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20-04-12胡文俊王凤民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

胡文俊 王凤民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以课堂为载体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法律职业伦理价值规范,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尤为重要。应当从转变教学理念、融合教学内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等方面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面向有效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成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律职业伦理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命题。由过去的思政课题主渠道转向“课程思政”,逐步构建全员育人体系。专业课程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情感价值观的传递。

一、法律职业伦理的价值规范

法律职业伦理基本准则是调节法律职业内部关系及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评价法律职业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由此确定出法律职业伦理规的基本价值,对构建国家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法律职业伦理的价值规范中包含了正义、平等、独立、效率、诚信、清廉、礼仪等,体现了法律职业伦理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正义是与法律密切相连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正义规范是法律职业伦理的最高规范。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法律职业人要恪守独立、保持客观公正,不受事实和法律以外因素的干扰,做出公正独立的判断,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效率规范要求法律职业者勤勉尽责,与秩序正义和自由一样,效率也是社会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一个良好的社会必须是有秩序的社会、自由的社会、公正的社会,也必须是高效率的社会[1](217)。平等是指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人,即所有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人都不享有法外特权。因此,平等规范要求法律职业人做到公正、中立、平等对待法律主体。诚信规范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是一切秩序之本。

二、法律职业伦理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蕴

法律职业伦理价值规范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方面理解可以高度概括为24个字。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最高层次的,蕴含着法律职业者最崇高的价值追求;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涵盖了法律职业伦理中正义、平等、独立、效率等价值规范;个人行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了法律职业伦理中的诚信、清廉、礼仪等价值规范。

(一)法律职业伦理基本价值规范蕴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规范人民道德行为,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塑造,最终形成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是在国家、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文化共识。但这种共识是蕴含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各类文化价值观和精神观念之中的,这种共识的达成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反复训练引导教育才能形成。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公平正义、自由、法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价值观涵盖了法律职业伦理中最基本的价值规范,也是法律职业作为社会行业的一部分,是其职业价值规范在社会共识中的体现。

(二)法律职业伦理基本价值规范遵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律职业的最高品格是公平、公正,公正,对法律职业者而言,既是执法的技术问题,更是一种道德要求,涵盖了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建设和追求是一致的。社会的公平正义是通过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职业者追求和践行公平公正实现的。作为法律职业者法律职业伦理价值关注的是如何展示法律公正的必然信念也就是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与正义[2](95-103)。法律职业者的根本任务是忠于宪法和法律,务必使其能够公正、无畏、无私、无偏见地适用法律。对于法律职业者个人而言,职业伦理的规范体现在效率、勤奋、廉洁、礼仪等方面。保持职业操守,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表现为勤奋、诚信、廉洁、效率。无疑体现出这种追求或者说价值规范必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三、有效发挥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课程思政作用的途径

当今法学教育除应符合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理念,崇尚和献身法治的精神,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忠于法律和维护法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当前法律职业伦理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被教育部列为法学18门A类必修课之一,一改过去依赖一般的政治和德育教育。因此,更要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落实立德树人等,发挥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

(一)在教学理念上采取“双体教学”

所谓“双体教学”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尤其在思政教育方面,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教育效果不显著,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认知疲劳和反感。在法律职业伦理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可以有效把握学习方向、把控课堂传授的知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获得感,更有利于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转为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对社会意识形态不仅要让学生认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同并践行和维护。在教学理念上采取“双体教学”,避免只尊重学生而忽视教师主导地位的情况,因为这一情况对“课程思政”有副作用。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3](108)教师主导地位不能丢,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导,就不能保证课堂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在教学内容上相互融合内化

“内化”是一个心理学界广泛应用的概念,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转化,即将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置于个体意识之内[4](269)。在实践探索中,高校应当通过文化熏陶、教学启迪、教师示范、实践体验等途径,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法律职业的伦理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内化为法律职业者自身品格的一部分[5](121-127)。将法律伦理的具体论述灌输给法律职业者,是不能解决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问题的。法律职业伦理内化的途径,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把法律职业的伦理要求变成法律职业者的自觉意识。法律职业伦理基本价值规范本身蕴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为法律伦理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有利于增强课堂思政效果,让专业课程的讲授成为潜移默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课堂,避免因传统生搬硬套的家长式作风的说教思政课堂教育而引起的反作用。

(三)教学形式上结合时代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提供的文本及主讲为主。新时代,社会知识和信息大爆炸,进入了信息大数据时代,网络改变了高等教育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向以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对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来说,本身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纯粹伦理学的知识点理解,另一方面是在理解和认知基层上认同并转化进入自身的从业和实践中[6](49-60)。要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应用最新的案例教学和利用网络直播观看法院审判等。

(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教育工作都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进行,立德树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立德是要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人是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只有两者有机结合,以德为先以才为本,才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习近平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讲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6](49-60)必须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融入思想价值引领[7](21-24)。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贯彻落实“立德樹人”根本宗旨既是内在学科要求又是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需要。

四、结语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高校积极探索有效路径。自觉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有机统一,以此筑牢立德之魂,坚守育人之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日常行为规范,加强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操守,提高品行修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燕.论法律职业伦理道德责任的价值基础[J].法学,2018(01).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李本森.法律职业伦理(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储常连,莫灿灿.“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未来走向[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4).

[6]曲玉梁.论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J].法学,2019(06).

[7]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工程学院质量工程项目“课程思政——法律职业伦理”(项目编号:E3600111)研究成果;福建工程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工程法律与伦理”(项目编号:SZK-20204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