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旅游扶贫时代下湖南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2020-04-13刘庆芳张海燕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村落空间传统

刘庆芳 张海燕

(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2.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一、引言

传统村落是指形成年代较早,拥有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典型村落[1]。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必须予以保护和传承[2]。传统村落与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烂的地方特色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和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在后旅游扶贫时代下,解读连片贫困山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对于推进传统村落传承保护、推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促进传统村落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传统村落是展现多元地方文脉的窗口,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4]。国外学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村落文化意蕴的表征[5]、传统村落保护路径的探讨[6-7]、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影响[8-9]以及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10]等方面。受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国内学者针对传统村落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主要研究传统村落的文化意象[11-12]。自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传统村落以来,国内学者针对传统村落主要呈现出研究内容系统全面,研究方法丰富多样,研究尺度层级综合的特征,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13-14]、传统村落旅游活化及模式[15-16]、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保护[17-18]、传统村落文化空间重构[19-20]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GIS空间可视化[13]、空间探索性分析[21]、空间句法分析[22]、问卷调查分析[23]、结构方程模型[24]等地理学和社会学方法;研究视角涵盖了国家[14]、流域[25]、城市群[13]、省域[3]、市域层面[26]。连片贫困山区既是传统村落的富集区,同时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如何协调保护开发与旅游扶贫事关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连片贫困山区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分析较少,尤其是针对湖南雪峰山地区的研究更为鲜见。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ArcGIS10.2软件,以湖南雪峰山地区为研究靶向,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全面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希冀在推动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优化、巩固传统村落旅游脱贫成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概况

雪峰山地区位于湖南省中西部地区,境内横贯益阳、桃源、沅陵等共24个县市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连片贫困山区,丰富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建筑以及传统的民族工艺使得境内传统村落别具一格。然而,域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精准脱贫任务任重道远。以传统村落为空间载体,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完善区域旅游配套设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从而吸收贫困居民就业已成为雪峰山地区跳出贫困陷阱,实现由“外部输血式”向“内部造血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本文将雪峰山地区作为研究靶向,在后旅游扶贫时代下,解构连片贫困山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二)研究方法

基于后旅游扶贫时代特点与要求,本文基于ArcGIS10.2平台,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具体包括空间分布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类型特征、空间分布均衡性特征、空间分布密度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关联性特征。其中,最邻近指数能够有效辨识研究单元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类型;地理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能够衡量评价对象空间分布的均衡性特征;核密度分析是表征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密度的重要方法;空间自相关可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两个方面反映地理要素空间布局的空间关联性特征。因此,本文综合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揭示旅游扶贫向乡村振兴过渡背景下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三)数据来源

本文所涉及传统村落数据来源于2012—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http://www.mohurd.gov.cn/)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根据本文研究区涉及的24个县市区一一进行筛选,共甄选出雪峰山地区1~5批传统村落168个。具体来看,第一批传统村落5个,第二批传统村落16个,第三批传统村落7个,第四批传统村落32个,第五批传统村落108个。通过百度地图API坐标拾取器(http://api.map.baidu.com/lbsapi/getpoint/)获取168个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的经纬度坐标,并在ArcGIS 10.2软件中建立雪峰山传统村落空间数据库。雪峰山地区矢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http://www.geodata.cn)经裁剪得出。

三、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

(一)空间分布数量

本文通过ArcGIS 10.2统计雪峰山地区各县市区传统村落数量,运用自然断点法(Jenks)将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划分为5级,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图1)。由图1可知:(1)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呈现“西多东少”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其中,第5级以沅陵县、溆浦县、洪江市和会同县4县市为代表,形成南北方向连绵成弧形密集带,4县市共分布传统村落81个,占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总数的48.214%,是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前沿地带”。(2)第4级、第3级和第2级在雪峰山地区交错分布,分别布局传统村落50个、19个和14个,占雪峰山传统村落数量的29.762%、11.310%和8.333%。(3)第1级主要分布于雪峰山地区的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共布局传统村落4个,占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数量的2.381%,是传统村落空间布局最为稀疏的区域。不难发现,第1级所在的地区多为城市市区,由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封中,因而传统村落在此分布较少。

图1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

(二)空间分布类型

本文运用最邻近指数测度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之间的临近程度,辨识其空间分布类型。通过测算平均实际最邻近距离 与理论预期最邻近距离 的比值,得出最邻近指数R,其计算公式为[27]:

