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

2020-04-12刘莹莹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刘莹莹

摘   要: 本文以建构主义、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阅读课型为例,提出实施策略,助力翻转课堂在我国本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

1.引言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的考验,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深刻感悟到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高效和便捷。翻转课堂就是依靠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完成对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2.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既包括传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特别关注人与社会的统一和协调发展(程晓堂,赵思琦;2016:79-86)。很多人把英语看做一种语言工具,把英语的学习看成一种技能性的学习。只看到了它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不能深刻把握其实质内涵。

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作为基础,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逐步形成的必备的关键能力、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品质尤为重要,主要指学生思维的特点及表现,根本为文化意识。文化意識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学习能力作为条件,指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强化学习效果的能力。

2.2翻转课堂的概念。

本文所提到的“混合式”翻转课堂即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主要围绕三个阶段进行。(1)课前,即信息传递阶段。教师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前制作精悍短小的视频,如情景对话、重难点讲解、文章背景介绍等。也包括关于课程中文章和单词的朗读音频。并将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供学生提前学习和理解,使学生了解语篇大意、建构基础知识思维框架。(2)课中,即吸收内化阶段。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质疑,通过向学生给出的建议,引导协同或反对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课后,即巩固提升阶段。教师应该遵循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的成果及时地给予评价。教师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课堂反馈。

3.翻转课堂的运用意义

基于意识对行为决定的重要影响。教师只有了解其运用意义,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实质内涵,最终强化翻转课堂应用的意识。基于观察经验总结,运用意义分析如下:

3.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5G时代的来临,高速发展的通信网络,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颠覆式的变革,禁止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是违背时代发展规律的。翻转课堂模式主要依靠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能推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使现代英语教育教学实现科学化、数字化。

3.2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减缓教育失衡速度。

对来自不同年级的初中生进行了采访,大多数学生对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上课的这种方式表示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手段比较先进,相对比较轻松,并且教学视频可反复回放、随时暂停。那么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在课前,可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语篇背景故事等以小视频的方式发送给学生,由于翻转课堂重构了学习流程,学生便可以在吸收内化阶段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在如今人人重视教育,家家重金投入的情况下,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集中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所难免。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可以在网络上给学生提供较优质的学习资源,并建立资料库,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3.3促进教学理念落实,增加语言输入机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和理解相应的视频或音频。课前学生积极理解、讨论,增加语言输入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契合。促进“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

3.4丰富学生图式知识,建构知识思维框架。

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有研究发现,大多数读者都可以理解文章的大意,只有文化背景深厚的读者,才能理解文章完整或深层次的意义,因此学生的图式知识就尤为重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激发学生的经验。教师如何激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可将精力集中在阅读前的材料或活动上,以激发学生的先验知识,与翻转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课前向学生发送语篇文化背景、段落赏析、语篇结构等相关视频,学生在脑中建构基本的知识框架。为在课堂上验证想法、提出问题、相互讨论、甚至批判质疑等提供了条件。相对于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在课前发布视频,激活学生的先验知识显得更加高效、生动、充裕、科学。

4.应用现状

翻转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教师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能力较弱。在目前翻转课堂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有些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和设备操作困难的现象。不仅阻碍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进程,而且使一些教师失去了耐心,导致使用同质化的教学内容,视频及课件的制作十分粗糙,没有创意,千篇一律,应付了事等。

(2)教师重视视频制作,忽视课堂引导。翻转课堂的特色是在课前发布教学视频,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预习、准备和理解,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探讨。对翻转课堂的应用来说,技术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把重心放在了课前,在制作视频上花了很多心思。出现了“新药旧瓶装”的现象,打着创新的旗号,却根本无法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翻转课堂主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仅承担着教育者、组织者等角色,还应重视发挥引导的作用,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3)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仍需要时间。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脑中,翻转课堂所蕴含的自由、平等、主动等观念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教师的权威性和优越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习惯了机械记忆、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学生长时间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一时很难改变,使翻转课堂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笔者相信终将会转变,只是时间的问题。

5.翻转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施策略

古德曼将阅读过程称作“一场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当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有适用范围。本文认为将翻转课堂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适当且高效。笔者提出了几点实施措施建议。

5.1以目标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

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巩固,形成了“预习—探讨—理解—巩固”的反复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应以目标为中心,使学生认识到课前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走个过场,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课前目标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的认知标准,例如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Do you think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一阅读材料为例。笔者将本文的课前目标设立为:(1)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读准dangerous、human、believe、disagree等单词的读音和理解其含义。(2)掌握help with、 get bored、 the same as、be able to do sth等短语的含义和用法,并能在适当的情景中使用这些短语。(3)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句型“...think that...will...”“there will be ...”句型,并能讨论未来。(4)你是否同意白博士的观点,机器人能够取代人类。用新学的单词、短语、句型与同学们进行简单的探讨。(5)能够用正确的读音和语调朗读全文并理解全文的意思。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课前目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懂了做”。那么如何使学生知道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大的距离,教师还要以问题为导向。正如亚伦·萨姆斯所言:“作为一名教师,将课本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并不难。但要将课本中的内容概括出好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这就不容易了。”学生根据问题检测自己是否达到课前目标的要求,根据分配的任务实现课前目标。

5.2制定科学教学方案,重视评价学生意义。

课堂是一个既小又复杂的空间,想要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不但要制作新颖的视频,使用先进的技术,还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学生并不是从技术中学习的,通过先进的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长久之计。教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例如在“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这一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的教学流程为:课前预习文章的内容与知识、提出疑问并探讨、课堂上分享体会心得并验证假设、参与有关活动并探讨、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课后巩固与提升。在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要忽视评价的意义,那些英语学习兴趣并不浓厚的学生需要评价促进下一步的学习。

5.3提高技术整合能力,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为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教师应不断提高技术整合能力。将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法有效整合,并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偏重于视频或课件的制作,忽视学科教学的内容,会将翻转课堂教学引入误区。教师要从教育的最根本出發,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英语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体悟西方文化的美好与神圣,还要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英语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也是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生根发芽的重要条件之一。

5.4组织适当课堂活动,增加语言输入机会。

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辩论赛、小组讨论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生的表现判断课前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在活动进行中,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既不能否定学生的某些想法,又要及时介入,帮助解决问题。学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就是一种语言的输入。根据其他同学的理解与表达,学生可以对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或提出质疑。因此,在吸收内化阶段,组织活动尤为重要。

6.结语

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只要学生认真思考、勇于提问、勤于练习,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当然还需要教育人士提出宝贵的建议,使翻转课堂模式能够在我国本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堂,赵思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康惠中.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微探[J].阅读写作,2015(5):127.

[4]王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90):163-164.

[5]王蔷.从综合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英语教师,2015(16):6-7.

[6]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108-115.

[7]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1-16.

[8]张燕,卢广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106-108.

[9]周晓琴.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及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8(46):43-45.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