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2020-04-12王萌翟红华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王萌 翟红华

摘   要: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山东济宁新派方言的单字调,通过Praat语音分析软件和SPSS软件分析济宁任城区4位发音人的160个语料,计算得出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的调型和调值,与济宁老派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济宁新派方言的调型和调值分别为:阴平是23的低升调,阳平是42的高降调,上声调是32的低降调,去声调是21的降调;与老派方言相比,阳平调未发生改变,其他调值和调型均发生变化;新派方言的去声向普通话靠近。

关键词: 济宁新派方言   实验语音学   单字调

1.引言

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文化底蕴深厚,数千年文明史的沉淀,语言特点显著浓厚,属于我国七大方言区的北方方言。钱曾怡先生(2001a:13)在《汉语官话研究》中指出济宁市及下属多个县市区(兖州区、曲阜市、汶上县、泗水县、金乡县、鱼台县、邹城县、微山县和嘉祥县)均属于中原官话的蔡鲁片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指出济宁方言属于使用人口较多的中原官话,且在原鲁国方言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是济宁本地人历代使用的语言。

单字调的声调格局是静态的分析,是声调研究的基础形式,是考察各种声调变化的起点(石锋,2010)。方言单字调数目、调层和调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方言的个性特征。研究一种方言单字调的变化更容易了解这门方言。济宁方言同普通话一样,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保留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平上去声,平声分阴阳,没有入声。在调值上的不同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济宁老派方言(吴媛媛,2017)的阴平调为曲折调,不同于普通话中的高平调;阳平调为高降调;上声调为高平调;去声调为曲折调。四类调值的五度值与普通话的五度值有很大不同。目前为止,使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进行济宁方言单字调的研究较少,多数从济宁方言的词汇语义差异,轻声词及疑问句调查研究,分析与普通话的差异(冀芳,2008;王珊,2010;宋胜如,2013)。吴媛媛(2017)采用了实验语音的方法,以一位发音人的语料为受试,分析济宁方言的单字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传播中普通话影响的扩大,年轻人的方言即新派方言声调的调型和调值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济宁方言也不例外。鉴于此,本实验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的调型和调值,分析四位发音人的160个录音语料,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和数据分析软件SPSS,利用脚本提取数据,以赵元任创制的五度制调值标记法(1979)、石锋(2009)提出的基频归一计算T值作为计算方法,分析济宁的新派方言调值,将其与老派和普通话的调值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规律和趋势。

2.实验设计

2.1实验问题

本文以实验语言学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Praat和SPSS软件研究新派济宁方言单字的调值,将其与济宁老派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比较,回答以下问题:

2.1.1新派济宁方言单字调的具体调值和变化趋势如何?

2.1.2济宁新派方言与老派方言在调值和典型趋势上有何异同?

2.1.3济宁新派方言单字调的调值与普通话有何差异,是否受方言影响?

2.2实验例字

本实验的发音人来自济宁的任城区。作为济宁的老城区,任城区历史悠久,见证了济宁的语言变迁,更具有代表性。四位发言人(两男两女),平均年龄19,未离开过家乡,日常交流多使用方言,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选择实验语料时,根据石锋(1986)提出音节中声调主要表现在韵母上,实验时韵母为前低元音a,前高元音i,后高元音u的字为例字的最佳选择为依据。实验用字的声母应选择清声的塞音、擦音、塞擦音和少量零声母音节,避免介音和浊辅音干扰而造成频谱切分困难。基于以上原则,结合《方言调查字表》(2004)及《山东方言研究》(钱曾怡,2001b),我们每个声调选取了10个字样,共40个样字作为录音语料,样字均为济宁方言中的常用字。

2.3实验录制

语料在专置的安静的录音室中进行录制,录音设备为联想笔记本电脑ThinkPad E450c和头戴式麦克风Sennheiser PC166,内建式声卡。录音软件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开发的CUHK-SIAT Tool录音软件,采样率为16000Hz,声道为单声道,存储精度为16 bit。

錄制前要求发音人熟悉录音过程和语言环境,自然状态下发音;整个录音操作由操作员完成,录制过程中有读错或者不自然的音重新录制,保证录音的质量。保存为独立的“wav”格式语音文件,每个发音人得到407个单字音频,从中选取所需的40个单字录音样本,4位发音人共选取160个录音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本实验所采用的软件有:

2.3.1Praat4.6计算机语音分析软件,语料的标注、切分提取基频数据及五度值;

2.3.2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获取十点基频值;

2.3.3Microsoft Excel 2010用于图表的制作。

2.4数据处理

声调由韵母承载,保留元音和后面的音段,去掉弯头降尾(林茂灿,1963)。数据分析时首先运用Praat4.6对获得音频依次添加汉字层、音节层和声韵层,进行切分和标注,生成TextGrid文件;其次参照语图进行基频点修改,生成Pitchtier文件;最后用Praat4.6提取样本的基频数据和时长等声学数据,使声调基频曲线更具可比性。将获取的基频值导入SPSS20.0,求取均值。继续用Praat得出五度值数值,保存备用。五度值转化过程中全部采用相对归一的T值计算(石锋,王萍,2006),分别测算4位发音人每个声调的T值,其中每个声调提取10个测量点。T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T=5*{[lgx-lg(min)]/[lg(max)-lg(min)]}

