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高校非遗文创产品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04-12阮雪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昆曲文创创客

阮雪君

[摘           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非遗文化传承与再设计的背景下,以昆曲為例,结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客校园建设的具体措施,探索非遗昆曲文创产品的传承与创新,阐述高校创客教育的推行载体和理念,为高校的创客教育之路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思路。

[关    键   词]  创客教育;文创产品;非遗文化;昆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12-02

创客教育起源于以亲自动手设计、创造、创新为标志的新文化热潮——创客运动。而其鼓励人们主动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创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思想内核,与强调实际应用、立足企业、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各类大专院校办学思路不谋而合。因此,“创客校园”文化建设在此类型高校中不断发展,尤其与此类型高校中以设计创新活动为载体,成就创意灵感,分享创新成果的设计类专业联系最为紧密。本文试图通过将昆曲为代表的非遗文创创新研究与创客教育相结合,来探讨创客高校非遗传承的发展方向。

一、非遗文创产业的现状

(一)审美外核下的文化内涵缺失

通过对非遗背景下文创设计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产品设计以设计师为主导,利用他们的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非遗文化中选取一个图形,通过抽象与对比、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直接将其转印在一些产品上。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设计师和策划者对这个纹样的内涵典故、民俗信仰等方面无法深入剖析,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保护。如此往复,商家销售的产品往往只是非遗技艺与工艺物化躯壳下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无法满足消费者内心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向往,导致非遗文创设计由于当代审美风潮的变化,无法形成聚合效应。目前单纯依托于表象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堆积而成的设计作品,无法作为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创产品设计的原则,也无法承担非遗文化“成教化,助人伦”之大任。

(二)产品同质化下的品牌文化缺失

目前,我国处于文化创意发展初级阶段,它的典型特征是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原创力不足,产品大同小异,陷入了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西塘、乌镇、同里等,还是粗犷豪迈的北方古镇平遥、碛口、青木川;无论是南京博物院非遗馆,还是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都离不开钥匙扣、明信片、水杯、书签等产品形式,也离不开剪纸、青花瓷、脸谱、中国结等非遗文化。这样的同质化设计痕迹,使消费者购买不到具有地方非遗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购买欲望大幅下降。因此,以地方非遗文化为特色,树立打造区域文创品牌,才能使中国文创产品升入高层次、高质量的台阶。

(三)产学研脱钩下的文创产业链缺失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与高校、非遗传承人间合作发展将成为文创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截至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2046个,但文创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不紧密[1],这正是由于各类型高校没有针对现今中国非遗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造成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本科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不会与具有非遗传承手艺的匠人联合,使其培养的学生不具备文创设计的非遗文化背景;以技术教育为主的专科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艺术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各类高校的学生培养,科学研究无法给非遗文创带来发展动力,导致人才不足,产业链缺失。

二、昆曲文化与文创产品的现状

昆曲这样一个历经了600多年风雨依然绽放光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与时俱进地发展下去,就必须与当代大环境相结合,积极探索保护昆曲文化资源的方法,使昆曲这个历经兴衰的古老剧种得以传承下去。而将其纳入文创产业体系,与实际的文化创意设计产品相结合,将无形的声音文化转换成有形的物质文化,是昆曲特殊的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昆曲文创产品基本都存在审美外核下的文化内涵缺失,产品同质化下的品牌文化缺失,产学研脱钩下的文创产业链缺失等问题。

三、非遗文创创客教育的现状

(一)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设计类师资队伍有待补充

在我国高校教育架构中,以昆曲为代表的非遗文创类教学的师资主要集中于艺术设计学院的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其拥有丰富的设计背景与教学经验,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文创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制作方法。但为了迎合非遗文创产业的市场需求,在进行创客教育初期布局时,艺术类教师往往会出现多专业或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精通、承担创客教育困难的现状,这主要是因为创客理念出现之初就不是单一专业的授课过程,往往还包含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流程、新的商业模式[2]。以昆曲非遗文创创客教育为例,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包括昆曲文创产品设计,还包括昆曲及其产业的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等。因此,在进行昆曲非遗文创创客教育时,需要多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合作教学,才能保证创客教育的实施质量。

(二)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有待完善

现阶段各类高校的非遗文创创客教育缺乏系统的教学改革体系,仅仅是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而没有将创客的思维与文创设计的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相结合,形成体现能力递进、有机衔接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群[3]。以昆曲非遗文创创客教育为例,其合理的教学模式包含三类课程:第一类是面向艺术学科的基础课程,如非遗文化历史,消除学生对设计对象的陌生感;第二类是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技术扩展类课程,文创产品中需应用到的新技术如3D打印、智能控制等;第三类是专业必修课为主的核心课程,其课程设置要进行重构并与创客思维相结合。