式中,A为雪峰山地区面积,n为传统村落数量。当R=1时,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为随机分布类型;当R>1时,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为均匀分布类型;而当R<1时,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为集聚分布类型。

本文将雪峰山地区依照地级市范围依次划分为益阳市、长沙市、邵阳市、怀化市、常德市和娄底市,根据公式(1)依次测度各地级市传统村落和雪峰山地区整体传统村落的最邻近指数,以从各局部地级市和雪峰山地区整体分别辨识其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类型。由表1可知,益阳市和常德市的最邻近指数均大于1,因而两市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类型;而长沙市、邵阳市、怀化市、娄底市以及雪峰山地区整体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最邻近指数分别为0.000、0.865、0.828、0.950和0.785,因而上述4市和雪峰山地区整体的传统村落均趋向于集聚分布态势。

表1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最邻近指数

(三)空间分布均衡性

由上文分析可知,雪峰山地区整体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趋向于集聚态势,为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布局的均衡程度,本文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不均衡指数评价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均衡性。地理集中指数用以衡量传统村落在雪峰山地区分布的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28]:

式中,G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Xi表示第i个地级市传统村落的数量;T为传统村落的总数;n为雪峰山地区地级市的总数。本文中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总数T为168,涉及地级市数量n为6。

通过公式(2)计算可得,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为65.870。若168传统村落平均分布于6个地级市,则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为40.824(65.870>40.824),这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在各地级市层面分布较为集中,未能在各地级市层面上形成均匀的分布态势。

不均衡指数可以反映传统村落在雪峰山各地级市分布的均衡程度,本文采用不均衡指数测算传统村落在雪峰山地区6个地级市层面上的均衡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29]:

其中,S为不均衡指数,n为地级市数量,Yi表示各地级市上传统村落占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总数的比重大小按从小到大排序的第i位累积百分比。S介于0~1之间,当S=0时,表明传统村落平均分布于雪峰山各地级市;若S=1,则说明传统村落集中分布于某一地级市。通过公式(3)计算可以得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不均衡指数为0.687,不均衡指数较高,说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趋于非均衡性态势,较多集中在某几个地级市。结合洛伦兹曲线(图2)可知,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呈现显著的由低到高逐渐抬升的“U”形结构,较多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于怀化市和邵阳市,其传统村落数量占雪峰山地区总量的77.371%,这进一步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征。

图2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洛伦兹曲线图

(四)空间分布密度性

核密度分析是探索点状要素在不同地理空间位置上的集聚与扩散特征的非参数估计空间分析方法[30]。核密度值越高,表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越密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x)为点状要素x处的核密度值;k为权函数;h为带宽;xi表示点i的坐标位置,i=1,2,3……n;n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的数量。

图3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核密度

本文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将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核密度分析结果从小到大依次划分为5类,其空间密度特征如图3所示:(1)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密度值呈由内向外梯度递减的中心圈层结构,其空间形态呈“东北—西南”方向的橄榄形结构;(2)高密度核心区重点位于以溆浦县、中方县、洪江市、辰溪县、会同县、绥宁县和洞口县为代表的西南指向。(3)在高密度核心区外围形成核心区的辐射区,辐射区以核心区为中心,呈条带状逐级向外扩散,密度值越低,其带状辐射范围越广。上述结果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以怀化市为核心形成空间高密度集聚结构。近年来,怀化市出台了系列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和相关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积极编制传统村落保护档案,投入专项财政保护与扶持基金,重点开展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火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传统村落卫生整治,在传统村落保护和维护方面走在前列,使得地域历史文化和民族形象特征更加鲜明,传统格局和建筑结构与地方文脉、人居环境协调统一,文化遗产传承和活态化延续度高,较为完整得延续了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与此同时,传统村落的旅游活态化开发也为区域精准脱贫孕育了新的生机。

(五)空间分布关联性

空间自相关能够有效揭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和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s I),全局空间自相关可以衡量传统村落在雪峰山地区整体空间上的空间关联关系和差异特征,其计算模型为[31]:

本文基于Geoda软件平台,采用Queen Contiguity 算法测算得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全局Moran's I 指数为0.3480(大于0),Z值为2.7149(大于1.96),P值为0.010(小于0.05),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同时这也进一步佐证了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聚集性特征。

