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执行公务卡制度的困境及对策

2020-04-13吴林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持卡人公务教职工

吴林

关键词:高校  公务卡  困境  对策

一、高校执行公务卡制度的背景及意义

公务卡,是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制度是各国政府为减少现金结算,提高资金支付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管所采取的重要举措。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推行公务卡制度。我国这方面起步较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联合印发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公务卡制度。2011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要求对办公费、印刷费、会议费、差旅费等16个项目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2015年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的通知》,进一步对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进行了规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务卡已在行政机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校,作为财政预算的重要单位和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部门,自然也应执行公务卡制度。由于高校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资金来源渠道多样等原因,高校执行公务卡制度比行政机关普遍较晚一些,但近几年,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制定了各自的公务卡管理办法,开始执行公务卡制度。这除了是顺应政策要求外,也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支付透明度,预防腐败发生,加强监管

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公务卡持卡人通过在POS机上刷卡,或者事先关联公务卡再通过网银、移动端进行支付,银行结算系统便可记录下该笔交易的金额、时间、商户名称等信息,使得经济业务交易具有可追溯性。报销时,财务人员可根据持卡人提供的POS机刷卡联、银行对账单等消费记录,或者通过与银行结算系统对接调取持卡人相应的消费记录进行核实,确保票据和资金流向一致的情况下再予以报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虚开发票、故意拆分大额发票分次报销等套取经费的违规行为发生。同时,由于每一项交易都有迹可循,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银行系统,实时动态监控公务卡消费与核销情况,对可疑业务及时进行追踪调查取证。由此可见,高校执行公务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资金支付的透明度,实时动态监控资金流向,从源头上预防套取、骗取科研经费等违规、腐败行为的发生,降低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二)有利于减少现金结算,提高资金安全

根据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财库〔2011〕160 号)要求,凡属于目录中规定的公务支出项目,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均应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且目录中规定的16类项目几乎涵盖了公务支出的绝大部分领域。公务卡携带方便,而且随着近年来移动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经办人甚至无需带卡便能用手机完成支付,这就大大减少了高校现金的使用量,降低了现金流转中可能出现的丢失、挪用、盗用等风险,有效保障了资金安全。

(三)有利于减少借款,简化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公务卡实质上是由单位提供担保的个人信用卡,它具有跟信用卡一样的透支功能和免息还款期。在经济业务发生时,持卡人可以在透支额度内先行支付,待取得票据时直接报销,报销款直接汇入公务卡进行还款核销。这就省去了以前需要事先经过所在部门审批,填写借据,向财务部门借款用于支付的环节,简化了整个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借款减少,也就相应减少了资金的提前占用,缓解了过去存在的大量借款长期不归还最终形成“坏账”的问题,减轻了财务人员催还借款的负担;同时,公务卡要求定期还款,且与个人信用直接挂钩,这就督促持卡人尽快办理报销手续,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高校执行公务卡制度的现状和困境

尽管高校执行公务卡制度具有诸多好处,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一些困境,影响了公务卡的顺利推广和执行。

(一)高校教职工对公务卡的认识不足,公务卡使用率不高

很多高校已经给在职教职工统一办理了公务卡,但有大量公务卡并没有被使用,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这是由于受传统消费习惯和观念的影响,有一些教职工不习惯刷卡消费,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教职工还是习惯使用现金;有一些教职工认为公务卡与个人信用挂钩,相当于是用个人的钱先垫付,但公务支出不应由个人垫款,因此仍然选择先借款后报销的方式;还有一些教职工担心自己的消費受到监控,主观上排斥使用公务卡。

(二)高校人员结构复杂,但公务卡办卡对象有限制

由于公务卡由单位担保,与持卡人所在的预算单位挂钩,因此很多银行只给学校正式在编的教职工办理公务卡。但高校人员结构复杂,参与科研项目、有经济业务支出的不仅仅是在编教职工,还有很多编外聘用人员、学生、离退休人员等,这些人员受身份限制都无法办理公务卡。这就使得高校推广执行公务卡制度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如果持卡人工作单位发生变更,还需要联系银行将其名下的公务卡与原单位解除关联关系,重新与新的预算单位绑定,这一操作也给公务卡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三)公务卡使用环境尚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国内的电子支付技术,已受到全球瞩目,但仍然有一些偏远地区、小型商户无法使用POS机刷卡或者手机端支付,在这些地方开展科研活动发生的业务支出仍只能使用现金。另外,有一些商家由于借用其他商户的POS机或者变更公司名但POS机并未同时变更,导致发票上的商户名称与POS机刷卡条的名称不一致;手机端二维码扫码支付时,有的商户只能接收储蓄卡而无法使用信用卡,还有一些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商户名和发票上开票单位名称不相符,多种原因,都可能会造成后期报销和审计方面的问题。

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日益增多,高校有大量的外汇支出业务,如出国差旅费、国外期刊论文发表费、国际会议注册费等等,而公务卡目前只能进行人民币结算,不能用于外币结算,这方面也限制了公务卡在高校的推广使用。

