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Zika病毒及其感染的流行状况
2020-04-13许秀燕王琴燕鲁晓晴梁国栋
许秀燕,王琴燕,王 晶,鲁晓晴,梁国栋
Zika病毒隶属黄病毒科,是一种单链RNA病毒[1]。1947年Zika病毒首次从乌干达发热的恒河猴标本中分离到,其后证明伊蚊为其传播媒介[2]。第1例人类感染Zika病毒的病例发生在1952年,1名来自尼日利亚(Nigeria)的10岁女孩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类似虫媒病毒感染症状,后确诊为Zika病毒感染[3-4]。此后,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发现零星Zika病毒感染病例。2007年南太平洋地区的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Yap Island)暴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Zika病毒感染的大流行[5-6],当地3岁以上年龄的居民中有74%产生了针对Zika病毒的IgM抗体,18%的居民出现临床症状[7]。此外,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再次出现Zika病毒感染大流行,当地约11%的居民感染[8]。
在2015-2016年期间,南美洲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Zika病毒感染的流行。2015年2月,美洲报告的第1例Zika病毒病例发生在巴西巴伊亚州。截至2016年1月,在巴西大约有4 000例疑似小头畸形病例和49例死亡病例与Zika病毒感染有关。此外,在2015年1月至11月期间巴西还报告与Zika病毒感染有关的1 70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病例[9]。2015到2016年间南美洲Zika 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达到约200万[10]。鉴于Zika病毒流行范围在不断扩大,引起的疾病负担严重,WHO宣布Zika病毒作为国际新发公共卫生关注(Public Health Em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11]。
虽然在亚洲地区还没有观察到类似于南美洲地区Zika病毒感染大流行的发生,但是多个亚洲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出现Zika病毒本土感染病例,提示当地存在Zika病毒自然循环,此外许多亚洲国家地处热带地区,并广泛分布着Zika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因此亚洲地区具有Zika病毒流行的潜在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近年来亚洲国家Zika病毒感染的状况,为医疗及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1 Zika病毒在亚洲国家的流行
1.1泰国2016年出现大量本土Zika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1月至11月,泰国卫生部报告了686例Zika病毒本土感染病例[12]。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11日,累计报告Zika病毒本土感染病例1 612例。病例来自泰国中部、北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其中超过30个省(泰国总共76个省)在这两年中均出现了Zika病毒本土感染病例。期间还报告了115名确诊感染Zika病毒的孕妇,其中62人有临床症状,53人无临床症状。2016年9月,泰国卫生部报告两例由于本土感染Zika病毒而出现的疑似小头畸形病例[13]。2013年初,一名从泰国南部返回加拿大的女性旅行者确诊感染Zika病毒[14]。随后2013年11月和2014年7月分别在一名德国和日本旅行者发现Zika病毒感染病例[15-16]。
1.2新加坡存在本土和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5月,新加坡报告的第1例Zika病毒病例来自1名从巴西返回的旅行者。2016年8月,在1名47岁女性身上发现了新加坡首例本土感染Zika病毒病例[17]。2016年8月27日至11月30日,确认455例本土Zika病毒感染病例。在2017年1月至6月新加坡卫生部又报告了38例本土感染Zika病毒感染病例[18]。
1.3越南报告数百例Zika病毒本土感染病例 2015年,一位在越南停留10 d的以色列男性(61岁)旅行者在回国后第3 d出现发烧和头痛,并没有出现皮疹或便秘症状。2016年1名在越南旅行的韩国旅行者被发现携带Zika病毒[19-20]。2016年4月,在越南发现2例本土Zika病毒感染病例,分别是来自芽庄市的64岁女子和来自胡志明市的33岁女子[21]。2016年越南共报告219例Zika病毒感染病例,2017年前两个月报告13例[22]。对1954年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50例样本中检测到2例标本具有Zika病毒中和抗体阳性[23]。
1.4菲律宾的本土病例 2012-2013年,对菲律宾宿雾市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267份急性期血液样本采用RT-PCR技术检测出1例Zika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发生于2012年,患者为1名患有轻度发热性疾病的15岁男孩[24]。截至2017年2月,菲律宾卫生部已报告57例Zika病毒感染病例,其中7例为孕妇[25]。
1.5柬埔寨自2000年即发现Zika病毒本土感染病例 2010年8月美国海军医疗研究小组在柬埔寨进行发热患者病原监测时在1名3岁柬埔寨男孩标本中发现Zika病毒阳性,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喉咙痛和咳嗽,并无丘疹,未住院治疗。2016年,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对2 400份2007年至2016年收集的疑似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发现Zika病毒基因阳性率为0.2% (5/ 2 400)[26],其中3例标本分别收集于2007年、2008年和2015年,另外2例收集于2009年。可见柬埔寨在进入2000年后即存在本土感染Zika病毒病例。2016年11月,在柬埔寨磅湛省的1名男子检测到Zika病毒感染阳性[27]。
