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亲子关系的问与答

2020-04-13康传媛编辑青鸟

科学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多动症用药家长

文/康传媛 编辑/青鸟

上期介绍了中国家庭特点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一些关系、临床当中常见的一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以及家庭治疗的概念。下面就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

问题1青少年患者需要使用药物,但是不配合。这种情况下怎么劝说患者进行服药?

这种问题在临床上确实非常常见,患者不配合服药的情况有时候确实不太好处理,但是我们可以试图来想一想办法。

第一点,作为家长本身对于用药的心里感受是什么?因为有的时候青少年患者不愿意用药,更多的是因为家长本身就不太愿意用药,也是犹豫的或者曾经表现出犹豫的态度,孩子感觉到了这些情况,所以他不愿意用药。

第二点,孩子愿不愿意用药,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有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疾病知识的教育。这个时候如果和帮他判断病情、开处方药物的医生有非常好的医患关系,能够好好地跟他解释,在帮他做心理治疗的过程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患者非常信任这位大夫,那么他就会用药。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和患者的医患关系建立的非常好,那么劝说他们用药往往都不是问题。如果找到一个好的大夫,有充分的沟通时间、有好的医患关系,医生能把事情说清楚,患者大多愿意配合治疗。可见,医生本身的治疗作用很重要。

问题2我的孩子为什么老是破罐子破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震了一下。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听了,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个体活在这个世界上,内心都是向上的。每个人都想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每个人都想在这个社会上有价值并创造价值、被人尊重、实现自我。没有哪个孩子内心不想向上,想变成坏孩子。如果他给你感觉他破罐子破摔了,那么说明他一定遇到了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者说按普通、简单的方法处理不了的困难。因为但凡可以能够有所掩饰、有所解决,甚至有一点办法的话,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想要变成好的那个自己,而不会愿意让别人说自己是一个“破罐子破摔”的人。因此,越是展现“破罐子破摔”的孩子越是在告诉我们他特别需要帮助。

我认为对于这样的孩子,想让他不破罐子破摔,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状态,父母传递出来的对他的态度当中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一面?

一个孩子如果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评论:“你怎么破罐子破摔,你这个老油条不会变了,你就这副样子!”这些话非常消极,甚至有贴标签的意味,标签他就是这样的人、他肯定就是这样,连父母都对他失去信心了。如果父母传递这样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就更会“破罐子破摔”。

有的青少年患者家长经常跟我说:“你能不能帮我家孩子做一下催眠,让他变得更积极。”这是因为有很多电影、电视剧把催眠的效果神化了,事实上更有效的催眠发生在每一天。比如说,你每天看孩子时的眼神,你有没有搂住他的肩膀、拍拍他的脊梁、竖起拇指、表达出你对他的信任?你对他的语言里是给他一种积极的态度,还是一种负面的态度?这些都不断地在发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催眠作用。尤其在语言方面我们更要特别注意,要能够传递出这种信息,让孩子从小内心深处就不断地积累一个观念:我是有价值的,我是被爱的,我是有意义的,哪怕我成绩不是很好、长得也不是很帅或者说很漂亮、也不是很聪明、家境也不是很富足,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喜欢我自己。一个从很小内心深处就被传递了这样信息的孩子,是不太容易破罐子破摔的。即便在学校,老师批评他,同学讽刺他,有人打击他,但是他内在的土壤,也就是来自于家庭微小环境的这片土壤足够肥沃,他依然也会非常的自信。

就像有位网友问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如果别人说你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李肇星回答:“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信一定是来源于内心深处、来自于妈妈从小给他的传递,他觉得长成这样其实挺好的,他有这个信心。

在一段时间里,如果孩子的整体状态始终不太好的话,父母有时候也会有很多的压力、烦恼和紧张,可能在言语方面也会经常表现出不满,甚至表现出失望,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促使孩子越来越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打击、让他“破罐子破摔”的因素如果只来自于学校或者是家庭之外,而家庭依旧是那么牢靠的话,孩子依然还是会有信心的。这就要求父母要构建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基本保证孩子的心理状态,我们父母的能级需要比孩子高出好几个水平才行。

