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新冠”,疫情对你说……
2020-04-13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病毒越来越聪明
在医务圈,很多人都把新冠病毒称作“流氓病毒”,它不但毒性强,而且不按常理出牌,令人琢磨不透。就在中国政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收兵”的时候,这个“流氓”已潜入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一片恐慌。
尽管疫情发生之初我们反应不够灵敏,但这一次,病毒之狡猾,才是疫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生物学原因。
其实,冠状病毒可以说是人类的“老朋友”了。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6种,其中,人冠状病毒229E、OC43、NL63、HKU1引起的症状很轻,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
但近20年,冠状病毒家族的3个兄弟不甘寂寞,分别跳出来“搞事情”了,由原始自然宿主蝙蝠,经过中间宿主(果子狸、穿山甲)传入人类,并引发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它们“声名显赫”,分别是:2003年的SARS(“非典”)、2014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2019年的COVID-19(新冠肺炎)。
这次的新冠病毒,真的非常聪明和狡猾,它传染性超强,最关键的是可以诱导免疫系统攻击肺细胞,不会马上致死,但是后期会通过空气扩散。它不仅善于欺骗(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还善于潜伏,潜伏期很长,且此期间还能四处传染,简直是病毒界的“余则成”!所以有人调侃,如果说别的病毒智商是80的话,那么新冠病毒的智商绝对有160!
你看,连病毒都在“孜孜不倦”为统治全人类而努力,我们还敢任性地不戴口罩、到处乱窜?是时候增强自己的医学素养和合作意识了!
病毒为啥喜欢“欺负”肺
无论是19世纪的“白色瘟疫”肺结核、2003年的“非典”、近几年的流感,还是正在肆虐的新冠肺炎,这些广泛出现的传染病都以严重的肺部症状为表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肺?难道病毒和细菌都是“拣软柿子捏”?
还真是的。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承载着呼吸调节、免疫、肺循环、造血等多种重要的功能。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它在五脏六腑中的位置最高,通过气道与外界相通,故温邪外侵,首先侵犯的就是肺;它又与皮肤、毫毛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风寒燥湿外袭,皮毛受邪,也会牵连到肺。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不耐寒热。所以人体无论出现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肺都可能跟着倒霉,发生咳嗽、气喘、咯血、肺痨等病症。
不过,就这次的新冠肺炎而言,病毒的攻击靶子可不只是肺,还有心脏、肾脏等器官。
面对灾难,如何第一时间听懂“哨音”
必须承认,身为普通人,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有限。这也就决定了,面对灾难,稍不注意你就可能会成为代价。那么,怎样才可以拥有提前预判的能力呢?心理学家给出了建议。
越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越容易远离危险。假如在12月底,当李文亮医生发出警报的“哨音”时我们就开始采取防护措施,那情况肯定会好很多。但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从众,一觉得有危险,就赶紧看看周围人的反应,大家都若无其事,你的警惕性就会降低,最后也跟着若无其事了。
然而,群体的反应永远是滞后的,你周围的多数人根本无法帮你判断危机的大小。你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关键在于对信息的筛选和解读。比如这次,疫情初起时出现很多冲突的信息,这时很难作出正确判断,因为危险还只是一种猜测。但如果我们聪明一点的话,对正规渠道信息的解读要有这样一个意识:谨慎听其言,仔细观其行。如果疾控中心的负责人一面拍着胸脯说一切OK,一面又不断安排各种专家团队去现场做调查,那么危险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错过了预警的最优窗口,接下来就是另一个窗口:灾难事件的第一次公开确认。比如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宣布“病毒人传人”,就是对这次疫情的第一次公开确认。
习惯了岁月静好,我们容易低估灾难的危险性。别说没经历过“非典”的人,即使经历过的人,听到钟南山的话后也会迟疑:疫情会有“非典”那么严重吗?这种迟疑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削弱我们对危害程度的预估,并令我们的行动变得迟缓。比如买口罩,敏感的人可能看完新闻就去买了;而反应迟钝的人可能第二天、第三天才想到去买——多半已经买不到了。
所以,面对灾难,一旦听到确认的消息,你就要提醒自己:我现在感受到的危险指数是10,但实际上应该是30,甚至是50。这种自我暗示可以督促自己尽快做出行动上的反应,避免更大的危险。
