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0-04-13郑华芳
摘 要:化学,作为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学科品格和学习能力,新时代,化学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经历,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以实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创建和设立情景话题,在课后大力提倡第二课堂,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化学核心素养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展开探讨。
一、 化学核心素养概论
化学核心是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宏观观察和微观探析。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物质,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并将它们分类,从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层次去认识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性质变化。第二个方面,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理解变化和平衡这两种思想,将让同学们认识到,物质其实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有的我们看得见,有的我们看不见。发生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而且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产生,而且有能量的传递,应该知道的是,变化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很多时候,当变化处于某点时,会达到平衡。第三个方面,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要求学生们形成化学学科独有的推理理念,能够运用已知的信息来推测未知信息,把推测的结果返回到原有的体系中,验证其正确性,具备构建模型的能力,并且掌握一定的逻辑关系,学会用模型去揭露现象的本质。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要学生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分析实验现象。从问题出发,先确定目的,再设计实验,开展实验,最后得到实验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本质。第五个方面,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理科生,要有严谨的学习观念,化学要求的就是严谨,明确的实验结果才能给我们带来有用的信息,要具备探索未知事物和追求真理的信念,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要尝试去解答有关化学的社会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 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它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不是到某个阶段或到某个年龄就会自然而然的具备,它是在高中时期的化学学习中逐渐养成的,对于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它是不可缺少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化学分析能力一直是化学课程的重点任务,想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课堂知识、习题练习和实验操作。课堂知识是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学习变得游刃有余。知识的学习还要通过练习来巩固,这就需要习题来不断练习,不断强化,让记忆变得更加深刻。实践教学环节中,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老师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化学知识和相关原理,构思建造出一种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式教学。比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们提问:“什么是酸和酸性,什么又是碱和碱性?”引导他们以自己实际生活经验来回答,让他们明白,酸其实就存在醋、酸苹果和雨水中,碱其实存在于肥皂、石灰、碳酸饮料一类的事物中,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以中性存在。为了验证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我们设计出了一个小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测。取三支试管,往每一支中都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钠固体,然后在往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发现,氯化铵溶液是显酸性的,试纸是红色的,碳酸钠溶液为碱性,试纸是紫色,然而氯化钠溶液却是中性,试纸为黄绿色。同样是溶液,显示的酸碱度却不同,我们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去探索现象不同的原因,这就回归到了本堂课的主题“盐类的水解”。此时教师可以提问“三种溶液pH不同的原因”,让同学们合理假设,合理推断。最后全班讨论,在一系列过程之后,大家都十分渴望知道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然后老师再缓缓地告诉大家,引发这种现象是因为盐类存在的水解,然后按盐类水解方式的不同,逐一给大家解释其中的原理。这样的课堂实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注意力集中,听得也就更认真,学得也就更加高效,在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同時也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末尾,可以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对大家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检测,测试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应该重点考查所学知识重难点,最后再让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答,然后采取一些奖励和惩罚措施,这样有趣的竞争活动,能够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知识的学习中。
三、 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化学学习已经成为理综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只注视理论而忽视其他,会严重阻碍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想要培养出能力全面的学生,就需要重视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通过有意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和知识的分析理解中去,这样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书本的知识,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解题办法,既有知识又有能力,这才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合理地融入化学实验,以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边动手操作,边独立思考,探索规律,从实验中探索特异现象原因。教师们要尊重学生,把他们放在主体地位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都高高兴兴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例如,在学习如何制备二氧化硫的实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但前提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哪些物质可以制备二氧化硫,制备二氧化硫需要做那些准备,制备二氧化硫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在充分考虑这些点后,再去设计实验。就可以避免很多漏洞。经过全班的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亚硫酸钠和硫酸(浓度为70%)为材料制备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制备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实验器材,教师要引导大家在头脑中构思实际的实验过程,让他们去猜想可能会用到那些器材,最后,确定下来会用到铁架台、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玻璃管等仪器。然后让大家自主装配实验器材,老师则四处走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装配。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最后再总结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方式给了他们充分的主动性,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构建出符合新时代学生的高效课堂。
四、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发挥实验探索的作用
实验探索,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科学真理,教学中的大部分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是为了观察前人的结论是否正确,实验,作为一种实际的探索过程,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最好的教学方式是不要让学生提前知道实验的结论,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以此为前提组织和设计实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置合适的主题,和学生一同探索化学知识,彰显学习的价值。例如,在学习有机物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提前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已知有液体有机物a,如何去判断它内部的结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判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性质、通过分离和提纯等,然后,细化途径,让大家探讨分离提纯途径有哪些?怎样确定a物质的元素组成?怎样计算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实验理念,在确保安全后,才允许学生开始实验。如果有学生想通过燃烧法去判断a的元素组成,教师一定预先提醒实验的危险性。
(二)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去,关注学习的本身,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产生,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具体地明白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地清楚,对学习会更有兴趣,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去。比如,在探索臭氧层空洞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问他们,臭氧层空洞为何大部分都出现在地球两极,而没有出现在青藏高原和赤道附近?氟利昂的产生和来源?经过不断地查阅资料后,学生们了解到了氮氧化合物和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但是,他们对这个现象还是沒有深刻的认识,这个时候,就要充分运用起多媒体设备来,多媒体能够充分地运用各种图片,音频和视频来直观地反映事物。我们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科普文献和科普视频来给学生看,了解到更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加深对“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空洞”的理解时,学生也扩宽了知识面,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提高。这种主动式、诱导式、探究式的学习能够明显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创能力。
五、 总结
新课标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在理解中学习,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本质,获得解决困难的能力。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科知识布局、学科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是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保持长期奋战的决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阚绪华.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61-162.
[2]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107.
[3]易学勤.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学周刊,2016(35):175-176.
作者简介:郑华芳,福建省漳平市,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