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嘴里的孩子什么样,他就真的什么样
2020-04-13孙亦华
孙亦华
〔关键词〕疫情;评价;标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0-0076-02
有感而发如题这句话,是缘于近段时间和学生的线上交流互动。疫情仍在蔓延,假期延期。统筹考虑后,我在班级中安排了课内古诗文背诵活动,学生根据我的安排每日发语音供我评价。最开始的时候,可想而知,一些学习基础好的孩子自然轻松完成,而一些后进的孩子则真的彼此心累。他那里一遍遍发语音,一遍遍疙疙瘩瘩,我这里一遍遍收语音,一遍遍指导反馈。好在假期悠长,我们彼此都有的是时间。所以,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坚持着,我也在家长的支持下努力着。每回听完那些后进孩子的语音,我都会努力寻找一两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及时反馈回去。其实我怕家长比孩子更快失去信心。毕竟,让家长直面教师,直面孩子的屡屡失败,总归不是什么令人开心的事情,甚至对有些情感细腻的家长来说,堪比打脸。
然而,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小玉,那个我任教的一学期里没交过几次作业的女孩子,由一开始的一首诗要重复发送五六条,嗯嗯啊啊老半天,到后來难度系数颇大的《自相矛盾》也只需要二十几秒便轻松完成;小齐,那个上课专注不了十分钟,检测勉强及格的男孩子,从一开始背诵得慢慢吞吞到我几乎要打瞌睡、声音轻到我要调到最大音量且把耳朵凑到听筒边,到今天的口齿清清楚楚、断句干脆利落;还有小红,小良,小婷……我想我真的被他们惊艳到了。而这所有的改变,其实不过是因为我在每条背诵语音后面,加上了这样的话:“最流利,一定因为最肯花时间!”“老师看见了一个越来越努力的小雨!”“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流利一点,就完美啦!”……我想你和我一样,能看见在那手机背后,他们曾一遍又一遍地咬紧牙关努力着,只为能验证老师的那句评价,只为不让老师失望!
不得不承认,在孩子那里,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真的有神奇的魔力!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被师长赋予各种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评价,你细细去回想,这些评价,是不是也曾左右你很长时间?
至少我是的。刚进初中时,我的文科很出色,但理科几次检测下来均一般。一次,一位老师对我说:“你偏科这么严重,要吃亏的啊!”我自然明白老师话里的意思,指我理科不行啦。说也奇怪,自打那个时候起,我便尤其害怕那位老师的课,害怕他再跟我说那样的话。到后来,连带着对其他几门理科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回家写作业,也总把这几门课留到最后。可想而知,相比较语文英语政治,我的理科中考成绩自然并不是很理想。进入师范后,依旧文理科都要学。不过,化学和几何老师都很好玩,因此我上课劲头很足。说也奇怪,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好到超出我的意料。我都甚至要怀疑老师们结分时是不是错把6写成了9!我初中的老师不是说了我“理科不行”吗?而如今再回过头去看看,自己要笑了。自作聪明误终身啊!当年老师一句善意的提醒,被我给自己贴上了“理科不行”的标签,此后满怀畏惧与自卑,硬生生割断了我与理科学习那份本该缠缠绵绵的情缘!
由此我不由得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涯,首先回忆起的自然是那些自鸣得意的正面教材:
比如,那个因为脸上有道疤而从来没有笑容的孩子,因为某一天进校门时主动叫了我一声,还扯了一下嘴角,似笑非笑。我拉住他,告诉他:“看见你朝我微笑,我觉得自己一整天都会有好心情!”而那以后,每回我站门岗,他都要停下来叫我一声,然后扯着嘴角努力挤出一个笑给我。
又比如,那个参军在部队负责新闻报道的小伙子发我信息:“老师,我现在的新闻稿总能得到领导的点赞。这是因为小学的时候,你总夸我作文水平高,由此让我爱上了写作!”而我努力又努力地回忆:我这样夸过他吗?我不记得了。但也许我无心的那句话,却深深烙进了他的生命里,成就了他某一个人生阶段的骄傲。
又想到,那个曾经被我和办公室老师戏称“拖拉”的孩子,真的直到初中,还是作业拖拖拉拉,最终,那么高的智商,却连普通高中也没考上;那个被我天天斥责“懒惰”的女生,到了六年级的时候,真的懒得连上学都不高兴来了;而那个被我告状家长“偷拿同学钱物”的孩子,长大后再见我时,连声“老师”都没有叫出声;又比如我自己的娃写数学作业时字迹潦草又不肯验算,我于是一次次苦口婆心:“你这样的态度学不好数学的!”期末考前一晚,他跟我讲:“妈妈,我觉得我肯定考砸,因为我学不好数学!”……多么痛的领悟!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在帕特农神庙的门柱上刻下了一句“认识你自己”作为神谕。认识自己,是人类一辈子的难题。对于知识面和生活经验都欠缺的孩子来说,更是加倍的难事了。他们对于自己“是怎样的人”的评判,更多依赖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和师长。我们说出口的每一句评价语,我们反反复复强调的每一个积极评价,都将是他们努力的动力,就如《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的作者罗恩老师所说的:“孩子会努力成为你所期望的样子。”而每一个消极的评价,也都会被孩子烙进心里,从此,他(她)也会跟随你的眼光,那样去看待自己。
此时,再回头去看看本文开头,那些因为一个个音频被点赞而越来越自信的孩子,我无比内疚。因为行政工作忙,因为班级授课制人数多,因为家庭教育不重视……我曾给自己找了太多理由,错失了那么多与每一个生命个体亲密接触、传递温暖和希望的机会。好在,一切还为时不晚!
所以啊,我提醒自己:多一把尺子衡量孩子,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引导他们看见自己身上的积极力量,在自己的脑海里,也通过自己的言、行,在他们的脑海里,多贴上几个正面标签。我深信,今天我们在孩子心头播下的那些裹挟阳光的种子,将会在他们今后漫长的人生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滨海小学,嘉兴,314317)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