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研究
2020-04-12吕刘晨
吕刘晨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生有机会完成学业,政府以及高校不断开展各项精准帮扶工作。精准资助育人是“精准扶贫”政策在高校中的延伸,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核心内容。伴随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资助对象认定不够精准、资助评审过程不够严谨、资助过程奖惩不明、资助对象帮扶不全等问题逐渐显现,阻碍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公平、公正、高效地开展。因此,高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时,应该精准识别、精细管理、科学培养及构建精准资助理念与发展型资助体系,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关 键 词] 精准资助;高校;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216-02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力度的加大,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在不断深入发展。基于精准资助的背景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改善,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基本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高校育人资助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是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育人”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全国高校应该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前提,把握精准资助工作的核心关键,构建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为基本要求、经济资助为基础、能力提升为核心、文化培育为目的”的长效机制,实现帮扶与育人的有机结合,让资助工作切实帮助每一个有实际困难的大学生。
一、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内涵
不同地区的高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资助认定工作。但是高校要想深入贯彻、精准实施资助育人工作,必须要了解精准资助育人的内涵。“精”,即简单而又容易,即简而易;“准”即准确无误,毫无偏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高校“精准资助”。
(一)对象精准
为保障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公平公正,高校资助考核部门需要精准地把握受助学生实际的经济情况以及家庭信息,科学而又准确地评定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减少后期评定工作以及资助工作信誉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和综合水平,从真正意义上让高校资助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需求精准
高校资助部门评定贫困大学生后,要将精准资助工作落小、落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方式切实了解掌握学生的真實需求,不可一概而论,根据需求提供精准资助。
(三)评价精准
高效精准资助工作不仅需要精准认定资助对象、把握资助学生的需求,还需要一套检验精准资助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完善、科学的资助工作评价体系。评价精准可以使精准资助工作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精准资助部门工作人员针对考核评定流程以及效果进行反思,并且广泛收集整理在校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对资助育人的反馈意见,积累经验,可以推动精准资助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精准资助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助学生的认定不够精准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以及政府逐年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贫困生不再局限于孤儿、单亲、残疾、患有严重疾病等特殊困难或者困难的家庭,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资助,很多家庭一般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获得资助机会。高校申请资助学生需要递交详细的申请材料,尤其是需提供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三级”贫困证明,但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素养,受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在整理贫困学生资料时容易出现谎报、误报。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学校对贫困认定又缺乏统一的标准,给学校资助学生评定带来消极影响。并且,部分学校资料审核不够严谨,为得到生活补助,一些家庭条件不困难的学生,谎报家庭困难情况、弄虚作假申请贫困补助,占据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名额,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资助方式较为片面
各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更注重的是如何把国家的各项资助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学生手中,以经济资助为主,缺乏心理帮扶、技能帮扶、就业帮扶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最直观的问题是经济条件较差,大部分高校通过发放助学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帮扶,尽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经济状况,但是不少学生因为经济压力大而产生心理障碍,高校思想引领出现空缺,没有真正发挥资助过程的育人功能,无法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往往重视经济帮扶、轻视技能培养,部分长期获得资助的学生逐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缺乏自立自强、奋斗向上的精神,甚至出现有钱不还贷、受助不感恩等现象,并且专业技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培训。虽然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行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助育人工作管理模式不够健全完善
资助工作只是高校常规工作中的一项,大多数院校缺乏一套完整的资助育人管理体系。一方面,资助育人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不少高校尚未落实资助育人工作专门组织机构,很多时候存在“有事就做事,无事就不管”的状态,也有的学校直接在学生工作部门下设组织机构,缺乏一定水平的专业素养,缺乏长期的跟踪管理、系统管理以及动态管理,无法保证资助工作的准确性、持续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制度较为滞后,缺乏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材料接收、审核、整理,建立、管理学生的贫困档案,民主评议、款项发放等过程,完善的、体系化的制度建设并未普及。
(四)资助育人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许多高校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政策和学校规定及时有效地发放助学金,忽视了受资助的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并且资助育人工作往往是阶段性,缺乏连续性,未能做到助学金的跟踪调研,忽视了受资助学生的助学金使用情况。对于学生是否认可评选工作以及受助的学生是否满意资助工作缺乏一个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导致育人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模式构建策略
(一)谨慎评定,精准资助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最基础的问题是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定精准资助对象,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资助工作顺利进行。大部分院校对贫困大学生的信息掌握得不够全面、不够真实、不够精准,因此极大地阻碍了高校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精准地开展。因此高校需要建立多方互动、信息传播和信息联动机制,设立专业部门,实行专人负责、专用办公场所、专项经费支持,院级可由其他人员如辅导员兼任。不同组织结构需要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建立全面精准的认定标准,确保资助育人工作全流程规范、有序。为了有效实现认定客观、公平、精准,在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求学的平均消费状态、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及心理思想状况等,并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提交政策中所规定的相关材料并严格审核。为保障学生提交的贫困生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待认定贫困生资助之后,可以签订《诚信承诺书》,并明确规定违背诚信的惩罚措施,例如收回全部资助款项、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
(二)强化落实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制度
大力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制度建设是高校精准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一方面,就政府而言,可以从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着手,建设和完善更加科学、合理、体现纲领性和指导性原则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严格规范高校贫困资助评定的严谨性,正面引导和有效监督学生的行为,不断完善和规范资助育人制度。另一方面,高校要改变传统的资助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努力推进建立成才型、励志型、发展型、全能型等新型的资助模式。从高校角度来说,需要严格遵守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部署要求,结合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制定本校资助育人的工作计划以及工作方案。(1)建立完善的培养、考核和保障制度,推进赏罚分明的培养、考核体系以及专业的审核部门,制定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改善资助育人工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以及工作效率;(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院校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并且明确校级、二级院部级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职责不同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互相监督、互相帮扶;(3)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可以设置意见反馈信箱,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发现的问题,防止专权行为和造假作弊现象的出现。
(三)构建全面化的精准资助体系
资助工作应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不仅仅是解决学生经济生活上的需要,要建立以经济物质资助为基础、学生多元化发展为基本理念、思想培训为核心的多维资助模式。
高校可以开展主题鲜明的诚信和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水平。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立志成才的精神和敢于担当、懂得感恩的社会责任感。高校还需要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各项综合能力,如开展就业实践训练营以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实践探索培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激励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高校通过综合考量,可以给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提供出国学习交流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总的来说,就是努力将高校资助工作由保障型资助上升为发展型资助,创造精准资助育人的最大价值。
综上所述,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管理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有效联动起来,任重而道远,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公平公正科学性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育人的实效性。新形势下,高校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多元化需求,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资助育人工作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构建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平台,有效提高资助认定、资助管理、帮扶的精准度。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勤俭节约的品德素养,尽最大能力发挥精准资助育人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延东.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7(11).
[2]杨晶,马静涛,王威,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6):14-15.
[3]张永.脱贫攻坚中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育人体系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107-110.
[4]包懿.高校资助现状及多元资助体系建设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38-39.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