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人才培育的思考

2020-04-13高波李逸波

关键词:乡村振兴

高波 李逸波

【摘  要】从乡村振兴的视角看,人才振兴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起到了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支撑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在實践中,农村劳动力培育面临着以下困难:区域经济差异直接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效,培训目标人群与参与人群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地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足。为此提议:将农村劳动力培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开展规划设计,加大资源投入,促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缩短劳动力资源水平的城乡差异,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vitalization, the vitalization of talent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training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living standard of farmers and suppor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practice,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faced with the following difficulties: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directly affect the transfer effect of surplus labor force,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ining target population and the particip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limited local training resources lead to insufficient pertinence of the training content.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ural labor force cultivation should be planned and designed as a long-term task, resources should be invested more, training contents should be targeted and applicable,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invested more, so as to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level of labor resourc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关键词】乡村振兴;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labor transfer training;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1-0051-02

1 引言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三农”事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强调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持续性,制定了改善人才育成环境、依靠“存量”、吸引“外援”、覆盖“全域”的三大人才培育机制。如何用最快的时间弥补历史留下来的城乡教育“欠账”,构筑长期持续开展的乡村人才培育基础工程,需要对乡村人才振兴事业做系统而深入的分析。

2 人才培育是乡村振兴的支撑

回顾过去,乡村人才培育落后于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高等教育为农村学子提供了外出求学的机会,也间接促成了农村地区人才的外流。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了发展的新机遇。在学历教育体系之外,以“燎原计划”和“绿色证书工程”为代表的两大教育工程,为乡村人才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人才培养的出口看,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率水平受到当地三次产业结构和总量的限制[1],有学者经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或行业间的转移主要通过进入和退出非农就业来实现,无法形成产业或行业间的合理转换来实现[2]。这一特征导致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突出,造成了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等影响“三农”事业顺利发展的不利局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进入21世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基础能力建设三大工程,开启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新时代,具体表现为以农业现代化为服务对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面向多类型群体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及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题、创新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培养[3]。2004年,由农业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开始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扶持行动。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高素质的农民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三农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身份,也从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发展到如今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不仅仅是称谓的变换,更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的作用给出了新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体系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3 乡村人才培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职业需求的长期性、稳定性、时效性很难满足

以河北省为例,2019年推出的《河北省2019年度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项目、重点地区,从建筑施工、冰雪产业、机场建设、航空物流等方面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上述项目不仅具有鲜明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项目的时效性也非常突出。这类覆盖空间范围有限且缺少持续性的项目,对长期的职业需求贡献有限。而适应在培训对象就地解决就业问题的项目而言,同样存在着产业和资源聚集现象:经济越发达,用工需求量越大,当地剩余劳动力越少;经济越不发达,用工需求量越少,当地剩余劳动力越多,转移培训意义越重大。

3.2 培训的目标群体与参与群体存在差异

职业农民将是未来农业产业的主力军,自然形成的传统农民无法胜任这一职业的要求。目前现代农业尚未成为第一产业的主导形式,无法提供稳定的用工模式、数量和具体的技能要求。相比其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领域,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能力与要求更高:2018年,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河北省制定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四个计划,在全省118个农业县组织实施,环京津28个贫困县实施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行动,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253人。但是,在现阶段接受职业农民培训的人群中,年龄和性别结构决定这项工程的实际功效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接受培训的人群中,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性别构成以女性为主。目前的农业产业水平对优质劳动力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机械化、专业化的迅速推广间接形成了老人、妇女种地的普遍现象。

3.3 目前的培训供给无法满足需求

目前很多地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是由当地农业教育机构承担,培训项目本身不具备持续的经济吸引力,暂时很难提供高质量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最便捷的方式是附近高校、当地农业部门、农广校、社会机构等利用已有资源开展培训活动。这种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慢慢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地域差异导致越是贫困地区越缺乏充足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由于缺少资源投入、系统规划和统筹安排,常常会出现“供需不对等”“各自为战”等低效率情况,浪费资源,影响参加者的信心和期望。应该尽快开展分类别、分地区且更具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简单的运动式扫盲型的培训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

4 对于乡村人才培育的长期思考

无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都是对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人群素质与技能提升的有效手段。应将其视作长期事业而非阶段性的任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长期规划。在大力推进剩余劳动力专业培训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不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不同特征,临时性或阶段性的劳动力需求,与长期稳定的职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做到现在与未来兼顾,从根本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稳定的职业出口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应被视作乡村人才培育的主旨,乡村人才培育不应仅停留在帮培育对象找到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期活动甚至会贯彻职业的始终。

乡村人才培育应立足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人才培育的资源投入,提高现行方案的培育质量和水平。在人才培育项目设计和内容制定环节,应该针对具体对象情况以及培训要求,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生产现场教学、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理论学习、实战训练、作业指导等)灵活进行并及时更新完善。

乡村人才培育应筑牢根基。从长期来看,巩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基础,提高广大农村地区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利用丰富的MOOC资源,以及農业技术部门和高等院校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为未来的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城市地区居民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才的城乡差距和单向流动的不利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期稳定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巫海莉.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36):12-13.

【2】张同龙,张俪娜,张林秀.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微观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9(8):20-35.

【3】丁红玲,李珍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历史回顾、价值逻辑及未来展望[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0(4):88-9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