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2020-04-12杨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道德观立德立德树人

杨栋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有伟大的一面,也有渺小的一面;既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阴暗丑陋的一面;既有让人欣喜若狂的一面,也有令人忧患忧虑的一面。这个时代的负面能量对人思想道德的冲击是强烈的、巨大的,提出的问题前所未闻,人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中学“立德树人”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

“立德树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培养高尚的道德观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格。这两个方面也存在因果联系,积极向上的人格来自于良好的道德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央辦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学科是高中的主要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其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要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语文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转向爱、善、智慧。

二、“立德树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在当下我国的教育已偏离了正常轨道。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教育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途径,充满了功利性。在实际教学中,所有的课程都要为考大学的课程让路,道德教育、艺术教育、体育都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

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树人”被曲解为“树立有文凭之人”,人们认为只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就可以成为人才。这种人才指的是拥有一技之长并凭着这种特长拥有丰厚的物质生活的人,而不是道德优秀和人格高尚的人。由于传统价值观的缺失传统道德也逐渐被现代人忽视和遗忘,父母为儿女奉献是天经地义,儿女虐待老人已司空见惯,更有一些老人一味要求别人尊老,自己却为老不尊。

目前不少高中追求的是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多上名牌大学,ー切为了多上重点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太强。在高考指挥棒下,素质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没有得到全面发展,重智轻德,导致学生缺乏自然的敬畏,缺乏对社会的感恩,缺乏对父母的孝顺,缺乏对学习的敬业,缺乏对他人的诚信,缺乏对同学的友善,不少学生的“灵魂"落下了。李克强总理说“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哈师大碎尸案、北大吴谢宇弑母案、淄博中学生杀人案、学生拿砖头殴打老师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灵魂落下的不幸写照。

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缺失的危害因此国家将“立德树人”纳入教育目标,希望通过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语文教育中的“立德树人”

(一)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充满了弊端,教授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文化历史,忽视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但在道德培养方面却是成功的。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将道德教育和识字教育捆绑在识字的同时,就将礼仪、道德等观念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像古代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和《第子规》就有关于孝悌、尊老的内容同时还对古代道德高尚三的人物做了介绍,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格是值得学习的传统道德观中,孝悌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道德的重要标准,在科举制出现之前,人才的选拔就以孝为标准。根据儒家思想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博夏精神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一个人如果具有博爱精神那他必然首先爱自己的家人。

传统教育中的孝悌教育并不只是空洞的口号,如礼仪数就包含实践内容,学生除了学习礼仪方面的教材外,还要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与道德的培养是一体的。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在《史记》《春秋》这些历史文献中就记载了很多有志之士,他们面对挫折,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二)当代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当代教育虽然增加了很多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内容,但事关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仍然拥有自己独特的德育功能。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不同体裁的课文将道德教育、人格望造、心理健康等知识以故事形式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学生对于乐于援受的知识消化得也快,这就是语文德育的特点。

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另一个作用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来学习更多、更广的道德知识,从而不断充实自己,所以我们说语文教学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载体。

四、语文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实施措施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利用语文教学实施德育,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現。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有自己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像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信义、责任感、反求诸己、孝悌等观念,经过几干年传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

传统文化主要存在于古典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戏剧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背后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就知识讲知识,而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这样学生理解作品时就会事半功倍了

(二)在作品中理解价值观和道德观

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章包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将中外古典名著当成写作的范本。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常常将优美的句子,优雅的词汇当做教学重点,却忽视了文章所包含的价观道德观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像我国中学和大学课本都选用过的《论语·侍坐》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不仅有孔子几位学生不同的人生理想,而且通过孔子的评价写出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另外从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中还可以看出孔子的教学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他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只要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是成功的。这些丰富的内容需要通过整体阅读、局部分析、总结归纳的方式才能掌握。

(三)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联系

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书本还在观内化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通过分析将文中含的道德观总结出来然后就要求学生照章行事。这种直白的教学方式由于说教色彩过浓,容易引人反感,教师不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感受会更深,德育内容还要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吻合。在教材编排上编者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阶一段来安排德育内容。

总之,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语文教学只是方式之ー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认真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从而设计出最恰当的方案,最终落实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姜朝晖,郭晓丽立德树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中国民族教自,2014

[2]康玺坚持立徳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作者单位:河南商水二高)

猜你喜欢

道德观立德立德树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助学金道德观
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
创新理念下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