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C模式下高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2020-04-12王永志范铁明
王永志 范铁明
摘 要: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的程度,设计与创新有着天然的联系。D2C模式是大数据时代带给设计的福利,通过设计师与客户的直接对接,产生双赢的结果。在D2C模式影响下探索高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从长尾理论出发,坚定学习信念,在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等课程的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运用案例分析、情境还原等方法培养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关键词:D2C模式;设计理论课;创新意识;创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10 — 0170 — 03
1.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角度主要集中于两大方向,一个方向是宏观政策的研究;第二个方向则是结合具体专业特征的构想与实践(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的研究即属于第二种,以“D2C模式”的研究为基础,结合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特点,探讨D2C模式下高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2.D2C模式研究
2.1 D2C模式
D2C是Designer-to-Customer的缩写,是产品设计师直接面对客户的一种商品销售模式,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设计师通过互联网直接与客户沟通并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相关设计的产品,从而达到销售设计产品或设计服务的目的。D2C模式使消费者前所未有地尝试与设计师互动、甚至可以直接参与设计,消费者能够直接面对众多设计师的作品,领会设计理念,寻找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2.2 D2C模式对设计的影响
D2C给整个设计产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对于设计师而言,这种“定制”设计服务的方式,使设计师直接倾听到客户的需求,同时可以最大化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设计——制作——销售的流畅产业链,彻底改善了库存积压的问题;对于客户而言,D2C模式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消费体验度、用户甚至可以参与到设计互动中,其购物快感是前所未有的。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3.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大背景
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美国从二十世纪中期,就开始组织高校研发创新创业课程,耶鲁大学1950年开设的《创业管理》课程被认为是最早的创业课程。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创业必需的财务、营销、商务谈判等创业基础知识,还包括决策力、行为心理学等内容,这些课程都以商业实战为出发点,密切联系商业实践;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主要体现为以高校所在地的特色产业为依托,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形成创新创业项目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地方产业反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良性循环;韩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从扭转观念入手,创新创业观念深入人心,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很多韩国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是进入大公司,对“自主创业”问题不甚在意。但是,金融危机打破了这样的局面,首先,在政府层面,韩国政府认识到要规避金融风暴带给韩国的影响,最应该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随后,韩国政府用了三年多时间,让“创新创业”四个字深入韩国大学生的心中。2001年,据韩国权威网站的调查显示,准备进行风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5.4%;81%的韩国青年希望自己创业,这个数字在当年居全球首位;瑞典的创业教育已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这种全员参与式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创业精神成为社会推崇的一种价值理念,也为整个社会培养了数量极大的创业后备队。
3.2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浪潮:
2014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致辞中就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希望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自此以后“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字眼开始频繁见诸各种媒体。近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国家级的创新创业竞赛如火如荼的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大学生群體的数量大、专业庞杂,要让所有大学生都认识到创新创业的意义,参与到创新创业之中还应该结合具体的专业特点,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入手。
4.D2C模式下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4.1 D2C模式下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D2C与传统的C2C模式相比,其优势明显,C2C模式下顾客直接面对的是产品本身,大多数情况下对产品设计者(设计师)的信息一无所知,消费者不能或者无暇去理解设计者的设计理念。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人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消费心理,使D2C模式存在得以实现的可能,设计师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客户可以从设计的角度选择符合自己理念的产品,满足自身个性化和高品质的生活需求。设计类学生是D2C模式中的设计师的后备力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里,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创业的主要方式首选网络创业,而网络创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电商模式。传统的C2C(customer-to-customer)模式是电商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无法有效计算库存,库存太多影响现金流动,库存太少影响交易进程。而D2C模式则可以有效规避C2C的这些缺点,D2C模式可以形成定制服务。D2C模式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创新”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属于实用学科,他们以优化、美化、合理化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为己任,因此其创业的方向非常多维,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知识储备等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的方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享长尾理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优势,以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长尾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他认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借用“长尾理论”,我们可以绘制出设计行业的长尾曲线, “头部(Head)”代表那些知名设计公司、著名设计大师设计的名牌产品,“长尾(Long Tail)”代表能够满足个性需要的专业特色鲜明的“平凡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按照“长尾理论”,可以推断“平凡设计师 ”创造的“长尾”价值要远远高于“设计大师们”创造的“头部”价值。