问题3当父母尝试给孩子建规矩、建权威的时候,如果这个孩子总是挑战父母或者老是不按规矩去做事情要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这个“权威”。一般来说,我们在亲子关系当中不太提这个词,就是说父母的角色定位并不是追求一个权威的角色。事实上,父母和孩子之间很显然是一种更为紧密和亲密的关系,而且现代社会,资讯非常发达,孩子接触资讯的机会也非常多,在很多方面父母都很难真正成为孩子的权威。比如孩子稍微大一点,学业你没有办法辅导他,这时候你不是权威,你得去请专门补习的权威,对吗?在电子产品方面,你可能也不是权威。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有在和孩子的接触当中,以我们内在的人格力量、我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们一直在学习的热情、我们关爱他的态度,来让他感觉到我们是一个暖心的港湾,可以向我们寻求力量、寻求温暖,在有些方面能够听听我们的主意,或者只是给我们讲讲,然后得到一点点光和热就好了。可能有时候我们太想要建立权威的角色,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很恼怒、就会去破坏关系,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是,父母要尽量去“催眠”孩子。孩子是愿意遵守规矩的,但这需要父母在和他接触的过程当中尽量细致地去观察,肯定他在父母建立的规矩上做得好的点,不一定是所有方面全做到,哪怕小的点上能做到,我们也可以鼓励他,鼓励他今天和昨天相比好的方面,孩子做得好的点可能会越来越多。对于他做的不太好的方面,只要不是特别大的、原则性的事情,我们要尽量去忽略它。如果反复讲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就会对这个东西没有信心,时间长了,他会反抗、会逆反。也就是说尽量给孩子好的“催眠”、贴“好标签”,坏的就有选择地忽略掉,让他慢慢有信心:自己能做得到。所以,关注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然,除了关注技巧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关系层面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不遵循规则,是因为和父母的关系没有建立好,他可能会有某些不情愿的地方或者是在某些点上对父母不满意,甚至是在其他方面有些没有被满足的愿望,在和父母对抗的过程中反映出来。就像有的人很生气就伸脚踢猫,但其实他不是对猫不满意,而是对其他的事不满意。这件事情如果往深层次勘探,可能就要去挖掘整个家庭关系的问题。

问题4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法交流?父母尝试想要跟孩子交流,但是就靠不近他,没法建立有意义的交流,该怎么办?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虽然说要有很长的阶段去建立,但是也有一些关键期。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一般都是跟父母很亲的,那个时候他黏着你;小学时候,孩子叽叽喳喳也还是比较天真可爱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要让你给他讲故事、陪他玩游戏、带他出去玩、抱他,而你可能说没时间、忙。如果孩子从小就是在比较平等、友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家长温和地对待他、陪伴他、倾听他的声音,孩子慢慢建立起关于家庭和父母好的感觉和记忆,他就知道可以和父母交流,哪怕是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讲,讲了以后也不会被过于苛刻地批评,这个时候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再大一点,进入青春期,即使有逆反,也不至于那么厉害。

如果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以后,还没有建立好关系,那么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当然,无论在哪个时间点我们都要去努力,因为对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来说,当下已经是他年龄最小的时刻。每过一年孩子就更大一岁,你可能就更难接近他,所以在此时此地,哪怕再难,也需要去努力,用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进去。

有些父母从小陪着孩子上补习班,有那么多接触的时间,为什么还是不能交流?我们的孩子去上补习班的时候,家长可能只是在旁边刷手机,并没有看着他,也没有花很多时间跟他沟通,所以陪伴的质量是第二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和这个问题不直接相关,但是也有很大的影响,那就是父母本身的心理状态好不好,甚至再扩大点就是父母的关系好不好。大家可以想象,有的父母他很想接触孩子,但是由于经济、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父母本身就很焦虑。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带着这种压迫性的表情去跟孩子接近,父母本身就不轻松、不快乐的话,那孩子也很难接近父母。

只要在这几个方面开始改善了,我相信亲子关系还是能够逐渐调整过来的。有的家长心情比较着急,但亲子关系真的是润物细无声,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改善。当父母很受挫的时候,可能会说一些过激的话,但每次都会把这个关系破坏得更厉害一些,也有可能让亲子关系倒退回原点。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家长自己的心理状态构建好了,其实也是保证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家长没有足够高的能级,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去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问题5多动症需要用药吗?八九岁左右的孩子目前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容易敌对的问题。

前额叶发育偏迟缓的孩子可能出现多动症的情况,这是他中枢神经解剖的一个特点。我们大脑的前额叶有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进行一些高级的人类思维,逻辑推理判断、控制力、注意力就在这个脑区内管理。如果前额叶发育不够完善,那么个体就会显得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冲动性也会更多。

一般老百姓说的多动症只是有点好动不听话,这和达到医学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是不一样的。达到医学诊断标准的多动症往往是症状的广泛性、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如果是达到医学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是可以用药的。

事实上,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在儿童青少年当中使用的历史非常长,比如说,哌甲酯有超过60多年的使用经验,它的疗效也是被认可的,对大约70%的孩子有效,对有的孩子效果还会非常显著,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疗效或者是不良反应(主要是胃口和睡眠的问题)不能坚持。目前,除了哌甲酯,还有其他一些药物选择。

当然,药物治疗只是治疗的一个部分,多动症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对于多动症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来讲,更需要尽可能地学习怎么样对待一个在顺从性方面、纪律表现方面不是太令人满意,经常会惹麻烦、经常会令人处于发狂状态的孩子。如果处理得不好,不仅不会帮到孩子,还会伤害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如果自信心破坏得很厉害,孩子成年以后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会更高。甚至由于被过多地批评,孩子可能会更多地和有行为问题的孩子接近,进而出现品行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猜你喜欢

多动症用药家长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我心中的好家长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家长请吃药Ⅱ
房子犯了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治疗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