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大学英语课堂口语学习同伴支架研究

2020-04-12张韵菲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张韵菲

摘   要: 本文考察了陆军工程大学大学英语课堂口语学习中的同伴支架情况,发现如下几点: (1)英语课堂口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同伴支架现象。(2)同伴支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词汇、提供观点、纠正错误表达这3个语言方面,以及提高参与度、简化任务、维持既定目标、提供情感支持这4个非语言方面,尤其是后者,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军校学员的特色。(3)教员应充分考虑军校学员的特征,更多地鼓励学员使用语言支架,兼顾表达参与度及表达质量。

关键詞: 同伴支架   口语学习   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军外语人才的培养重视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口语产出能力的培养。为了回应我军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研究基于二语习得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支架理论,针对具有特殊身份背景与心理倾向的军校学员,深入研究其口语产出能力培养过程的支架效度与最佳支架机制。

二、文献综述

(一)支架概念溯源。支架隐喻与维果斯基(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息息相关。Vygotsky(1978)首创最近发展区假说,用于描述儿童认知发育过程。维果斯基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为学生当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学生通过学习可能达到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即两种能力之间的差距。他认为,教学活动应聚焦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挥潜能,跨越最近发展区,攀升至新的水平,并重复这一过程,不断进步。

美国教育学家Bruner(1985)最早提出“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指教师通过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掌握并内化所学习的知识,继而投入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在语言学习领域,Van Lier(2004)指出支架具备六个特点:1)连续性(反复发生);2)宽容性(维持挑战性,允许犯错误);3)交互性(相互参与和相互支持);4)变通性(支架的支持取决于学习者的反应,可以添加、更改元素,删除、重复等);5)权宜性:随着学习者技能提升、自信心增强,任务随之调整;6)自然性(参与者之间的交流非强制,处于自然状态)。国内二语习得学界对支架及各个维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皆有研究。比如,张维民、武和平(2013)阐述了支架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彭元玲(2008)探讨了E-learning环境中的支架应用;刘艳、江琴娣(2017)探讨了支架教学在学习障碍领域的作用。

(二)二语习得领域的同伴支架研究。大量研究发现,同伴支架能够积极促进学习者的二语能力发展。支架的概念与内涵不断得到拓展。Kowal & Swain等(1997)研究认为,同伴之间的支架能够提高语言的流畅性,即便是程度较差的学习者也能有意识地为程度较高的同伴提供帮助。Nguyen(2013)研究了学生在共同执行口头演示任务中展现出来的六种同伴支架形式:工作量分担、思想和资源汇总、技术支持、同伴反馈、回答问题时的协助及情感支撑。Puntambekar和Kolodner(2005)提出了“分布式支架”(distributed scaffolding)的概念,指学生需要的支持,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徐锦芬(2016)的研究表明,同伴支架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对话中;同伴支架作用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提高参与度、提供词汇、提供观点、纠正错误表达、简化任务、维持既定目标、控制挫败感。杨甲睿,张洁(2007)的研究表明支架能够起到情感支持的作用;张秀芹,贺玉珍(2018)的研究表明,在网络文本互动中,同伴支架能有效地推动小组讨论顺利进行,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提高学习自信心。朱妮娅(2018),郑珺(2018)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同伴支架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报告质量。

本研究旨在了解军校学员在完成协作式口语产出任务时如何互相提供支架,以及他们如何在整个任务过程中受益于同伴的支架。

三、研究问题、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一是军校学员在口语课堂上同伴支架使用的情况如何?二是如何改善军校学员口语习得中同伴支架的使用?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陆军工程大学本科生一年级的两个自然班,共50个学生,分为10个5人小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良好,具备基础听说能力。两个班在教材、学时、教学内容与进度及授课方式等方面保持同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设计的任务均为话题讨论,话题来自陆军工程大学大学英语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在这些任务中,小组成员就指定话题展开预计共6次讨论。我们将对语料进行定量研究为主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定性的讨论。此外,小组成员还被要求记录参与讨论的过程及想法,做反思性总结,并接受后续访谈。

四、数据收集

本研究开展6次话题讨论,由学生自备手机完成录音。共获得语料60份,每份录音10分钟左右,共计约600分钟。首先找出含有同伴支架的录音片段,然后对含有同伴支架的语言片段进行标记,统计各类支架出现的频率及占总支架数量的百分比。