于是同学们可以坚定自己学习设计的信念,树立“心怀大设计,专注小方向”的目标,“大设计”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大局意识。因为设计学已经发展成一个越来越复杂的学科,有些设计作品可能需要人文知识与科技元素的结合,这就要求学习艺术设计的同学既要注重美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该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专注小方向”是要求学生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就是“小方向”,在“小方向”上坚定执着的研究下去,待到学生毕业后,“小方向”就可以培育成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由于“小方向”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是自己的热爱,所以更容易形成坚持的力量,一旦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在课程教学中培养他们形成创新、创业意识。
4.2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
现行的汉语语汇系统里“创新创业”通常是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合成词使用的,但是“创新”和“创业”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创业能力中蕴含创新能力,但不是拥有创新能力就能够创业成功,所以在谈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时候,我们也有必要将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区别开来进行研究。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当代人必备的素质,更是一名设计师必备的素质,无论是成熟的设计师还是刚走出校门毕业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是其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起点,它包括的类型有求新求异求变意识(在设计史中存在大量的因为求新求异意识而产生的产品式样设计),求真求实意识(设计要忠实于自己、忠诚于实践,才能设计出名副其实的好作品),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反思问题)等;
“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子系统—驱动系统。创业意识包含发现意识(识别商机、发现商机、发现市场空间的意识);转化意识(把商机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和公司的持续运作,把商机、机会等转化为生产力);战略意识(创业初期应该给自己拟定一个合理的创业计划与企业发展规划,仔细考量好如何进入市场,如何卖出产品,如何广告营销等基本问题);风险意识(创业者要认真分析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一旦这些风险出现,要懂得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一个真正的理性创业者,不止会乐观的想到创业的积极发展方向,也能够勇敢的面对和应对在创业路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可能遇到的挫折,大学生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创业的成败;敬业意识(大学生创业有时候会由于一时兴起的念头而开始,同样也会由于缺乏持久的热情、缺少对困难的预判而半途而废,所以敬业意识也是大学生创业必不可少的因素)大学生的创业一定要勤奋务实,、一旦选择了自主创业,在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后,在执行创业的过程中要坚定执着,以敬业乐业的精神融入整个创业过程。
4.3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设计学的研究范畴包含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三大部分。其中设计史、设计理论课程是高校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理论课,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设计史包含“中国设计史(工艺美术史)”、“外国设计史(现代设计史)”、也有将前两者合二为一的“中外设计史”。此外还包括按专业开设的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服装设计史等。设计理论的课程包括“设计概论”、“人机工程学”等课程。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设计批评课程较少,多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但设计批评的内容在设计概论课程中多有涉及。
4.3.1“设计史”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设计史的教学中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大要素,六大要素皆有可以挖掘的创新创业基因。设计史中的“时间”要素,即设计运动发生的时间、设计作品产生的时间;设计史中的“地点”要素即设计运动发生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地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等;设计史中的“人物”要素即设计师、设计项目发起者等;设计史中的“起因”要素即设计运动、设计作品产生的背景或原因;设计史中的“经过”要素即设计运动、设计作品发生的过程;设计史中的“结果”要素即设计运动、设计作品的形成及后期的反馈,设计史教学的核心因素是人、事、物,三者密切联系、构成了一個过去式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有创新意识也有创业意识,将其全面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找到职业偶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会逐渐萌芽。设计领域里的职业偶像,通常是这个领域里的“大咖”,他们在创新、创业的领域里做出的成就才使他们的名字载入设计史册,因此学生在深入了解职业偶像的过程中创新创业的意识会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4.3.2“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学习设计理论的终极目的是用来指导设计实践,在“设计概论”与“人机工程学”等课程中,适当布置设计实践课题,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且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也可以使创新创业的能力得到锻炼。
4.3.3“设计批评”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如前文所述,设计专业本科阶段开设专门的设计批评课程较少,但在设计概论课程中多会有专门的章节涉及该内容,因此在本科阶段通过设计批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设计批评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发现问题与商机,为日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宜采用案例分析法、情境还原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法,学生可以在分析研究设计创新创业案例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情景还原法,多用在创新创业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的研究上,学生可以设想自己是当事者,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去比较设计史中设计师做出的选择,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李傲君,D2C模式对艺术类高校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启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
〔2〕吴冬玲,D2C模式与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教育的耦合关系〔J〕.设计,2015,(01).
〔3〕黄鹏,双创教育背景下“地图制图”课程教改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14).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