(四)公务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制,并与个人信用挂钩

公务卡与信用卡一样,都有固定的还款期限制。按照目前信用卡的要求,同一账期内的消费,不论具体刷卡日期是哪天,到期还款日均是固定的,因此可以享受的透支免息期最长可以达到50多天,最短的只有20多天。但公务支出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能发生,不可能事先精确计划好刷卡时间。由于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了网络报销的形式,从经办人发生业务支出、取得票据,到网上预约、签字审批、投单,再到财务人员接收单据审核、支付报销款到公务卡里,中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遇到寒暑假、年末这些时间,再加上一旦手续不全还需要补充各种报销材料,间隔期就更长了,这便很容易导致还款超过规定期限,产生滞纳金,尤其会影响到持卡人的信用。为了防止超期还款,教职工需随时关注报销进度,如临近还款日报销款仍未到账,便只能先用个人资金先行垫付还款,这使得一些教职工宁愿采用原来先借款后报销的传统方式,也不愿意使用公务卡来结算。

(五)加大了财务人员报销审核的难度和工作压力

执行公务卡制度之后,高校财务人员在进行报销审核时,不仅要审核属于公务卡结算目录中的经济业务是否使用了公务卡结算,还要审核票据内容与消费记录是否一致,这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难度和要求。同时,由于前面所述公务卡有固定的到期还款日,为防止超期还款影响到持卡人信用,财务人员需要加快审核进度,尽量在到期日之前完成单据审核并将审核通过的款项汇入其公务卡中,这必然会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对策和建议

正是由于上述困境,目前公务卡制度在高校的推广和执行中面临了很多困难和压力。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卡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题培训会、宣讲会、宣传册、网站等多种渠道,对公务卡使用的意义、相关政策制度、操作方法、财务报销要求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宣传和培训,提高高校教职工对公务卡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公务卡使用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之掌握公务卡相关的知识、业务流程和审核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二)分步推广,逐步到位

由于目前公务卡使用环境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限制,加上教职工使用公务卡的消费习惯尚未建立,如果“一刀切”,强制全面执行,不仅可能会影响一些公务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会引发抵触心理和矛盾。因此,高校在推广执行公务卡制度时,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分步推广,比如按资金来源(财政资金或是社会来款)、人员身份(如在岗在编教职工、学生、编外聘用人员等)、消费金额(如设定需要使用公务卡的单笔金额起点)等执行不同的结算要求。待教职工充分接受这一消费方式,公务卡使用率逐步提高,时机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推广、强制执行,充分发挥出公务卡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推行单位公务卡

国内目前的公务卡虽要与所在单位关联,但实质上是个人信用担保,使得公务消费占用了个人信用额度,且一旦未能按时报销还款,影响到的是持卡人个人的信用。另外,个人公务卡透支额度一般在2万至5万,额度有限,如遇到大额交易,便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可以研究推行单位公务卡,由单位提供信用担保,与个人信用相分离,指定专人保管使用,仅允许公务消费,同时给单位公务卡更高的信用额度,解决个人公务卡额度偏低、办卡人身份受限、影响个人信用等问题,以此弥补目前个人公务卡的不足。

(四)因地制宜发行符合高校特点的“特殊”公务卡

银行可以根据高校的独特性和需求,针对性地发行适用于高校的“特殊”公务卡,例如针对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可发行具有较短使用期限和较低透支额度的临时性公务卡;针对高校有寒暑假的特性,对公务卡免息还款期可以适当延长;对需要长期外出调研、科研项目较多等有特殊需求的科研人员,经批准后可临时提高信用额度和延长还款期等,促进公务卡在高校的推广使用。

(五)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优化公务卡使用环境

高校可以和银行展开合作,开发专门的系统,直接调取持卡人公务卡对应的消费流水记录,缓解财务人员审核的工作压力,也可以减轻持卡人保管、打印消费记录的负担。

政府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公务卡配套信息化建设力度,牵头与银行、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开展合作,為公务卡的推广和使用提供更便利的环境。比如,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尤其重点支持在边远地区推广使用POS机、移动端支付;针对公务消费的特点,对公务卡采用动态还款日取代现在的固定还款日,即以每一笔公务消费的实际日期为准,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免息还款期来确定每一笔公务消费的到期还款日;又比如,开发升级发票系统和支付结算系统,使得发票和相应的支付记录保持一致,甚至可以在电子发票中同步关联对应的公务卡消费支付记录,这既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发票和消费记录经常不一致的问题,便于审核和监管,也能使两者合二为一,节省资源等。

总之,公务卡在提高资金透明度和资金安全,防止腐败等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目前高校在推广和执行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困境和制约。只有政府、高校、银行等相关部门和机构沟通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优化支付环境,使公务卡的使用更加便捷,才能有助于高校公务卡制度得到更广泛地接受和更顺利地推广,使其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效用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库司公务卡制度课题组.美国公务卡制度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6,(11):61-63.

[2]沈菲.浅析高校推行公务卡的困境[J].时代金融,2017,(15):282-283.

[3]王华欣.高校推进公务卡结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8):33-34.

[4]钱怡.高校公务卡结算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9,(17):60-62.

猜你喜欢

持卡人公务教职工
乌程汉简 公务简选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持卡人界定的辨析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论信用卡诈骗案件催收效力问题的认定
——以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为例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妨害公务罪谨防滥用
妨害公务案件的侦查要领和证据收集要求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招行联合腾讯推出QQVIP联名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