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微

2020-04-12靳亮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挑战高职

靳亮

摘   要: 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行中,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灵活运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了解校企合作带来的不足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教育管理措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   学生教育管理   挑战

与其他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相比,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校企合作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能够在学生实习前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实习教育管理措施,优化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在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缩短学生的适应期,为学生日后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创造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型人才需求的最佳教学模式。在校企模式的应用下,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也可以让高职院校在培养教育人才的过程中适时根据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还可以让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能力,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另外,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认识企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顶岗实习,增加工作经验,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在学习中有所调整,更好地发展自己。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顶岗设计不具备针对性

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实习时,通常只考虑企业提供的经济待遇,未能充分考虑其是否与学生的专业相契合,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后产生较大的落差感。在专业不对口的企业中实习,学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无法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习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逐渐失去学习信心。高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在完成实习后,学生需要返回学校考试,完成实习报告的总结与撰写。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因表现较好已经提前就业;有些学生因无法适应岗位而选择离职,回家寻找新的工作;有些学生完成实习后,不愿留在实习岗位,而是回家挑选工作。因此,完成实习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较少,无法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刚开始实习时,学生需要完成实习周志、日志及实习报告等;实习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交流、成绩评定,但往往因时间有限而简单收场,学生无法梳理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无法将实践内容上升到理性层面,无法真正实现查缺补漏。

(三)学生的认知出现失调

刚实习时,学生难免会担心和迷茫,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另有目的,担心自己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学生存在的这些心理会影响到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吃住标准,对新员工的待遇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不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学生,将会产生不安感,甚至出现一些较为极端的行为。如果有些学生看不惯企业的不良风气,心理不够平衡,又无法得到及时疏导,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四)学生的职业意识较差

部分学生由于在学校散漫惯了导致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散漫。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重视,学生习惯了学校的自由教育模式。因此,在实习单位缺乏职业纪律意识,不能够迅速适应工作中的制度要求,不按时到岗,上班随意,使得企业单位难以管理。而且,教师的定期巡视指导流于形式,使得学生没有纪律。

(五)实习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运用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在管理、思想及建设方面仍不够完善,认为让学生去实习即可。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让学校的管理更加困难,学生工作较辛苦,企业也经常抱怨。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往往借助网络、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难以灵活利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针对一些集中组织的实习队伍,学校会为其安排带队教师,但是对于一些较零散的实习生,却未能为其配备专门的教师。有些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无法正确看待岗位分配,无法灵活应对实习中遇到的挫折,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三、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对策

在校企合作中,如果未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影响工作与学习[1](128)。针对此类问题,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与顺利实习。

(一)给学生以正确的思想观念

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在良好的合作下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实现共赢局面,使企业与学生进行合作。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建构良好的管理模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学生能够积极稳定地就业,拥有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念。高职院校可以适时请专家过去讲堂,也可以请企业优秀人才以沟通交流的模式举办讲座等,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就业知识,改善学生的思想观念。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在企业发展较好的毕业生到学校进行就业分享及知识讲座,并且在讲解过程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弟学妹们对于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就业有正确的认识,通过专业的交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重视实习前的教育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实习超过半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尽快适应岗位,还需要实现员工与学生双重身份的灵活转换。要想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的适应期,学校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岗前教育,保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内容较详细,改变学生对实习的认知和了解。

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即职责权利教育、目的教育及安全教育[2](91)。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实习期间,自己将会拥有两种身份,要接受来自学校及企业的双重管理,学生需要正确看待岗位与企业,缩短适应期。企业需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精神、职业态度,明确企业的相关规定,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以企业的企业文化为例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等。在学生在学校期间,院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讲课,向学生普及一些企业文化,可以是企业理念、企业的环境建设、企业精神、企业制度等。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还可以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方向和规划,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校园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有更好的就业观念,以后走上社会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建立健全的实习教育管理制度

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安全教育制度,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要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高职院校在学生上岗前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法》和《合同法》及相关民法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解保障自己权益的知识,明确自己在实习期间应当有的合法权益,避免在实习工作期间因无知而遭受侵权等安全问题。企业和学校要签订“校企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安全。企业要履行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薪酬待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义务,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待遇,依据法律予以一定的保障,使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学生的基础权益。

如果仅靠企业方面的教育,或者仅靠学校方面的教育,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与教育效果[3](55)。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实现校企家的三级联动机制,即企业、学校及家庭能够明确实习的目的,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需要获得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从三个方面出发做好实习管理工作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三方需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还需要各司其职。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企业可以邀请学校安排学生观看和体验优化改革中的创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学校可以阶段性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在家庭里,父母要多鼓励学生了解和实践。

(四)优化和完善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从过程的角度出发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学校需要让各个部门了解自己的职责,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真正实现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明确辅导员与实习指导老师的职责,不仅需要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岗位,有效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4](138-139)。学校需要为学生安排实习教师,保证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开展挫折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实习中的问题和挫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第二,优化督导运行机制。学校需要构建良好的督导运行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学校需要构建每周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机制,学校与企业需要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企业需要反馈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需要定期到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利用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能够在实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实现综合素养的稳步提升[5](117-118)。

(五)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顶岗实习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5](117-118)。考核的主体有两个,分别是学校和企业,二者需要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标准,实现全过程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学校需要运用实习学分制,评定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成绩需要由学校的责任教师及企业共同评定,责任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填写教师任务书,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己的指导过程记录下来,并将其作为实习考核的重要依据[6](112-114)。企业导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阶段考核,另一个是企业导师指导书,考察和了解学生的工作状态、出勤情况、工作能力、工作完成量及工作总结等,还需要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全面评价[2](91)。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校企合作模式的好处不言而喻,在明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向上也很重要。但其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学校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措施,从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实习前教育、实习教育等方面入手,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3](55)。

参考文献:

[1]袁昊.浅析高职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模式[C].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2]时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

[3]张煜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背景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0).

[4]宋星滺.浅析高职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文学教育(下),2018(03).

[5]徐松,沙春羽.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J].遼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6]吴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J].西部学刊,2019(14).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挑战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