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

2020-04-12张瀚尹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任务驱动

张瀚尹

摘   要: 近年来任务驱动法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热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得越来越多。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为研究对象,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中的运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统编版教材   活动探究

目前“任务驱动”属于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法,理论基础在于建构主义。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以多个具体任务为中心点,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种特点:第一,知识蕴于任务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知识;第二,教师通常指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完成;第三,学生在完成规定的任务时,需要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第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进行操作类知识与技能教授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必备条件包含四个方面。实施的首要前提是一个对于学生有着驱动性的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时,第一步将明确的任务呈现给学生。其次,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成果。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之后,学生最终要掌握概念、规则和方法,并且熟练运用。再次,任务驱动教学非常强调合作,学生之间合作,分组承担相应任务,达到共赢。最后,学习活动需要将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编版“活动探究”单元这一次有了新的设计,包括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任务模块,需要学生调动阅读策略、言语策略和写作策略,还要具备丰富的搜集资源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应当提前为以下几个问题做好准备:首先,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化。任务驱动模式强调学习方法应当从原来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将由教学的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合理掌控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对于教学时间的控制能力,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任务的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任务设计,驱动教学的实施效果也取决于此,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应当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要关注知识的系统性。任务驱动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定过程考虑系统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如果以后学生未来学习中遇到了没有涉及过的知识或技能,也许就可以通过探究解决。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活动搜索”单元的设计与知识体系的要求非常吻合。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三个任务:阅读新闻、新闻的采访和撰写新闻。这三个任务属于同一知识系统。二是“任务”设计具有一定的级别,难度级别应适当。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及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以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及学习兴趣等为基础,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到内的原则,始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把兴趣作为主线,把实用作为载体,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方法主要基于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需求设计中等难度的任务。设计任务应具有层次性和渐变性。阅读、采访和撰写新闻是逐渐增加任务难度的过程。三是“任务”的设计要着重考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方式。作为指导者,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并且提供指导,避免绕路,使學生的自主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四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在任务设计时应当考虑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可以在任务中设计“可扩展点”,使任务变得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创造。完成任务只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可以依照任务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任务的“扩展点”作为跳板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挥与完善。

二、任务驱动法下的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和流程图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布置任务,以实际问题为主要原则的教学方法。完成任务驱动教学后,学生能够掌握并熟悉相关的概念、规则及学习方法。根据语文教学目标分类系统来看,语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语文能力和价值标准。语文能力包含语文技能和语文知识。其中语文技能可以分为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两类,具体可划分为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活动探究”单元涉及语文“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其中包含语文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①。选择任务驱动法教授“活动探究”单元具有可行性。

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语文活动探究单元中,第一步是教师设计任务,任务是依据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本及学生学情的分析和把握设计的。第二步是单元目标的制定,其中包括单元的总体目标及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最后一步是计划单元课程的教学。此后,教师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对每位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监视。教师制定单元教学评估标准,依此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提高。

三、统编语文教材八上教学为例

(一)总体情况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11版〉》在阅读上对7年级—9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学生应当掌握阅读新闻及说明文类文章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在口语交际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希望学生能够讨论问题,积极发言,能够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表达看法和见解。在写作方面要求学生具有简单写议论性文章的能力,并且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

2.教材情况分析

与原来的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版教科书重新设计了口语交际教学环节,即现在的“活动教学”单元。“活动搜索”单元以任务为轴,以阅读为起点,集合了阅读、写作、口头交际,以及数据收集、活动计划、实地考察和其他项目,形成了一个全面的实践系统,读写交互,听说整合,从课上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基本的设计方案是:文本学习—活动探索—动手写作。“活动探究”中的单元训练非常适合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单元的总体教学设计以教师整体掌握单元知识为前提。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共包含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分布于八年级及九年级课本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即“活动探究”,探究目标为“新闻”。单元简介中的活动任务列表列出了三个主要任务:阅读新闻、新闻采访和撰写新闻。这三个任务包括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

3.学生学情分析

八年级相较于七年级,学生最大的改变是思维逐步由形象过渡为抽象。因此,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活动探究”,正是对应了这个该变化,学习内容不仅是阅读理解新闻文章,还包括新闻采访一类的口语交际教学和新闻写作。