1.6马来西亚1960年代即分离到Zika病毒并发现其感染病例 1966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自然界采集的埃及伊蚊标本中分离到亚洲1型Zika病毒,这是全世界最早发现该基因型病毒的国家[28]。2014年9月,1名德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当地感染Zika病毒[29]。随后,2016年9月和12月在马来西亚分别发现两例感染Zika病毒的本土病例[30]。1953-1954年间马来西亚成年人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100例血清样本中有75例携带Zika病毒抗体[23]。1996-1997年,对71只野生或半圈养猩猩和114人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Zika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和44.1%[31]。以上研究结果提示,Zika病毒在马来西亚已经存在了数几十年。
1.7印度尼西亚1970年代发现Zika病毒感染 2012年,1名52岁澳大利亚妇女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度假9 d后出现不适,抵达澳大利亚后,相继出现疲劳、明显的头痛、皮疹并伴有全身肌痛、偶有干咳等症状,实验室检测为Zika病毒感染,这是第一例返回澳大利亚的旅行者中的Zika病毒感染病例[32]。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马来西亚占碑省登革热流行期间收集的103例登革热病毒检测阴性血清样本中发现1例Zika病毒检测阳性标本[33]。2015年11月,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的1例患者经Zika病毒基因检测阳性确定为Zika病毒感染[34]。此前,在1977年至1978年在爪哇地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219名住院患者中的7位患者标本为Zika病毒抗体升高(血凝抑制试验(HI))[35]。此外,在1983年龙目岛地区71例血液样本中发现9例标本为Zika病毒抗体升高(血凝抑制试验)[36]。
1.8缅甸发现本地Zika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10月,缅甸报告了1例本地感染Zika病毒的病例,患者是居住在仰光的1名外籍孕妇[37]。
1.9老挝发现本地Zika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3月,老挝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第一例本地Zika病毒感染病例。2012-2013年,老挝巴斯德研究所对1 353份疑似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发现Zika病毒基因阳性率为1.3%(18/1 353),18例感染者中有17例没有出国旅行的经历[38]。
1.10中国发现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2月6日,中国发现了第1例Zika病毒感染的输入病例,该病例是从委内瑞拉返回的一名34岁中国籍男子,其血液标本显示Zika病毒基因(RT-PCR) 检测阳性[39]。该患者2016年1月28日出现发热、头晕,畏寒等症状,4 d后上述症状略有加重。2月3日,颈部出现轻微红斑样皮疹,随后蔓延至胸部、四肢和躯干,持续四天直至消退。自2016年2月6日报告首例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输入病例至2017年5月23日,中国共报告25例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其中2016年报告24例,2017年报告1例。广东省是输入病例最多的入境省份,占输入病例总数的60.0%(15/25)。68.0%(17/25)输入病例来自于委内瑞拉、其余国家分别为美属萨摩亚(3 例)、苏里南(2 例)、危地马拉(2例)和厄瓜多尔(1例)[40-41]。此外,2016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从两名于中美洲返回香港的居民血标本检测到Zika病毒感染阳性[42-43]。截至2017年5月,台湾“卫生部”共报告14例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44]。
1.11韩国发现多个Zika病毒感染输入病例 韩国第一例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是2016年3月1名从巴西返回的43岁韩国男性旅行者。截至2017年5月,已有19例韩国游客感染Zika病毒,其中8例从菲律宾返回,4例从越南返回,2例从泰国返回,巴西、多米尼加共和国、危地马拉、波多黎各和玻利维亚各一例[45,19]。
1.12日本发现输入性病例 日本在2013-2014年从法属波利尼西亚和泰国返回的旅客中检测到3例Zika病毒感染病例[46-47]。截至2016年9月,日本已报告8例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48]。
