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

2020-04-12朱传华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互联网+

朱传华

摘   要: 学前教育是初始教育,当下幼教机构急需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高校课程教学方式影响学前教育教师的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格局,使教学多维发展,信息交互呈现出全天候、广泛性的特点,接触知识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

关键词: 互联网   学前教育   课程改革

近年来面对如今学生数量增加态势,教师行业师资力量出现较大缺口,幼儿教师需求量逐渐增加。基于此实际状况,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环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制于时间、空间,可利用多种电子设备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学习交流可以是全天候、随时进行的。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面临比前人更多变的环境,显然需要更加全面多维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固定的知识,更要随时补充流动性内容。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

1.教学方式不够契合实际需求。

学前教育机构愈来愈重视幼儿多种能力同步发展,意味着幼师需要更高的素质与知识技能,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依然采取固定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传授知识技能。没有考虑结合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特征,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步伐。

在单方面枯燥输出教学模式下,学生自然难以全部掌握相关知识,形成长期记忆,将知识技能内化。学前教育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处于现实状况中的幼师通常情况下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应对多变的幼儿难题,牢记符合应试标准的统一方法的模板化方法,面对突发状况,往往无法变通。

2.能力评估不够科学。

当前,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能力评估尚不够全面与科学。这样做虽然速成、省心,但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实际学习水准与操作能力。基于应试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无法成才,面对复杂多变的幼儿教学,易陷入固定思维,难以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利用好“互联网”的必要性

如今,家长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愈来愈重视,市场上早教机构呈现井喷式增长,加上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实践型学科,要求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时考虑多方面因素。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往往具备多项技能,在掌握基础育儿教养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思维与感兴趣的内容,定制与丰富能力图谱,涉猎其他知识领域。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微课、慕课这类形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教学更具灵活性,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内容,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三、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思路

1.更新教育理念,培育具备创新力的人才。

时代在进步,幼儿教育专业亦应该同步发展,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革新传统教育理念。完全以应试为目的、为基准的时代已然过去,当下的幼儿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管好幼儿的托管师,在闲暇时间帮忙照看孩子。在接受相应学前教育相关知识,习得幼儿教育基础技能之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出思考。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学,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往往会做出一些成年人眼中“出格”甚至无法理解的事情,倘若照搬书本知识,不针对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则恐怕难以解决这类问题。因此,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人才不只要具备基础学前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更要形成站在幼儿角度解析具体问题的创新型思维,从更高的层次全面理解幼儿的所需所感所想,及幼儿之所及,念幼儿之所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传授相应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相应考试外,更要让学生在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思考、策划、主动学习,所谓的知识理论不是目的,只是建构整体知识的途径;说到全面的素质培养,即要求学前教育人才,不仅掌握课程所要求的,更要着眼全局,培育多项技能。

2.完善课程体系,以实践内化知识技能。

教学倘若一股脑儿地从满足教育机构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出发,追求速成,越多越好,那么培育出的学生往往精于理论知识,在实际幼儿教学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学生更因为屡屡受挫,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不仅要追求量,更要将“质”摆在第一位。

四、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柄利刃

“互联网+”具备资料共享、信息沟通、數据交互、碎片学习等优势。传统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一时间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内容、形形色色的视频案例,可供教师筛选比较,导致教师的教学更便利,更利于学生吸收知识,提高综合技能。

具体来说,可以先让学生找寻课程相关的媒体资源,提前预习,在学到具体某一项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应实际案例视频予以讲解分析,让学生深入洞察实际问题,学会自主思考。幼儿教师作为他们的启蒙者,需要尽可能多地展现不同学科的魅力,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教师掌握多项能力,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具体来讲,要做到:

第一,基于课程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尽可能地引入新方法、新技术,利用“互联网+”优化与改善课程,使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学生主导型课程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改变以往的被动式教学,重点关注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需要按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视频资源的筛选,其次在班级内建立小组学习讨论制,每位小组成员可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幼儿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细致的剖析,引导学生深入洞察问题背后的原因,思考实际解决方法。第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与现实接轨,与实事相合。幼儿教学问题是现实的问题,更是变化的,因此学生应具备“以变应变”的能力,教学素材的选择更是如此,所选的素材应尽量与课程贴合,与实际问题相贴合,具备实用性与真实可操作性,在时效性上尽量以当下发生的为主,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共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讨论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更可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重点关注社会幼儿相关新闻,设置每月每季度,将幼儿相关热点新闻单独拎出来,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第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以往单一课堂教学区域限制,学习空间从单一的课堂拓宽到全天候全区域,在不能实地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线上教学,让学生线上同步学习,只要学生手中拥有联网的电子设备,教师即可在线上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随时随地可与教师交流,教师更可利用互联数据纪录与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诚然,互联网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好处,但每样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更是一柄双刃剑,如未妥善利用,則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人才的培养。互联网的普及使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使用网络,同时我们需注意到互联网的开放性与用户的隐匿性,互联网是开放的,注定是低门槛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注定会出现劣质的甚至虚假的新闻,大学生思想体系尚未构建成熟,面对网络上的信息有时无法正确辨别。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需要事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辨别真实信息的基础判断力,不要轻易被网络的错误信息所影响与误导,了解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高网络信息筛选辨别力,向学生分享教学与生活经验,面对时事热点,首先要筛选,不轻易下判断,更不可为了追求课堂讨论热度,急忙选择热点新闻,放到教学台面上定调子,这样做容易曲解社会问题,更会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理应掌握好“互联网+”的度,利用丰富的音频、视频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多维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弃传统教学于不顾,当“甩手掌柜”,教师要明确“互联网+”只是实现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并非全部,一味地选择互联网工具教学,容易使知识碎片化,学生无法消化。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准则与坚持,在遵循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反馈、建议,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及深层次讲解,妥善适当地应用互联网手段开展教学,结合课本进行深层次讲解。

教师一方面需要通过互联网将书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即充当好“导游”的角色,引导学生逐步认知基础理论与技能,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联网打造记录学生学习成效的数据库,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等数据建立电子档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其中数据评价应包含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堂汇报、线上学习参与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后期可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并形成教学反馈,了解具体学习情况。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是必需的,一方面互联网为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利用互联网上的媒体资源展开更广泛的教学,更契合时代所需的教学创新,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学到丰富的知识,拓展思维,逐渐形成知识框架。另一方面许多学前教育机构已经普及了互联网多媒体课程,拥有了自己的云端课程,采用远程的教学方法实现数字化教学。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家长能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及时联系幼儿教师,咨询解决方法,因此,在培育幼儿教师时引入互联网相应技术手段,是为了让幼儿教师更好地摸透知悉新型手段,以便未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实施教学,激发幼儿思维。

参考文献:

[1]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3).

[2]周海涛,胡万山.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学课程变革的历程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8(4).

[3]赖天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1).

[4]王卫杰,张娣,陈新民.问题导向式学习和项目导向式学习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9).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基于项目化教学理论》,课题批准号:16A20Q1YC175。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互联网+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