为进一步揭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在局部空间上的关联关系,本文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雪峰山地区传统村空间分布的局部关联程度,检验其在局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s I)采用Local Moran's I统计量反映被测量单元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其计算公式为[32]:

式中,S2为Yj的离散方差。为检验局部Moran's I指数的显著性水平,本文采用Moran散点图将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依次划分为高高相邻(HH)、高低相邻(H-L)、低低相邻(L-L)和低高相邻(L-H)4个象限(图4a)。图4a表明,在4象限中,落入H-H和L-L象限的县市区为17个,占雪峰山地区所有县市区的70.833%,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并非随机型分布,而是呈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性特征。与此同时,落入H-H象限的省市区为7个,而落入L-L象限的县市区为10个,位于L-L象限的研究单元数量大于H-H象限的研究单元数量,由此可以看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低值集聚高于高值集聚,空间集聚类型以L-L型为主。

图4b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LISA集聚图和图4c显著性水平图反映了传统村落在局部空间上分布态势和显著性水平。图4b表明,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的集聚区主要位于沅陵县、溆浦县、中方县、洪江市、会同县和新邵县6县市。其中,沅陵县、溆浦县、洪江市、会同县和新邵县5县市为传统村落的H-H型集聚区,其在局部空间上与周边地区形成高值集聚。而中方县则为L-H型集聚区,说明其传统村落数量在局部空间上与周边高值地区相邻。图4c可以看出,6个县市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且新邵县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县市区均为不显著区域。

四、结论与讨论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是区域释放旅游溢贫效应、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助力经济腾飞的重要空间载体和物质支撑。本文从区域旅游扶贫视角出发,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勾勒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图4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Moran散点图(a)、LISA集聚图(b)和显著性水平图(c)

第一、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主要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布局,其空间非均衡性显著,沅陵县、溆浦县、洪江市和会同县4县市自北向南连绵成带,成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东北和东南方位成为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布局最为稀疏的区域。

第二、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为65.870,这说明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较差,呈集中布局态势,未能在各地级市尺度上形成均匀分布。不均衡指数为0.687,洛伦兹曲线呈由低到高逐渐抬升的“U”形结构,较多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于怀化市和邵阳市。

第三、空间分布密度呈由内向外梯度递减的中心圈层结构,空间形态表现出东北—西南方向的橄榄形特征。高密度核心区主要位于以溆浦县、中方县、洪江市、辰溪县、会同县、绥宁县和洞口县为代表的西南指向。辐射区呈带状逐级向外扩散,其辐射范围随密度值降低而扩大。传统村落以怀化市为核心形成空间高密度集聚结构。

第四、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和集聚性特征,局部地区低值集聚高于高值集聚,空间集聚类型以L-L型为主。集聚区主要位于沅陵县、溆浦县、中方县、洪江市、会同县和新邵县6县市。

传统村落是民族传统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后旅游扶贫时代巩固旅游脱贫成效重要支撑。当前,以传统村落为空间载体,以旅游经济发展助力区域精准脱贫,是贯彻落实全面脱贫、巩固旅游扶贫绩效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针对后旅游扶贫时代下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立足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非均衡性特征,破除行政区域利益樊篱,整合区域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实行跨区域联动开发,全力打造以怀化市为龙头,以邵阳市和益阳市为支点,以区域交通环线为纽带,以周边辐射区域为节点的跨区域传统村落旅游休闲圈,开发互补性文旅产品,形成雪峰山特色文旅线路,为后旅游扶贫时代巩固旅游脱贫成效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

第二、围绕传统村落开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雪峰山地区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共融互通,积极面向贫困人口进行专项招聘,实现贫困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实行工资浮动增长制,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为贫困人口旅游就业提供岗位培训,扭转传统输血式贫困困境,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以保证贫困人口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第三、深挖传统村落集聚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创新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理念和模式,按照“能融则融、宜融尽融”的总体思路,补齐传统文化旅游短板,推动文旅融合,进而打造雪峰山地区创意文化旅游综合体。

第四、以协调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凝聚旅游扶贫合力,结合智慧旅游建设,着眼于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传统文化手工艺产业的长远发展,以传统村落维系游客“乡愁”记忆,打造“最美乡愁”工程,唱响文旅融合新篇章。

猜你喜欢

村落空间传统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