1.13印度发现本地Zika病毒感染病例 2017年5月,在对古吉拉特邦的艾哈迈达巴德地区的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印度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3例经实验室确诊的本地Zika病毒感染病例。其中1例发生在2016年11月9日,该患者为34岁的女性在艾哈迈达巴德的一家三级疗养院接受分娩。11月12日,患者出现低烧,但并没有发现皮疹、肌痛、关节痛、结膜炎、头痛、复发性眼眶疼痛、出血或任何胃肠或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并于2016年12月3日出院。婴儿足月出生,体重3.7 kg,在婴儿3个月大时进行随访,其发育也在正常范围内。第二例Zika病毒感染病例是通过筛查1 180例孕妇血液样本发现的,阳性样本来自一名怀孕37周的22岁妇女。2017年1月23日至2月14日期间对953名登革热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Zika病毒检测,其中一名64岁男子被发现携带Zika病毒,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持续时间为两天,并于2017年2月接受治疗[49]。早在1952年的一项血清学研究发现,印度孟买的192例血清样本中的33份标本存在Zika病毒中和抗体阳性,可见印度在1950年代即存在Zika病毒在当地的循环[50]。
1.14孟加拉国发现Zika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3月,孟加拉国卫生部在101份血液样本进行Zika病毒感染检测时发现1份67岁男子的血清样本为Zika病毒基因检测阳性,他没有出国旅行的经历[51],为本土感染病例。
1.15巴基斯坦尚没有检测出Zika病毒 尽管近年来没有在巴基斯坦发现Zika病毒感染病例,但1983年进行的一项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 43份血清标本中有1人Zika病毒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52]。
表1 亚洲国家Zika病毒及其感染的流行分布Tab.1 Endemic distribution of Zika virus and its infection in Asian countries
注:“—”暂未见相关报道;“+”有相关情况报道;“*”2000年以前通过血清学检测和回顾性调查检测Zika病毒所获取的数据;“#”8/50(1954)为阳性数/检测总数(检测年份);“&”该地区是否存在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病毒的流行。
2 亚洲国家Zika病毒感染的特征及其应对措施
2.1 Zika病毒流行特征
2.1.1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存在大量Zika病毒感染本土病例 众所周知,亚洲共有48个国家,分为东亚(5国),东南亚(11国),南亚(7国),中亚(5国)和西亚(20国)5个地区。根据文献报道在亚洲出现Zika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的国家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国家(见表1),而在东亚,中亚和西亚地区尚未见报道。
东南亚国家地处亚洲东南部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11个东南亚国家中的9个国家报道2 399例Zika病毒感染的本土病例。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国家为泰国,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即报告1 612例Zika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见表1),泰国不仅Zika病毒感染病例数量多而且这些病例基本上来自泰国全境,提示Zika病毒在泰国自然环境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地域分布。与泰国比邻的越南也是东南亚地区报告Zika病毒感染本土感染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泰国和越南均属于东南亚地区的半岛国家(也称中南半岛),而在东南亚的海洋国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也出现本土病例,其中新加坡是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南亚地区的印度2016和2017年均有Zika病毒感染本土病例报告。大量研究结果提示,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同样也是蚊虫传播的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流行地区,这是由于东南亚地区国家和南亚国家处于年平均温度高,降雨量大的热带地区。这种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吸血昆虫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和野生动物,如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而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或是Zika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均需要依赖自然环境中的埃及伊蚊和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间的循环,可见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存在Zika病毒生存和繁殖的自然环境。研究结果显示东南亚地区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地自1950年即存在Zika病毒本土病例,此后的1990年代以及2000年以后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继续发现Zika病毒感染病例。以上结果提示,在东南亚地区Zika病毒至少已经存在数十年时间。由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处热带地区,因此当地的Zika病毒感染本土病例可以发生在全年的各个时间段。
