0.5%结晶紫染色,双蒸水洗涤,40倍倒置显微镜下拍照,计数。
1.7 细胞划痕实验
检测各组划痕产生0、24、48、72 h后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如下:于24孔板中接种每孔2×105,每组设3个复孔,细胞长至60%~80%融合时更换1%双抗无血清培养基,12~18 h后于每孔中央沿直线划痕,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清洗2次,更换全营养DMEM,荧光显微镜放大40倍拍照,沿细胞划痕自上至下取6~8个测量点,测量划痕宽度。
1.8 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至少重复3次,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数据,所有数值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T-qPCR检测结果
RT-qPCR结果(图1)显示,转染pLenti-shRNAHsp27慢病毒颗粒后有效抑制了Hsp27基因的表达。转染24 h后,shHsp27组中Hsp27 mRNA的表达量降至ctrl组的(6±0.56)%,高效沉默了Hsp27基因的表达,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ctrl组中Hsp27 mRNA表达量为ctrl组的(81±6.41)%,几乎不抑制Hsp27基因的表达。shHsp27组与shctrl组相比显著沉默了Hsp27基因的表达(P<0.01)。
图 1 RT-qPCR检测结果Fig 1 The result of RT-qPCR
2.2 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
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图2)显示,shHsp27组的Hsp27条带亮度较ctrl组明显降低,shctrl组条带亮度与ctrl组无明显差异。
图 2 蛋白印迹检测结果Fig 2 The result of Western blot
2.3 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
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图3)显示,细胞培养24 h后,相同细胞数细胞吸光度值相近,各组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48 h后,shctrl组各细胞数量的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ctrl组和shHsp27组(P<0.05),shHsp27组在细胞数量较高时,增殖能力高于ctrl组。
图 3 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曲线Fig 3 Proliferation curves of transfected cells
2.4 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
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图4、5)显示,ctrl组细胞侵袭能力为shHsp27组的2.03倍,shHsp27组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即shRNA沉默Hsp27基因后,细胞侵袭能力下降。shctrl组的平均细胞侵袭能力较ctrl组有所下降,shHsp27组与shctrl组相比,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
图 4 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能力 倒置显微镜 × 40Fig 4 Invasion of transfected cells inverteal microscope × 40
图 5 细胞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Fig 5 Average cells number of invasion transfected cells
2.5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图6、7)显示,划痕产生24 h后,shctrl组与shHsp27组无明显差异(P>0.05);划痕产生48 h后,shctrl组迁移能力有所降低,shHsp27组较shctrl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划痕产生72 h后,shHsp27组较shctrl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更加明显(P<0.01)。各时间点shHsp27组较ctrl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划痕产生72 h后,ctrl组细胞迁移能力为shHsp27组的4.38倍,即shRNA沉默UM-SCC-22B细胞Hsp27基因后,其体外迁移能力显著降低。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每年约有50万例新发患者。尽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序列治疗等方法的运用,早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60%,但是其转移病例的术后存活时间仅为6个月[11-12],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是导致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13]。在原发性实体肿瘤中,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具备侵袭或转移的能力,高转移潜能细胞与低转移潜能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也不同。因此,如何发现和确定肿瘤转移亚群的标记性基因或蛋白成为研究的热点。
Hsp27作为一种应激蛋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研究发现,Hsp27在多种肿瘤中呈高表达状态,如前列腺癌[14]、人肝细胞肝癌[15-16]、舌鳞状细胞癌[17]、胃癌[18]等,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标志性因子。但仍有诸多研究[19-20]认为,Hsp27高表达预示着预后良好。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个体间,Hsp27与肿瘤转移和侵袭的关系不完全一致。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体差异和不同组织来源所造成的结果差异,本研究选取了来自同一患者的原发灶和同期存在的淋巴结转移灶的2种细胞系UM-SCC-22A/UM-SCC-22B,并在前期研究[10]中证实了随着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潜能的升高,Hsp27的表达也随之升高。
为了进一步证实Hsp27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将能够稳定表达Hsp27 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入高转移潜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UM-SCC-22B细胞系中,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Hsp27基因与UM-SCC-22B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关系。
图 6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比较 电子显微镜 × 40Fig 6 Wound-healing assay results of transfected cells electric microscope × 40
图 7 细胞划痕减少百分比的比较Fig 7 Wound width reduced of transfected cells
经RT-qPCR和蛋白印迹检测,高效、特异地沉默了Hsp27基因的表达,通过MTS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证实了长效转染shRNA Hsp27慢病毒后,UM-SCC-22B的体外转移能力明显下降。其中,MTS细胞增殖实验发现,shctrl组的增殖能力增强,目前虽无理论依据揭示其原因,但此现象揭示了细胞划痕实验和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的差异性结果并非由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引起,而shHsp27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的同时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更进一步说明沉默Hsp27基因后,有效抑制了UM-SCC-22B的转移。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效转染慢病毒颗粒pLenti-shRNA-Hsp27能够高效、特异地沉默高转移潜能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UM-SCC-22B的Hsp27基因的表达,并能显著抑制其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