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探究

2020-04-13侯艺芬陈素屏袁青吴丽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性别平等学校教育中学生

侯艺芬 陈素屏 袁青 吴丽玲

摘要:性别平等意识教育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倡导性别平等理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性别平等意识,把个人感性的性别平等意识提升为性别群体共同的、理性的自觉认识。教育者有责任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保证男生、女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学校教育;中学生;性别平等

男女平等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普通大众的思想,男女平等意识还未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这种不平等在教育领域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影响学生的性别认同感,对学业的期待,甚至是将来对人生之路的选择。性别平等意识教育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倡导性别平等理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性别平等意识,把个人感性的性别平等意识提升为性别群体共同的、理性的自觉认识。那么,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男女平等意识,从而保证男女生都能平等地得到全面、充分和健康的发展呢?

一、教师言行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

教师的言行对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教育的施予者,教师的性别观念、性别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念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或性别倾斜会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缺少了性别平等意识,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对性别平等产生错误认知。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行为,可能会使学生形成性别差异的观念。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在劳动分工中存在一些性别刻板观念:女生生理上就比男生身体素质差,可以分配一些对体力要求不大的活儿:扫扫地、擦擦玻璃、抹抹桌子……男生体力好,抬水、倒垃圾等重活就让他们去做。这些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女生看到需要消耗体力的工作时,就会想:老师都认为我们可以不做,那就不做了吧,进而产生畏难心理,依赖男生;而男生也会产生“老师不公平,偏心女生”的想法。这样,既无法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也不利于建设一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相反,如果我们在劳动过程中,除去一些女生确实无法完成的事情外,尽量做到平等对待,男女共同完成工作,那样会使女生产生成就感,男生有紧迫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享受到团结协作的喜悦,进而创建一个和谐班级,可谓一举三得。

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

学科教学中因势利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初中生通常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会形成性别刻板观念,在家庭或社会的期待下,他们已经对自己有了固定的性别判断:我是男生(女生),我应该怎么去做,我朝着哪个方向奋斗,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教师就要打破学生这一套模式。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意识到无论男女都是平等的,男生能做到的事情,女生也可以完成,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在教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下册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时,笔者设计的导入方式是:出示多种职业,向学生提问:“你会选择哪一种职业呢?”结果发现,大多数女生倾向于教师、医生、护士等较“文静”的职业,而男生则大多选择了科学家、军人、警察等体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再进一步问为什么会选择该职业,女生给出的答案基本是“有气质…‘受社会尊重”“家长的建议”……而男生则是“有男子气概”“伟大崇高”“除暴安良”“威风凛凛”等等,他们的答案符合人們期待中对男、女的社会分工,再问女生为什么不选择“科学家”“警察”这些职业时,得到的回答是女生的思维能力不如男生,而且这些行业太危险,且自身体力不行;男生则认为教师这职业缺乏挑战性,过于平凡,护士是女生做的工作……男女生选择截然不同,泾渭分明。

为打破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笔者让学生一起背诵《木兰诗》,然后问他们:“花木兰忠孝节义,替父从军,击败入侵者,千古流传,甚至被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她不比大多数的男儿强吗?”笔者的提问使学生活跃起来,从穆桂英到梁红玉,从居里夫人到屠呦呦……大家纷纷列举自己心目中的巾帼英雄,也对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职业选择,甚至人生规划作了一番修正。在讨论中,学生意识到性别不是自己人生选择中的障碍,男生与女生的差异并不大,相反,女生还具备男生没有的优势。

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

正确、合理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许多教师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会产生男生理科成绩好、女生文科分数高的观念,因此常常在教学活动中把一些需要开阔性思维的任务交给男生,需要耐心细致的任务交给女生,这种做法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心理,使学生形成性别刻板印象:男生能做什么,不擅长什么;女生能做什么,又不擅长什么……长期的潜移默化,最终的结果就是“验证”了大多数教师的固有观念。

其实,心理学和脑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男女两性在生理机制和大脑功能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如果我们在课程的设计或教学的方法上能够兼顾到女生的特点,那么,男生能掌握的知识,女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消化。小组合作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只要我们合理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会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男女平等意识的有效途径。分组时,按照一定的男女比例,六七人一组为宜,优、中、差等生兼顾,这样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合作讨论时教师依据男女特点,分配任务,使小组中男女生都能畅所欲言。男生、女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了解,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欣赏。这样就在合作探讨中培养了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四、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

家校合作会使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事半功倍。受我国的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家长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家长对女生的期望值普遍偏低,他们常常认为,女生只要学些基本的知识,掌握些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将来找份安稳工作。在这种家庭生活的女孩普遍表现得不够活跃,缺乏上进心,虽然教师在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也有了一点起色,但家长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无心的话与就可能使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因此,要巩固培养效果,甚至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离不开家庭对学校的支持和配合。班中学生小魏平时寡言少语,上课时也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考前更是很少复习,成绩永远处于中游,笔者多次鼓励也不见成效。一次期中考,题目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成绩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小魏的成绩却有所提高。笔者特意找她谈心,她含着泪水对笔者说:“家里没人期待我的成绩,爸爸妈妈每一次都只问弟弟成绩好不好,我再高分也没人会问,更不要说表扬、奖励……”当天,笔者就联系了她的家长,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详谈,家长也深刻反省了自己的做法。之后效果也很明显,小魏的笑容多了,学习劲头足了,成绩也更好了。所以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来说是相当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保证男生、女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猜你喜欢

性别平等学校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伊甸园故事看男女性别和身体的处境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生态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