当然,很多时候也可能是虚惊一场,让你看起来很傻。但面對可能存在的灾难,有些错你犯了,只是面子问题;而有些错你犯了,则是性命的问题。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疫情过后,请做一个全身体检
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
有人想买车,有人想吃喝,有人想拥抱爱人,有人想踏遍山河……但其实,疫情过后最该做的事,是全身体检。
研究表明:幼儿、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得新冠肺炎。而本身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脏问题的人群,更容易死于新冠肺炎。当一个人不幸与感染源接触,他会不会被传染、感染后康复速度快不快,其实全靠免疫力。而免疫力好不好,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许多慢性病患者被确诊前,都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不错呢。
在这次疫情中,那些不幸死于新冠肺炎的慢性病患者,如果能早些体检并控制好慢性病,也许就能多“储备”一些与病毒搏斗的力量,也许就能多得一线生机。
不管是因为身体原因急着近期去体检,还是打算在疫情彻底过去后再去体检,都要记住以下几点:
1.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检查过程中不要脱下口罩。
2. 要配合医院各个入口的体温检测。
3.上厕所前后、接触过公共设施后记得认真洗手。
4.与他人尽量保持一米距离。
5.有以下情况时,千万别去体检,赶紧先去发热门诊:(1)有发热(37.5℃及以上)、鼻塞、咳嗽、胸闷、乏力等症状;(2)14天内有湖北省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湖北省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不吃野味,只是第一步
每次疫情大片拉开帷幕,都有无数雷同的情节在上演,抢购、封路、谣言、地域歧视……也包括,肆无忌惮地吃野味。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野味交易一度很兴隆,孔雀、袋鼠、狐狸……直到被检测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距此19公里,石正丽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花了13年时间,终于找到了SARS病毒的天然基因库。原来果子狸只是个中转病毒的背锅侠,菊头蝠才是SARS的病毒源头。
那么,问题来了,在云南一个山洞里溯源到基因库的SARS病毒,为啥会暴发在广东?
科学家作出的推测是——在SARS暴发前,国内养殖的果子狸绝大部分都销售到了广东。菊头蝠SARS样冠状病毒在偶然的情况下,感染了云南养殖场的果子狸,被感染的果子狸随后又被卖到了广东。病毒进一步在市场上的果子狸中传播,不断变异,最终产生一个传播性极强的SARS病毒,感染了人类。
如果推断是正确的,广东餐馆当年吃下的果子狸,也许未必是野生的,而是来自养殖场。
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天然宿主是狐蝠科的果蝠,却由猪传染给人类。后来科学家们推演出的传播路径是,当人类把养猪场建在果蝠栖息地的旁边,沾染了果蝠尿液或唾液的水果掉进了猪圈,猪跟果蝠共享一个水果,病了,吃了猪的人跟着病了。
蝙蝠想必也很委屈,人家已经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整得不像个食材了;它以一己之力封印病毒几千年,出没在地势险要的山洞里,昼伏夜出,却依然绕不开得寸进尺的人類。
如果我们希望SARS和它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亲友团”不再来,那么不仅要拒绝野味,还要注意,别试图把自己生活的边界渗透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里。对于大自然,我们需要多一些敬畏之心。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也给人类自己留一条生路。
小编有话说—— 面对疫情,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个增长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备受煎熬的家庭和许多人生的变故。这个地球随时可能会有新型传染病出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危机发生的时刻,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如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如何从灾难中真正汲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只有在日常的时候未雨绸缪,才能无惧人生突然而来的风雨。
小贴士:中国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为导向,扩大法律调整范围,确立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决定》规定,全面禁食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网友调侃的“吃蝙蝠法律管不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