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体会

2020-04-13姚乔洪

商情 2020年9期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结肠癌

姚乔洪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多层螺旋CT针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以明确该诊断方式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且已经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共计1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测所得LN予以分析,通过LN长径、LN强化差值等数据判断患者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现象,并对比检验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以判断其精确度。结果:多层螺旋CT选定长径≥7mm,强化差值≥70Hu以及短径同长径比值≥0.7作为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标准,其诊断结果同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更为优秀。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无创、便捷等优势,是目前应用较为频繁的一种影像学检验方式,医护人员可以结合LN外形、强化差值等有关参数判断患者当前淋巴结是否有转移。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结肠癌  淋巴结转移

结肠癌属于消化道之中相对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不管是发病人数还是发病率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我国目前关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依旧较低,当患者确诊,一般已经进入中期甚至晚期,而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也并不高。如今,针对结肠癌TNM分期之中的N分期依旧通过淋巴结转移数量作为判定标准。然而,影像学检验关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可能有较大的概率产生误差,进而为后续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故而,本文讨论多层螺旋CT针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以明确其价值。现报道到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为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且已经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总计120例。全部患者术前必须接受病理检验以及CT增强扫描,实验对象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在42岁至85岁之间,平均值为(63.4±1.8)岁,对比多层螺旋CT同病理活检结果,证明共计9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现象,24例患者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现象。

(二)方法

本次实验所用设备为东芝64层螺旋CT,全部患者必须按照如下流程接受检验。第一,患者在接受检验前一日将肠道清洁干净,检验之前6小时至8小时之内不得進食。第二,检验前10分钟,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肌肉注射向患者注入20mg654—2。第三,检验开始前,通过患者肛门位置注射800ml至1000ml的水。第四,患者保持仰卧位。

本次实验扫描范围是自患者膈肌起、直至盆底水平,于吸气末屏气之后完成扫描。检验人员针对图像予以增强,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20mgI/ml,实际用量控制在80ml至100ml之内,通过肘静脉高压给药,注射速度控制在3.0ml/s,检验开始动脉期设定为29s,静脉扫描设定为60s,4分钟延迟期扫描。

扫描参数设定如下:螺旋准直设定为64*0.5,层厚与间隔设定为5mm,进速度设定为10mm/s,管电压设定为120kV,管电流设定为300±30mA。完成扫描之后,扫描人员针对原始数据予以周围层厚以及层间距0.5mm薄层重构。

(三)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具体包含有淋巴结长径、淋巴结短径同长径的比率以及淋巴结静脉CT同平扫CT之间的差值。

(四)统计学方式

本次实验全部数据都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加以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通过X2进行检测,表示为百分比(%),而计量资料则表示为(x+s),通过t检测,以P<0.05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手术共计清扫1614枚淋巴结,通过病理活检发现共计954枚淋巴结出现转移现象,在总数中占比达到59.10%;CT影像学检验结果显示共计1426例淋巴结发生转移现象。淋巴结长径、强化程度差值以及短径同长径之间的比例所设计的各类检出数值同病理结果对照。

三、结论

本次研究分别将淋巴结以≥3mm、≥7mm以及≥10mm作为判定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标准并予以对比,同病例活检结果对比显示,淋巴结长径设定为≥7mm结果同病理活检结果保持最高的一致性,其余两项标准则统一性相对较弱。可见,伴随着淋巴结长径数值的提高,CT关于淋巴结转移检出的特异性也会相应升高,但敏感性将有所降低,且基于淋巴结直径的提高,漏诊率也将有明显的上升。本次研究证明将长径设定为≥7mm作为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的标准,不管是敏感性还是特异性表现较为优秀。

而影像学针对淋巴结密度以及强化差值属于判定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关键指标。部分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当淋巴结转移之后,其学供有明显提升,在经过增强扫描之后,相对于非转移淋巴结更为明显。针对淋巴结具体的强化程度,本次实验通过测算淋巴结特定区域的CT数值,同时分析静脉期同平扫密度CT数值之间的差值。最终划分为三组,即≥40Hu、≥70Hu与≥100Hu组。而通过对比数组数值同病理检验数值,发现设定差值≥70Hu时,一致性更为优秀,且敏感性与特异性也同样高于其余两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部分学者研究结果表示当恶性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后,所转移的淋巴结同样会具备恶性肿瘤外生性或是膨胀性的特征,导致淋巴结外形逐渐朝向圆形或是类圆形发展。不仅如此,淋巴结在向外周生长期间同样会产生不平衡的现象,所产生的淋巴结外缘呈不规则状态,甚而存在毛刺。在针对淋巴结短径同长径之间的比值方面,分别选定≥0.5以及≥0.7两组。最终结果表示,若选择≥0.5作为标准,虽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有待提高。而选择≥0.7作为标准,敏感性同样较高,特异性相对优秀。故而,本文认为选定短径与长径比值≥0.7作为判定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现象的诊断标准,相对合理。

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在判断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医护人员可通过淋巴结长径、强化差值以及短径同长径比值三个方面予以综合性判定,判断结果相对合理且精确,具有可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岗.多层螺旋CT低张充气增强扫描在诊断早期结肠癌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v.27;No.153(01):83-85.

[2]卞琳杰,巫丹萍,张追阳,et al.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结肠成像及图像融合技术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的术前评估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8,17(6):631-636.

[3]王涛,杜斌斌,张维胜,et al.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指导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01):15-18.

猜你喜欢

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结肠癌
结肠癌早期,多有5大表现
助“癌”为虐的细菌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颈部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
牛奶预防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