五、结果与讨论

(一)同伴支架使用统计。我们收集到共60份录音,总计600分钟,转写统计后得出同伴支架语言片段176个。进一步具体量化后,发现支架主要有7种作用(表1):提高参与度(42.6%)、提供词汇(19.8%)、提供观点(14.7%)、纠正错误表达(8%)、简化任务(3.4%)、维持既定目标(4.5%)和提供情感支持(7%)。

(二)同伴支架作用。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对口语学习中的同伴支架作用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同伴支架的作用体现在7个方面,即提供词汇、提供观点、纠正错误表达、提高参与度、简化任务、维持既定目标、提供情感支持,其中语言技能支架3项,包括提供词汇、提供观点、纠正错误,共占42.5%,非语言技能支架4项,即提高参与度、简化任务、维持既定目标和提供情感支持,共占57.5%。

(2)比较相关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在军校英语课堂的口语学习中,同伴支架作用与一般高校口语课堂情况相当。但差别也不容忽视,其中,非语言类同伴支架在军校学员口语学习中使用更多。例如,在徐锦芬(2016)针对某一般高校的口语学习同伴支架研究中,语言类支架占比60.5%,非语言类支架占39.5%,与本研究的数据有一定的差异。

(3)在所有的同伴支架项目中,占比最高的是提高参与度,达42.6%,近乎一半。较徐锦芬(2016)的该项数据相比,高出12.4%。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军校学员更强的团队合作意愿。

(4)小组成员的反思性总结及访谈揭示了非语言技能支架在同伴支架中占比相对较高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小组成员表示,作为军校学员,平时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缺少活泼的一面,这一点体现在平时的英语口语教学中。但由于得到同伴的多维度支持,自己的参与意愿有了不小提升,并认为在这样的互助氛围中,自己的口语会随着练习量的增加而得到较快的提升。

六、结语

本研究考察了陆军工程大学大学英语课堂口语学习中的同伴支架情况。研究发现:(1)同伴支架普遍存在于军校英语课堂口语学习互动之中;(2)同伴支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语言支持方面:提供词汇、提供观点、纠正错误表达,以及4个非语言支持方面:提高参与度、简化任务、维持既定目标、提供情感支持,尤其体现在后者,对小组互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3)考虑到军校学员的特征,教员在鼓励学员互相给予非语言支架的同时,更多考虑语言支架的使用,兼顾表达参与度及表达质量,更好地提高军校学员的口语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B J Vygotsky: A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A]. In J Wertsch (ed.)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Vygotskian Perspectives[C].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Nguyen, M Hue. EFL Students Reflections on Peer Scaffolding in Making a Collaborative Oral Presentation[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3,6(4).

[3]Kowal M & Swain M.  From Semantic to Syntactic Processing: How Can We Promote It in  the Immersion Classroom?[A] In K Johnson & M Swain (eds). 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284-309.

[4]Puntambekar S & J L Kolodner. Toward Implementing Distributed Scaffolding: Helping  Students Learn Science by Design[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05 (2):185 -217.

[5]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6]贾光茂,方宗祥.激活最近发展区: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及同伴支架作用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3):84-87.

[7]李丹丽.二语课堂互动话语中教师“支架”的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04):572-584+641.

[8]刘萍,张雪梅.国外课堂互动中教师支架研究述评(1984-2017)[J].外语界,2018(6).

[9]刘艳,江琴娣.支架教学在学习障碍领域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7(12):33-38.

[10]彭元玲.“支架”理论在E-learning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1):138-141.

[11]王雪晴,庄秀华,张静.远程语言教学中教师支架构建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3):122-124.

[12]徐锦芬.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1).

[13]杨甲睿,张洁.支架教学之情感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56-60.

[14]张维民,武和平.英语阅读课中的支架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15(02):50-54.

[15]张秀芹,贺玉珍.网络实时文本交际互动中的同伴支架研究——与课堂互动相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04).

[16]赵江.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支架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8(04):92-93.

[17]鄭珺.探析同伴支架对英语口语的作用[J].当代教研论坛,2018(01).

[18]朱妮娅.生态课堂教学对小组口语报告质量的作用——以同伴支架的运用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01).

本文受到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教育教学课题“面向军校学员口语产出的支架研究”资助。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长短句如何有效拆分理解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