2.1.2亚洲存在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 如前所述,自2016年以来已经在东亚的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和韩国发现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输入病例的来源地主要在南美洲地区国家,也有来自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病例。此外这些病例的输入时间可以是全年各个季节,甚至在东亚国家的冬季。2016年1-2月间正是中国的冬季,但是在当年1月6日至2月6日在中国广东省海关发现多例从委内瑞拉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这些结果提示亚洲国家的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可以发生在全年各个时间段,与当地气温和气候无关。
2.1.3亚洲国家自然界蚊虫携带Zika病毒 Zika病毒首次于1947年在非洲恒河猴标本分离到,次年在同一地区采集的非洲伊蚊(Aedes africnus)标本中分离到Zika病毒,自此认为Zika病毒为蚊传虫媒病毒。自194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在自然界采集的20余种蚊虫(2种按蚊,15种伊蚊,3种库蚊)中分离到Zika病毒,且在这些蚊虫中获得Zika病毒阳性分离物60余次,与此同时,已经对23种蚊虫开展过人工感染Zika病毒的蚊传试验研究,并证实8种(7种伊蚊,1种库蚊)为Zika病毒传播媒介,但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被认为是Zika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如前所述,马来西亚在1966年在当地采集的埃及伊蚊标本分离到Zika病毒,并且该病毒分离株是目前发现的第一株,也是唯一一株Zika病毒(亚洲型)基因1型病毒。此后未见在亚洲热带其它地区采集的蚊虫标本分离到Zika病毒的报道[53]。
2016年8月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贵州省自然界采集的致倦库蚊[54]和骚扰阿蚊[55]标本中分别分离到Zika病毒,这不仅是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是在整个欧亚大陆地区自然界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Zika病毒,同时也是首次在骚扰阿蚊标本中分离到Zika病毒。但是第二年在同一地区采集的蚊虫,无论是致倦库蚊或者是骚扰阿蚊标本中未见分离到病毒也未检测到Zika病毒阳性[56],以上结果提示在温带地区自然界也可能存在Zika病毒,但是这些地区的Zika病毒是否长期存在需要开展连续的调查研究,特别要开展当地野生动物,非灵长类动物是否感染Zika病毒的调查研究,以明确当地是否存Zika病毒自然循环的环境。
2.1.4亚洲地区已经出现Zika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头综合症病例 大部分Zika病毒感染病例仅仅出现发热,或者发热伴有红疹等轻型临床表现。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2015年以来在南美洲地区出现的Zika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出现大量与Zika病毒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格林巴利综合症,小头综合症和病毒性脑炎等[38]。虽然亚洲国家已经报道数千例Zika病毒感染本土病例,但是仅仅在泰国和越南报道与Zika病毒感染相关的小头综合症。是否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病例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早期发现相关病例减少响应的公共卫生负担。亚洲国家尚未见与Zika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报道。
3 应对措施
3.1加强亚洲地区自然界Zika病毒的监测 如前所述,亚洲多个国家发现Zika病毒感染的本土病例,提示这些患者是在本国感染Zika病毒。虽然在1960年代即在马来西亚采集的埃及伊蚊标本中分离到Zika病毒,但是随后的数十年间未见在马来西亚蚊虫分离Zika病毒的报道,亚洲热带地区其它国家也未见从蚊虫分离到Zika病毒的报道。2016年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贵州省采集的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标本分离到Zika病毒,提示亚洲地区可能存在埃及伊蚊以外的Zika病毒传播媒介。因此亚洲国家除了要加强伊蚊中Zika病毒监测,还要加强伊蚊以外蚊虫,如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等其他蚊虫携带Zika病毒的检测与监测。鉴于Zika病毒与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均以埃及伊蚊为传播媒介,因此特别要加强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流行地区蚊虫标本中Zika病毒感染状况的检测与监测。
3.2加强蚊虫媒介监测与控制 如前所述,Zika病毒为蚊传虫媒病毒,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因此要加强埃及伊蚊在当地的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规律,以便评估Zika病毒对当地公共卫生的风险。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灭蚊磁场,卫星遥感技术和诱蚊诱卵器法等,使蚊虫监测的方法逐渐完善、高效。但是,传统的蚊虫监测方法如人工小时法,网捕法,勺捞法等,在蚊虫监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应根据蚊虫的不同生活习性,因地和因时制宜对有害蚊种,采用适当的监测方法,以尽量精确的获取监测数据,以便于对蚊传疾病流行时提供预警预报。
