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2020-04-12刘思敏徐晓燕
刘思敏 徐晓燕
【摘 要】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医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人际交往能力与职业发展潜力的高低,间接影响医学生身体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性及理解感知能力的强弱。本文简要概括当前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明确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医学生情绪管理效果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具体合理的新建议来提高健康教育对医学生情绪管理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策略
受医学专业特殊化、医患关系紧张化、学生心理素质不强及学习就业压力逐步增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类学生更容易出现情绪管理失败及心理问题的情况,削弱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实现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难度,因此,老师应在明确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辩证分析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健康教育的内在关联性,创新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医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为医学生高效合理的管理自我情绪奠定了基础。
一、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实际情况
1、医学生情绪管理认知偏差严重。部分医学生对情绪管理的理解认知并不全面,低估情绪管理对其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影响力,经常会放纵自己的感情,根据自己的喜好、理解認知来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的事情,比如,逃课去网吧玩游戏等等。许多医学生将情绪管理等同于情感压抑,经常愁眉苦脸或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加重了医学生失眠的情况或自卑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医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还有很多医学生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估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比如,经常做一些事后追悔莫及的事情,无法独自分析其情绪失控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更无法制定能有效提高自己情绪管理能力的方案。还有一些医学生经常会压力
2、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有限。部分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专业知识或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对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但是却降低了对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心理素养等的要求,很少阅读情绪管理方面的书籍作品,更没有掌握能帮助自己科学认知、调控情绪的方法技巧,加剧了医学生情绪疏导方式的单一化。
二、身体健康与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
1、感知到易感性。医学生熟读医学相关书籍作品,掌握简单疾病的判断依据与治疗方法,但是部分医学生健康意识较弱,很少科学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偏执的认为自己的身体十分健康,不会也不可能罹患疾病。医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低估或高估不同疾病的危害程度,比如,低估了患病时身体的疼痛感、眩晕感及恐惧感等的严重等级。当医学生认识到情绪失控可能会对其身体产生的危害时,比如,降低其身体抵抗力,诱发某些疾病,大多会采取积极健康的方式来减弱患病的可能性。感知到易感性水平与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呈正相关性。医学生只有在及时明确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才能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消除不良情绪,比如,医学生汇总自己情绪失控的环境特征,尽量避免出现在具有该特征的环境中,从而降低了自身情绪管理的失败率。
2、感知到益处。部分医学生参加慢跑等运动项目之后,不仅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素质得到提高,心情也变好,学习生活的烦恼也似乎消失了。当医学生在明确健康行为对其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之后,会主动去做类似的事情。医学生感知到益处水平越高,其情绪管理能力越强,负面情绪出现率越低。另外,医学生在评估自己的健康行为对自身发展积极影响力的同时,也会认真思考其他老师或学生对其情绪管理的建议。
3、感知障碍。医学生在参加健康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在科学分析该健康行为积极影响力及评估自己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更好的健康行为效果。
4、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可以简单理解为医学生主观能动力或自信心,一般而言,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发生率呈正相关性,也就是说自我效能越强的医学生更容易养成有益于身体健康与自身发展的行为。
三、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1、家庭环境。如果医学生直系亲属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其出现情绪管理失败的几率较高。医学生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直系亲属经常会做出一些毫无道理可言的事情,甚至可能会不自觉的说难听的话或做伤害亲人的行为,容易让医学生产生自卑情绪或形成孤僻性格,打击了其健康与幸福生活的自信心。同时,医学生在与患有心理疾病的直系亲属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会对心理疾病产生恐惧情绪,害怕自己也会患上心理疾病,加剧了医学生恐惧不安的情[1]。
2、医学生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素质较差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远远低于身体健康素质较强的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当医学生罹患不同的疾病时,其身体可能会出现疼痛、疲劳等情况,分散其学习生活的精力,增加了其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难度。同时,很多医学生因身体问题无法参加体育比赛等多种实践活动,加剧了其挫败感,产生持续且强烈的孤独、忧伤等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久而久之,会降低医学生思维灵活应变能力,减弱其负面情绪发现及管理能力。
3、人际关系。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会随着其人际关系的改善与提高而不断提高。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又受医学生性格、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喜欢体育运动的医学生大多性格开朗,会有许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是其负面情绪的倾诉对象,能在医学生情绪消极的时候,给医学生更多的安慰与鼓励,帮助医学生早日摆脱心理阴影[2]。
4、自我效能。大多数情况下,自我效能较强的医学生能准确发现自己出现的负面情绪,能冷静分析自己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并通过积极合理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让自己更加积极认真的学习生活。反之,自我效能较低的医学生无法及时感知自己出现的负面情绪,更无法分析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甚至少数医学生会采取消极应付或直接忽视的态度来面对消极情绪[3]。
四、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措施
老师既可以组织开展情绪管理与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知识讲座,系统详细的讲解医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及不同负面情绪相对应的缓解方法,促使医学生明确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客观合理地评价健康教育对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及职业发展内动力的促进作用。另外,老师还应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释放学习生活的压力,形成健全的性格及健康的心理,进而实现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4]。
结论:
老师应引导医学生辩证看待情绪管理与健康教育的相互制约、促进作用,通过创新健康教育形式、补充健康教育内容等途径来提高健康教育对医学生情绪管理的干预效果,为实现医学生身体素质及情绪管理能力的共同提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燊,李巧,王丽卿,等.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医学生情绪管理状况调查[J]. 中国校医,2018,32(10):727-730.
[2]陈瑜,杨文娇,王晶,等.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课程在医学生情绪智力干预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1.(61-62).
[3]赵静,王岚,朱琳,等. 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039(004):123-125.
[4]陈爱琴,唐影. 临床医学本科生情绪智力水平与科研实践行为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00(012):3-4.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