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实践研究

2020-04-12翟士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双师产教教师队伍

翟士述

[摘           要]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内涵动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基于产教融合,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提升途径、提升理念、提升方式,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双师”素质;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24-02

新时代我们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历史使命。满足社会需求培养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精湛的应用人才,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工程和首要任务。受梅贻琦校长“所谓大学者,并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启发,高职院校,并非校园高大上,而应“双师”多云集。

一、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与分析

“双师型”教师就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者。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涵还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和完善明确的标准。对于“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主要有三种:其一,双职称型教师,教师在教师系列职称之外,还具备另一项专业职称(如工程系列的职称等);其二,双资格型教师,教师具有教师任职资格外,还具有其他行业的任职资格(如律师、医师等);其三,双素质型教师,教师在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之外,还具备足够的实践教学能力[1]。而实践能力往往没有权威的“证书”作为佐证。

笔者认为,根据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需求分析,“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理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复合能力。而理论教学能力应既包含专业的理论知识传授能力,也包含对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既包含学生未来岗位的实践技能,也包含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学实践能力[2]。

目前,许多情况下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流于表面,一是将“双证”视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将企业的兼职教师都作为“双师型”教师。而上述两者都不是完全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首先,“双证”不等同于“双师”,因为无论是哪种职业资格证书,其落脚点都只是“资格”,而非“资历”,它不等同于能力,也就是“双证”不等于“双能”。由于机制不够完善,有些教师想方设法考取的证书,与所从教的专业关联不大。证书不代表应有的能力,无异于拿到汽车驾照的“马路杀手”。

企业的兼职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是在生产岗位上有一手“绝活”的技艺大师。但是这些企业专家基本不具有教师任职资格,按照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要求,许多企业兼职教师尽管完全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但也是“无证上岗”;有的兼职教师尽管个人技能水平很高,但在学生面前是“茶壶煮饺子”。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兼职教师也难称“双师型”教师。

实际上,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不应该是片面的、简单的、教条的,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实事求是的。即不仅拥有双职称、双证书,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教学素质与职业指导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其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与所教授专业相对口,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在教育与实践中将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传递给学生。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分析

大多数高职院校上报的“双师型”教师比例都达到了国家要求,有的已达到90%以上。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统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这些统计数据难免会有“水分”,也难以准确反映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笔者根据本校及本人对所熟悉高职院校的调查了解,认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一线工作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能够从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更是远远不够。这并非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不重视,而是现实条件下,许多合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难以引进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社会热门行业,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在行业企业也非常紧缺,高职院校限于待遇、编制等因素影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很难达到要求。

(二)教师队伍综合结构不佳

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数量基本上包括校内所有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有的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偏多,有的从事非教学一线的非专任教师数量偏多,真正在教学一线的“双师型”专任教师所占比例较少。各专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很不平衡,有的专业开办多年,专业教师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教师队伍“双师”素质不高

大多数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普遍不高。一是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从教多年具备“双师”资格的老教师,由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二是按照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条件,近年来,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高等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这些青年教师虽然个人素质很高,但由于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还需要一定的成长时间。按照“职教20条”要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特殊高技能人才,可放宽学历要求”,这一措施确实能够缓解高职院校教师“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但真正特殊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也深受重用,引进学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有些毕业生仅有3年的企业工作经历,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还远远不够。

三、提升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核心是教师的“双师”素质。在现实条件下,基于产教融合,多措并举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产教融合的提升途径

产教融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它实现了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有机融合。产教融合从宏观到微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产业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物质支撑,高等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了产业要素与教育要素的协同配合;二是企业与学校的融合,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落脚点,企业与学校之间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三是生产与教学的融合,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培养一是紧跟产业技术的发展,以产业技术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师技能提升,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师技能培訓标准,使学校“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并努力成为本专业的技艺高手;二是在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安排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技术革新和技术培训,积极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服务;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校企混编的教学团队,建立企业“大师工作室”,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使校企双方教师在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坚持立德树人的提升理念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而高素质不仅仅是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技能素质,还有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而要培养道德素质过硬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在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过程中,结合行业专业特点,对应企业岗位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师德,从而影响带动学生。一是企业兼职教师,不仅要聘请那些技艺高超的技能大师,更要聘请那些职业道德表现突出的服务标兵、劳动模范(如铁路行业的“火车头奖章”“最美铁路人”等获得者),他们的典型事迹,对学生是最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学校教师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用心体验和掌握企业岗位的作业规范、岗位标准、各项规章制度,将这些“软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思想道德教育,每个“双师型”教师都要成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导师。

(三)坚持多措并举的提升方式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靠一项措施、引进几个人才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坚持多措并举的方针,通过引进、培养、提升,长时间、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全体教师的“双师”素质。

1.在新教师引进工作中,注重引进与学校专业对口的技能型人才。制订落实专业教学人才引进计划,要制订吸引高技能人才的特殊政策,努力引进能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技艺大师、技术标兵,带动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不断提升。

2.重点加强对现职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要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提升目标和计划,学校要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教学实践能力;让教师主持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实训教学项目,使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高。

3.全方位量化考核教师“双师”素质。一是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学经历、参加各类培训、取得的教学业绩等赋予教学积分;二是将教师的实践经历、获取的各种名副其实的证书、取得的各项实践成果以及教师个人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参与企业大赛服务取得的成绩,赋予实践积分,以量化的分数建立“双师”“积分银行”,作为考核评价教师“双师”素质的依据。在提升教师队伍“双师”整体素质的同时,发现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涛,黄礼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9,3(2):104-108.

[2]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双师产教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