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眼科泰斗“萌萌哒”
2020-04-13王烁
王烁
张效房堪称河南眼科医学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医院不少年轻人眼里,他却是一枚“萌萌哒”的“新青年”——
年近期颐的张效房身体硬朗,虽然只有右耳能听到声音,但是只要有人提出问题,他都认真倾听。如果有人问他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99岁的张效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工作。
近几个月,张效房在专心编写《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他说:“我现在每天没有2点前睡觉的。有人说,你这样不行啊,你睡觉少等于慢性自杀啊,你最少少活两年啊。我说我少活多少年都没关系,我已经活了99年了,还在乎这两年吗?只要把这本书编起来,交出一个合格的稿子,我少活多少年都没关系。”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背后,是张效房对学术、对事业的认真与负责。
1978年,张效房等人白手起家,筹备创办《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杂志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随着年岁渐长,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杂志的编审上。改一篇稿子,短则需要一两个小时,长则六七个小时。在扶持眼科新生力量方面,张效房一直都非常有耐心。“有的文章,我在上边写的字数跟作者写的都差不多了。”张效房笑道。
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六七岁时,“当医生”这个念头已经在他心中萌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不能到前线去打仗,那就学好医学,为国家服务。”张效房说,上学时,一位眼科教授展示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他开启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他立志做一名眼科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张效房就来到河南大学附属医院(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当时我被分到外科,后来医院要开眼科,我就自告奋勇去了眼科。当时国内眼外科治疗基础薄弱,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效房说。
1955年,张效房开始攻克眼内异物这个世界性难题,他夜以继日地对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进行系统研究。没有合适的手术器械,就自己设计;没有手术案例可以借鉴,就一点一点结合实际摸索。经过不懈努力,张效房改进、创新发明了30多项眼内异物手术专用的器械以及手术方法,而这些发明他并没有申请专利。“没必要,经验是从病人身上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方法推广开来。”后来,张效房所编写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出版,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这些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患者免于失明。
在醫院不少年轻人眼里,这位眼科泰斗却是一枚“萌萌哒”的“新青年”——
青少年时,他是著名爱国音乐家冼星海“黄河歌咏队”队员、学校话剧社社长、篮球队队长;99岁高龄,他还在为研究生批改英文病例、修改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论文……
他坚持和学生用英语交流,是因为他认为医学的国际交流非常重要,不可局限于国内,医学专业英语中还有眼科专业词汇,需要不断钻研。“杂志用的英语容不得一点差错,要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这是张效房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为国内眼科学的创始人之一,70多年来,张效房培养了大量眼科学临床人才,见证着眼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有人夸他德高望重,他呵呵一笑说:“什么是德高望重,无非就是年龄大一点,糟蹋粮食多一点……”谈及工作,他满脸幸福,“活一天,能工作一天,有事情做,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