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院率先完成儿童术中唤醒救治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
2020-04-13罗燕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编辑暖阳
文/罗燕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编辑/暖阳
“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几岁了?”“平平,11岁”“来,竖起右手大拇指……非常棒,来握一握右手……对,很棒……”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内,主刀医生一边和手术台上的小朋友互动着,一边打开颅骨切除导致他10余年来频繁癫痫发作的致痫灶。
影视作品中的神奇一幕在儿科医院真实上演。平平是一位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此前多种治疗方式都未能改善病情,多年来,严重的抽搐使平平逐渐出现下肢畸形。为了让患儿彻底康复,儿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采用“术中唤醒”的方式,医生通过多次唤醒,根据患者的反应边评估边手术,以达到精准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大脑“功能区”,避免出现失语、偏瘫。
据悉,术中唤醒神经外科手术目前仅在国内少数成人医疗中心开展,对于儿童患者鲜有尝试。此次,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院率先在国内儿童专科医院中进行此类手术。
◆ 药物难治性癫痫影响患儿肢体功能
平平10年之前因“右侧肢体抽搐伴乏力”在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检查后,头颅MRI提示左侧额叶近功能区病变,首诊医生为平平进行了“左侧额顶部病变切除术”,由于病灶位于功能区,担心发生偏瘫失语的危险,所以未完全切除。术后平平依然反复抽搐,四肢强直,双眼一侧凝视,持续2-3分钟才能缓解。严重的抽搐导致平平逐渐出现下肢畸形,今年8月在其他院进行了右下肢矫形术,但术后病情并无改善,平平每日癫痫发作更加严重,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只能辍学在家,平平的父母内心饱受煎熬。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诊平平后,发现他的病灶长在“功能区”,功能区控制人的语言、肢体运动等,儿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赵瑞分析,患儿已经历多次手术,再次进行开颅手术不仅要尽可能将致痫灶切除干净,而且要保护孩子的大脑功能不受损伤,“若不能将病变切除干净,病情会很快复发;若不能精准切除,可能会伤及正常脑组织,导致大脑功能损伤,使患者出现失语、偏瘫。这对手术精准性提出很高的要求”。
经过认真的术前多学科MDT讨论,儿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昊教授决定对患儿实行“术中唤醒”麻醉下致痫病灶切除术。为确保手术安全,神经内外科、麻醉科及护理小组人员专门成立游戏治疗小组,术前多次跟患儿沟通,让平平和妈妈提前了解术中唤醒的流程,并排解孩子心中紧张和恐慌的情绪。
◆ 边评估边手术精准切除病灶
李昊教授表示,所谓术中唤醒,就是在安全前提条件下,帮助主刀医生把握精准切除脑内病变的度,最大程度切除脑内病变,“故医生通过多次唤醒,根据患者的反应边评估边手术,以达到精准切除”。
在开颅手术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快速判断出切除的部位是否影响到功能区。赵瑞医生表示,有很多患儿和家长会担心清醒后是否会感到疼痛,但事实上,患者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开颅状态下的唤醒,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术中患者醒来头不能乱动。麻醉要让患者感觉不到开颅的疼痛,又要让患者保持清醒,这对麻醉要求很高,对麻醉剂量多少的把握需要非常精准。”
◆ 复旦儿科率先完成儿童术中唤醒
日前,在儿科医院麻醉科王炫主任带领下,庄培均、贺琳副主任医师的保驾护航下,神经外科主任李昊、副主任医师赵瑞共同主刀为患者进行手术。术中,神经外科医生在患儿左侧额颞顶部打开颅骨后,麻醉师减轻麻醉程度,唤醒患儿,主刀医生在患儿清醒配合的情况下利用显微镜切除病变。
麻醉唤醒后,患儿右上肢活动正常、配合很好。游戏小组成员王佳怡用温和的语气提问,患儿能清楚地回答各种问题。历时5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平平能顺畅地进行语言表达,跟医护沟通。经过一周的恢复观察,平平目前已能下地行走,肢体活动也恢复了,困扰多年的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
李昊教授坦言,在“唤醒手术”中定位和保护语言“功能区”难度是很大的。脑部血管组织复杂,患儿清醒状态下任何躁动都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伤及重要血管以及功能区域,所以需要相当的镇静深度,而太深的麻醉势必又影响患儿意识,难以完全配合医生,使得术中唤醒失去意义。
术中唤醒技术是一项需要精确控制的手术,该手术目前属于国内高精尖技术,而对于患儿来讲,这项手术更是难上加难。整个手术过程不仅需要多种先进治疗观念和技术的有效整合,更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电生理医师、手术护士等人严谨、密切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