从语文知识定位来看,本单元教学要了解所选新闻作品的内容,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还要学习新闻阅读策略。八年级教材知识安排和七年级比起来,更加侧重于实用类文本的学习,更加注重阅读策略教学。

(二)分析任务:确定单元主题

统编版教科书的编写改变了原有教科书单元编写模糊的局面,采用双线组织单位结构。阅读单元的组成考虑两条线索:人文主题和语言元素,并努力实现两者的协调和融合,增强语文学习的包容性和实用性。

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教学主题明确。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主题是新闻教学,共分成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大教学板块,学生的学习任务明确。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阅读新闻,如何在新闻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还要学习了解新闻的构成要素。新闻采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新闻采访,能够独立写一则消息。本单元教学任务明确,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了二者的统一。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将单元任务分割,呈现一个清晰的任务清单。

(三)呈现任务:制定单元目标

制定单元目标,教师要能够对本单元任务进行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什么,能够传达给学生清晰的任务清单。分析单元教学的重难点,能够预设学生学习会在哪些方面遇到困难。

1.本单元总体目标任务

本单元活动任务单提出的目标为了解常见的新闻体裁及各自的特点。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是怎样的?尝试写新闻。通过学习,对新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任务一:新闻阅读。学习阅读各种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比如消息、新闻特写、新闻通讯等,认识到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新闻的方式;养成学生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够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任务二: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制定报告主题,拟订采访计划,撰写采访大纲,将学生分组进行采访练习并收集新闻材料。

任务三:新闻写作。有三种类型任务:(1)必做任务,每个学生完成一条消息的写作。(2)每个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的其中一个项目,例如撰写新闻特写或新闻通讯。(3)将作品以小组形式或全班形式整理为报纸或新闻页面。

2.单元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归纳本单元总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阻碍,需要教师反复点拨。

以新闻教学为主题的单元,教学重点应该设置为任务一,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教学难点设置为任务二、三,如何把握新闻采访语言特点,如何规范写作一则消息。

(四)完成任务:规划单元教学过程

1.分配教学时间

本单元包括三大任务板块。新闻阅读包含四课教读课文,其中《消息两则》《首届诺贝尔》建议用两课时,因为学生是第一次系统学习阅读新闻文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天海——目击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陆》建议用一课时,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后两节课的学习应该比较容易。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建议用三课时。

2.安排单元教学活动

通过制定单元目标,学生可以认识到本单元主要的三个教学任务:新闻阅读、采访、写作。从学习内容来看,三者之间是递進关系,学习难度由浅入深。因此,总体的教学活动首先应该是通过四课的学习,掌握新闻的基本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和作者所表达的鲜明的情感。任务一是夯实基础,打好基础。任务二是新闻采访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班级中召开采访选题会,确立报道主题,制订小组的采访方案。最后每位同学应当根据“任务二”中自己整理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在整个任务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必要时给予帮助。

3.布置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主要是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布置。作业布置首先要具有针对性,其次作业要少而精,最后作业形式要具有灵活性。

以本“活动探究”单元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作业一为阅读一篇正规新闻文章,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并说出文章的主要观点,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业二采访家长录音并写一则消息。作业难度适中,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五)设计单元教学评价(评价任务)

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并进行综合评估。更改评估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以便教师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可以用作主要方法,诊断性评价可以用作辅助方法。诊断评价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采用有效的教学计划之前,先判断学生是否准备就绪。在开始新课程之前,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诊断评估,并了解当前知识水平。形成性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获得的结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策略和方法,以及一段时间内的情绪态度进行的评价。

本单元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师生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尤其关注学生在任务二中的表现。自评价是学生对自己本阶段学习成果的自认知,根据学生的自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定位,更好地给出反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目前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效果较好。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深入研究教材,与当下流行的实用教学方法相结合,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引导地位,作为学习任务的派发者对学习过程起动态监测作用,使处于学习主体地位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作用。

注释:

①吴红耘,皮连生.试论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类及其教学含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3).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参考文献:

[1]吴红耘,皮连生.试论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类及其教学含义[J].教育研究实验,2011(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纪丽萍.任务驱动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学科教学与成才研究,2020(03).

[4]周洋.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的有效设计[J].辽宁教育,2020(2).

猜你喜欢

统编版教材任务驱动
聚焦教材“切入点”层层推进语用力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