(三)具有创客思维的校园文化与机制有待重构

基于昆曲为代表的非遗文创高校创客空间是高校创客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由于目前创客教育在各高校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高校创客空间的补充和建设尤为重要。以昆曲非遗文创为例,首先应在高校中定期举办以昆曲文化为主题的创客沙龙、创客讲座、创客戏剧表演等,充分烘托校园创客文化氛围;利用高校与技术型企业的合作,加强3D打印、智能制造等实验室建设,打造设备齐全、材料多样的创客空间;重视社交媒体的宣传功能,通过社交媒体对昆曲非遗文创的校园作品进行展示,扩大影响力。只有合理地处理对创客教育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及经费投入,才能形成有效的非遗文创创客教育协同体系。

四、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客高校昆曲非遗文创产品的传承与创新

(一)学校的大力倡导

2015年1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建设国内首家“创客校园”,大力发展集创意、设计、制造于一体的“蓝岛创客空间”。蓝岛创客空间建设至今,已开设创客工坊20余个,制作创客作品两千余件。全校大力开展和开发各类创客活动和创客项目,大大激发和促进了師生的创作激情和创作动力。在学校的倡导下,各系部各专业的师生都对创新创造产生浓厚兴趣,并将此兴趣和动力转换成一件件优秀的创客作品。在此趋势和影响下,为昆曲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创造提供了很多思路,在学校的创客工坊里,学生就能将自己的作品变成实物,大大提高了创造热情和能力[4]。

(二)创客教育制度的完善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出一套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系统设计了面向职业教育的“54333”创客教育体系,即“平台+专业+课程+导师+活动”五个基础保障,“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心理健康+创客活动”四维综合评价。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每一个专业中的每一个班级都委任一位正式老师担任班级专业班主任,每学期师生共同推进班级创客活动发展,定时开展班级创客分享班会,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造的魅力。同时,每个学生都需要登录校创客平台填写创客记录,记录自己每学期的创客作品和参加的创客活动。创客平台记录的积分计入学生的学期综合测评中,提升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帮助每个学生“创客”共同成长。这样,昆曲的文创设计也可以在此制度下得到更多关注与发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三)课程体系的健全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师生开发创客类课程,课程申请成功后,可以向全校各专业授课教学。借此可以开发昆曲文创类课程,将昆曲的魅力向更多的师生传递。学院现开设十个专业类22个专业,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艺术设计、通信、物联网、会计等多个专业领域,如果向全校各专业开昆曲文创类课程,那做文创的创意和思路就不仅仅只靠艺术类师生,还可以通过课程推广,收集到更多其他专业师生的创意和想法。由此,专业与专业之间可以进行跨专业合作和发展,取长补短,各专业依据本身的专业性,经过思维碰撞,很可能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创新想法,让昆曲文创的创新得到更大推广与宣传。

(四)创客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我校创客校园建设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教育厅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蓝岛创客空间现为中国创客空间联盟成员、中国创客联盟成员、中国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理事、南京市众创空间联盟常务理事、鼓楼区众创空间联盟理事、Intel合作伙伴、海尔创客实验室成员,先后被省科技厅、市科委、鼓楼区科技局列为省级、市级和区级众创空间,目前正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定期根据课程需要聘请非遗大师进校园,与师生开展近距离交流,从非遗大师的讲座中,师生获得了很多灵感与帮助。同时,在校教师也与众多文创线上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将师生的文创作品做成实物,投入市场销售,让市场检验创作成果[5]。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渐走向衰弱,甚至灭绝。昆曲也正是如此,如何让现在的社会接受并喜欢昆曲文化,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并传承昆曲文化,成为现阶段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难题。所以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需求显得越发重要。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结合高校创客教育模式,为在校师生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交流和分享创客平台,激发师生的创新创造热情和灵感,深入挖掘非遗的潜力,让非遗文创产品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由此探索出一条新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继荣.非遗文创产业创客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7(20):226-227.

[2]王佑镁.当前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20-31,87.

[3]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0-44.

[4]魏旭,华天骅.应用型高校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J].包装工程,2019(7):204-208,223.

[5]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昆曲文创创客
刘力萍文创作品
领略昆曲之美
文创雪糕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铧芯文创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