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情入境,感悟诗情画意

2020-04-13卞国琴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清平乐村居古诗词

卞国琴

【摘  要】  宋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闪耀的明珠之一,其语言精练,寓意深远,给后人留下了博大情怀,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把自身的内心情愫寄托在其中。宋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的编排,本文主要围绕利用画面导入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通过文本内容感受诗词意境及关注作者、理解时代内涵四个部分展开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研究。

【关键字】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的不足,对古诗词知识的积累量并不多。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排斥感和畏惧情绪,教师在教学中也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面对这种不容易理解的文化意涵,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穿越时空的障碍,真正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悠远神韵,体会古人的诗情画意呢?

一、有效利用画面导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古人在创作时通常讲究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符合古诗词意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感知文本。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导入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更符合其强大的好奇心。通过画面导入可以让写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古诗词的世界,此时,它们就已经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则是一幅幅生动且鲜活的画面。

由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清平乐·村居》中,就向人们展示了在一个小村落里,生活着一户温馨和睦的五口之家的画面。词人借此表达了对人情和生活的向往。在整首词中,作者通过对这家老小的情态和生活面貌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清新雅俗的农家风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首先,词的上阕前两句用“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简短的九个字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描写,把农家田园的生活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这幅画面给学生展现出来:远处有一座茅檐又低又小的草屋,碧绿的小草郁郁葱葱地长在清澈的小溪边,画面中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利用这样清新的画面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更能提升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幅画面中,你们最想给它添点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打开,比如添几朵白云、几只正在吃草的小羊或是正在谈笑风生的一家人等。伴随着这样的情境,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对诗词的理解也更深入。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将画面、音乐和讲解这三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利地展开宋词的教学。

二、积极营造氛围为学生定下感情基调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一节课的开端就好像歌唱家定调、提琴家上弦一样重要,教师在讲课时的第一个环节就应该有效地将学生吸引住。《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并不多见的田园词,此词质朴且清新。在该词中,他通过情态化的词语描绘出一幅优美恬静的生活美景,在这幅美景中有茅檐、小溪和青草,更有老翁、老妪和孩童,极其富有生活的情趣性。作者将自己渴望与山水相融相伴的向往寄托在了词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现词中的美景,更需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内心情怀,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关键点。

例如,教师在课堂的起始阶段,首先可以通过一曲悠扬的笛筝合奏渲染课堂氛围,把潺潺的流水和啾啾的鸟鸣都释放在学生的耳边,为学生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词中的意蕴,伴随着音乐播放的同时,就可以展开讲解教学。教师首先提问:“闭上眼睛,认真感受一下,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这时学生就会发散想象力,回应教师:“看到了田野和小溪,鸟鸣声和小溪流水声相互和应着,美妙极了!”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学习古词。为了给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的美景增添色彩和引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和着音乐轻声朗读《清平乐·村居》,学生则能更形象地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利用音乐为学生营造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音乐的催化作用下调动起学生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课堂开端,可以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品味和分析词意的学习基础。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用特定的语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徜徉在古诗词所描绘的时代生活中。

三、利用对话文本让学生感悟诗词意境

学习古诗词其实就是意义建构的一个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学生能调动起原有的学习经验和意识,和古诗词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提升成新知识。此时,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和文本及作者对话,感受古诗词中的精妙所在。在引导学生感悟《清平乐·村居》一词时,教师就可以有效抓住“醉”这个字,展开丰富的文本对话。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里是谁醉了?因什么而醉?同学们又感受到了什么?”那么,通过对词意的分析,学生就可以感知到这里的“醉”是指一对老夫妇醉了。因为在美好的天气里,看着美妙的风景和可爱的儿女们,自然就“美”醉了。接着,教师又可以抓住另外一个关键字“媚”,同样通过文本对话的方式,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村居的美好。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词中明明是一对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作者为什么还要用‘媚字来形容他们呢?”通过体会这对老人的幸福心态,就可以出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人老了,但是心并不老。他们和年轻人一样积极乐观,自然而然也就“媚”起来了。然后教师可以深入提问:“那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老人虽然人老但是心不老呢?”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领会和把握词意。当学生注意到“相媚好”这处细节时,教师就可以播放音乐,给学生呈现出相应的美景,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触。通过文本对话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到文本细节,理解词的深意。

四、关注作者使学生充分理解时代内涵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古诗词内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思,他们将对生活和现实的理解都寄托在其中。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仅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穿透字面意义,深入到它的背后去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而这种情怀必须经过读者的深度理解,才能发挥出它的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和学习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创作的背景,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度,深刻领会到诗词的寓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学习并把握古诗词的含义。辛弃疾在创作《清平乐·村居》之前,他惯用的词风通常都是豪放派的,这首难得的田园诗跟他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这首词里所表现出来的宁静和恬淡都代表了辛弃疾美好的生活夙愿。他当时身处的南宋王朝在江南,北面的金国对其虎视眈眈。作者因为主张抗击金兵遭受到了排挤,被迫隐居在江西上饶,但他的心中依旧担忧国家安危,同时又难免悲愤。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作者才写出了这首充满田园幸福感的词作,把自己内心的渴望都寄托在其中。通过对作者和时代的了解,学生可以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创作情怀,深入地了解《清平乐·村居》不仅仅是一首纯粹描写田园风景的词,它还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对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总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除了全面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义之外,更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经历和时代背景,从而深入体会古人在创作時寓含在其中的博大情怀,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学苑教育,2018(01).

[2]樊晓霞.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09).

猜你喜欢

清平乐村居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村居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清平乐·归老
清平乐(1)
村居
村居
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