当一个地区蚊媒密度超过预警水平即媒介伊蚊布雷图指数及诱蚊诱卵器指数超过20后,应立即开展灭蚊,清除室内外各种媒介伊蚊的孳生地,迅速将伊蚊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内。当有Zika病毒感染病例出现时,如核心区(以疫点为圆心200 m半径范围内)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 5、警戒区(核心区外展200 m半径范围)≥ 10 时,启动应急媒介伊蚊控制。在核心区和警戒区,应根据媒介伊蚊抗药性监测结果选取敏感卫生杀虫剂进行疫点成蚊杀灭,结合重点部位的滞留喷施和蚊虫孳生地清理,尽快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控制传播和扩散[57]。
3.3加强亚洲国家灵长类动物及野生动物中Zika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虽然已经在亚洲国家自然界采集的蚊虫中分离到Zika病毒,但是尚未发现Zika病毒在自然界的蚊虫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之间形成循环圈,以及野生动物Zika病毒的感染状况等等。对十余种动物物种,包括犰狳、棉尾兔、山羊、貂、鸡、鸽子、鹿鼠、牛、浣熊、鸭子、叙利亚金仓鼠、袜带蛇、豹纹蛙、麻雀和猪,Zika病毒感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Zika病毒仅从蛙类和犰狳的血液中分离得到。但是可以在山羊、兔子、鸭子、青蛙和猪血清标本检测到Zika病毒中和抗体。这项研究表明,兔子和猪可能作为Zika病毒的自然宿主,或者通过监测这些动物Zika病毒感染状况而预测是否存在人类感染[58]。在亚洲,也要加强各国灵长类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中Zika病毒感染状况的检测与监测,将有助于了解亚洲地区Zika病毒在自然界存在的特征并制定有效的监测规划和预防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流行,减少公共卫生负担。
3.4加强Zika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 从各种标本中分离到Zika病毒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因耗时长,灵敏度低且操作难度大,使其应用受限。由于Zika病毒血症维持时间短,在症状出现的早期可对血液进行RT-PCR检测,若检测到Zika病毒基因阳性可确诊,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Zika病毒感染急性期。急性期过后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或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Zika病毒IgM 抗体,此方法适用于Zika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的实验室检测[59]。存在Zika病毒感染的地区常常伴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 、黄热病等蚊虫传播虫媒病毒的感染,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特别是Zika病毒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均为黄病毒,病毒之间存在抗原交叉反应,易产生假阳性。要对同一份血清标本平行进行多种黄病毒的中和抗体检测,同时还要对同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标本检测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只有双方血清中病毒中和抗体具有4倍差异才可确定病毒感染的种类。
3.5加强旅行者中Zika病毒感染的检测与监测 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报告的Zika感染患者都是从Zika病毒流行国家返回的旅行者,同样,韩国和日本也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输入性病例。所以亚洲各国面对Zika病毒的流行应采取一些旅行措施。旅行者应推迟或取消前往Zika病毒流行国家的非必要旅行。所有前往Zika病毒流行国家的旅客都应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特别是在白天,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可使用驱蚊霜、电子驱蚊剂、蚊帐以及覆盖大部分皮肤的衣服。从Zika病毒流行国家返回后,两周内患有发热症状的旅行者应尽早向最近的医疗机构报告。所有国际机场和港口应向旅行者提供有关Zika病毒病的信息,并向当地报告是否有从Zika病毒流行的国家返回并患有发热性疾病的旅客,同时应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有关机场和港口消毒的标准建议。
3.6加强输入性Zika病毒病例管理 大量研究显示,Zika病毒可以在人体内存留较长时间,患者已经康复半年后还可以在其尿液和精液中检测病毒基因,并分离到Zika病毒[60],提示人类感染Zika 病毒后可能成为病毒长期携带者。因此做好Zika病毒感染病例的防护和隔离具有重要意义。对Zika病毒感染病人进行蚊虫叮咬的隔离,防止蚊虫叮咬而使病毒扩散感染更多的人群,避免出现Zika病毒感染病例。
Zika病毒感染患者引起的二代病例是发现病例后首要考虑的事情。自2016年2月以来我国已经有20余例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报道,但截至目前未引起Zika病毒感染二代病例的发生,说明我国对Zika病毒感染病例的处理措施得当。然而,我国目前在非洲、南美洲地区工作生活的人数众多,每年有大量的人员往来,出现新的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对输入性Zika病毒感染病例的检测与监测是长期的任务。
利益冲突:无
引用本文格式:许秀燕,王琴燕,王晶,等.亚洲国家Zika病毒及其感染的流行状况[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2):149-157.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20.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