这样得出来的五度,其中的0~1.0相当于五度值中的1度,1.0~2.0相当于五度值中的2度,2.0~3.0相当于五度值中的3度,3.0~4.0相当于五度值的4度,4.0~5.0相当于五度值中的5度。通过T值,把不同发音人的测量数据放在一起对照分析。最后,利用Excel2010表格将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济宁新派方言整个实验分析过程中,4位发音人共计160个录音文件,分析得出十点基频的T值,绘制出声调变化趋势图。如下所示:

3.2实验分析

为了进一步观察得出具体的声调变化值,从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进一步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出具體调值。如图五至图八所示:

四位发音人总体的变化趋势都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总体分布中,M1和M2的调值高于F1和F2。阴平调类T值得取值范围分别是:F1的T值范围是0.9-0.3-2.1,对应的五度调值是13的升调,F2的T值范围是0.8-0.6-1.6,对应的五度值是12的升调,M1的五度值是34的升调,M2的T值变化范围是2.8-2-2.5,对应的五度值33的平调,有所区别。

图六中F1、F2、M1和M2四位录音人的调值的变化范围是2.5-1.9-2.4、5-2-2.1、5-0.4-1.5和4.8-1.7-2,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F1发言人的调值起始点明显低于其他三位发言人,属于312的降升调;F2,M1是523,512的降升调;M2是52的降调。总体来看,阳平调的变化趋势比较集中。

上声调值的变化呈现两两成对的特点,F1和F2两位发言人的上声调的T值范围是1.3-1.1-1.4和2.6-0.5-1.3,明显低于M1、M2两位发言人的平均值3.9-3-3.4和5-3.9。在调型的变化上,F1属于22的平调,M1和F2的降升调是44和312,M2是54的降调,从总体看,四位发言人的调值重合的部分较少,曲线变化分散。

从图八可以看出,四位发言人的变化趋势相同,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四位发音人的去声调的T值变化范围是:F1的T值变化范围是1.3-1.4-0.1-0.5,F2的T值变化范围是1.1-0.1-0.6,M1的T值变化趋势是1.8-0.1-0.2,M2的T值变化趋势是2.6-0.1-0.9。根据四位发音人的T值变化趋势,F1、F2和M1三位发音人去声的五度值是21的降调。

根据图五到图八的显示的数据和调型变化,算出总体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的平均值,得出济宁任城区新派方言的四个调类的五度值和调型变化。如表五所示,绘制成图九,从大体上推断出四个调类的变化趋势。

根据济宁新派方言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的变化的平均值和调值变化趋势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2.1阴平调的总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先缓慢下降,后上升,起伏较小,平均值的变化在1.70-1.25-2.35之间变化,对应的五度值变化是23,为低升调。

3.2.2阳平调的变化曲线呈现缓慢下降,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平均值范围在3.46-1.28-1.52之间变化,对应的五度值变化是42,属于高降调。

3.2.3上声调的变化曲线先下降后缓慢上升,没有较大的起伏,平均值变化范围在2.58-1.44-1.94,总体下降较为平缓,对应的五度值变化是32,属于低降调。

3.2.4去声调类的变化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较大,平均值的变化范围是1.7-0.1-0.53,对应的五度值是21,基本属于降调。

综上所述,济宁新派方言四个调类五度值的变化趋势是,阴平23、阳平42、上声32、去声21。

3.3济宁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普通话的调值对比

我们将上述分析结果与济宁老派方言和普通话的单字调的调值作出对比,如表五所示:

通过济宁新老派方言对比可以发现,济宁任城区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在调值上存在异同。济宁的新派方言单字调的阳平调调值和调型均未发生任何改变,维持42的高降调;阴平、上声和去声无论调值还是调型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变为了现在的23低升调,32低降调和21低降调。

济宁新派方言调值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在阴平调类的对比上,济宁新派方言的23低升调不同于普通话中的55高平调;在阳平调的对比上,济宁新派方言属于42高降调,不同于普通话35升调;上声的对比中发现,济宁新派方言是32的降调,普通话是214的降升调;去声的对比中,济宁新派方言是21的低降调,普通话是51的高降调。

通过对济宁任城区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和普通话的调值和调型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与济宁老派方言相比,新派方言在阴平、上声、去声都发生了改变,只有阳平未变;与普通话相比,新派方言的调型和调值有较大不同,只在去声调中,新派方言有向普通话接近的趋势。

4.结语

本文运用声学实验语音的方法,借助语音分析软件Praat4.6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 20.0,对济宁任城区四名学生的录音进行实验分析。从调型和调值上分析济宁新派方言单字的声调格局,对比分析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普通话的异同点,发现济宁新派方言和老派对比,阳平没有发生变化;在与普通话的对比中,去声有靠近的趋势,普通话对方言有所影响。研究结果与实际观察,即方言声调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相吻合,是当下新派方言变化的一种趋势。下一步,研究者将增加语音分析样本,同时增加老派方言的录音语料,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葛四嘉,史秀菊.济宁方言的疑问句[J].济宁学院学报,2017,38(06):91-95.

[2]冀芳.济宁方言词汇语义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3]林茂璨.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J].声学学报,1965(01):10-17.

[4]钱曾怡.汉语官话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0.

[5]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6]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01):77-90.

[7]石锋.论语音格局[J].南开语言学刊,2010(01):1-14.

[8]石锋,王萍.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6(04):342-333.

[9]宋胜如.济宁方言特点浅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1):87-89.

[10]王珊.简析济宁方言的轻声[J].语文学刊,2010(03):101-104.

[11]吴媛媛.山东济宁方言单字音声调声学实验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2):163-166.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运河区域新派方言语音库建设及研究”(编号:17CYYJ12)。

通讯作者:翟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