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特征研究
——基于百所高校大样本的实证考察

2020-04-12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财经类医学类动机

(南宁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当前,大学生创业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创业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行为,需要多角度切入并探究其背后的结构性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学情、校情分析视角,按常规的划分标准,将高校院校分为综合类、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类、医学类、农林类、艺术类、其他类等八大类,以26省102所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获取了有效问卷30887份,并基于这一大样本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类型高校学生在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要素认知、创业能力、创业激情、创业意向、创业政策满意度)等10个构念的总体维度和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特征,以及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总体维度和细分维度在各类高校学生中的现状与差异特征,对于创业研究以及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大样本数据对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而了解其中的客观现状及其差异特征,并对相关差异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对各变量及题项作如下说明:(1)创业教育变量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两个维度,共9个题项;(2)创业动机变量包括自我实现、名誉追求、社会贡献、经济追求四个维度,共9个题项;(3)创业意识变量包括创业行为态度、创业主观规范、创业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共6个题项;(4)创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包括创新效能、机会识别效能和管理效能三个维度,共8个题项;(5)创业要素认知变量包括创业理念要素、社会支持要素、管理资源要素和创业环境要素四个维度,共12个题项;(6)创业能力变量包括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组建能力、资金筹备能力三个维度,共8个题项;(7)创业激情变量包括愉悦和冒险两个维度,共6个题项;(8)创业意向变量用承担推迟毕业的风险、在校期间创业的可能性、毕业3年内创业的可能性这3题项来测量;(9)创业政策满意度用“您对当前创业政策的评价”这一题项来测量;(10)本研究测量的创业行为是创业准备行为,用精力投入程度、机会搜索程度以及资金筹备程度这3个题项来测量。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获得了教育部学生司的帮助以及26个省教育厅招就处的支持。共有26省102所高校的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4498份,经筛选,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8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5%。

(四)量表的信度及效度

1.信度检验。本研究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量表的信度α值均在0.83以上,说明量表具有非常好的内部一致性,表明所涉及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1 量表信度值

2.效度检验。对于已经划分好维度的量表,对其检验效度选择的统计学方法是验证性因子分析(CFA),验证性因子分析可检验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时,可以使用模型拟合统计指标卡方/自由度(X2/df)、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等来衡量量表的效度。本研究利用AMOS22.0软件对所有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量表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卡方/自由度(X2/df)、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规范拟合指数(NFI)、非规范拟合指数(TLI)、比较拟合指数(CFI)均落在拟合标准区间,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

表2 各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参数表

由于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量表属于单因子模型,模型为恰好识别模式,AMOS22.0软件没有给出各项拟合指标值,但是通过其因子结构状态、组合信度以及平均方差抽取量等指标可以体现其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其中创业意向的组合信度为0.846,平均方差抽取量为0.68,创业行为的组合信度为0.85,平均方差抽取量为0.65。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差异

创业教育是指以高校中的大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因素为主,以政府、社会、企业、家庭与中小学校为辅,通过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系统深入地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与就业和创业相关的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知识、技能与精神素养,可以自由规划其职业生涯,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实现自主创业以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并能对国家经济增长发展作出自己贡献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技能教育[1]。从表3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创业教育总体及其细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个人因素方面、学校因素方面以及创业教育总体上,均值最高的都是财经类院校。除“其他”类院校外,在学校因素方面和创业教育总体上,均值最低的是综合类院校,而个人因素方面,均值最低的是师范类。在创业教育各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上,八类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评价都显示出高度的统一:学校因素>个人因素。

表3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教育上的方差分析表

(二)创业动机的差异

创业动机是潜在创业者基于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未来的目标追求而意在自主创业、自我发展、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自发性主观信念,此信念是衡量并解释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2]。从表4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创业动机总体及其细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创业动机总体上,师范类和综合类院校的创业动机处于最高水平;在自我实现方面,综合类院校学生的自我实现动机处于最高水平;在名誉追求方面,综合类院校的名誉追求动机处于最高水平;在社会贡献方面,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社会贡献动机处于最高水平;在经济追求方面,师范类院校的经济追求动机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动机各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上,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艺术类院校以及其他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经济追求>社会贡献>名誉追求>自我实现”。财经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经济追求>社会贡献>自我实现>名誉追求”。理工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经济追求=社会贡献>名誉追求=自我实现”。综合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社会贡献>经济追求>名誉追求>自我实现”。医学类学校的学生认为“经济追求>社会贡献>名誉追求=自我实现”。可见,几乎所有类型学校学生都将自我实现排在最后。对此高校不可忽视创业价值观的引导。

表4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动机上的方差分析表

(三)创业意识的差异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者对于原有资源的整合并意在实施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创业实践中起着动力驱动作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3]。从表5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创业意识总体及其细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创业意识总体、创业行为态度和创业主观规范方面都是财经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知觉行为控制方面,医学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意识各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上,师范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医学类院校、艺术类院校以及其他类院校的学生都表现出高度一致,即“创业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行为态度>创业主观规范”。综合类院校是“创业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行为态度>创业主观规范”。农林类院校是“创业知觉行为控制>创业行为态度=创业主观规范”。

表5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意识上的方差分析表

(四)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

创业自我效能感指创业者个体自身已具备创业技能的综合评价后形成的成功自主创业的自我认知与判断[4]。从表6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体及其细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体、管理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方面,综合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新效能感方面,师范类院校和医学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各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上,师范类、理工类、医学类、艺术类以及其他类院校的学生都是“创新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管理效能感”。综合类和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是“机会识别效能感>创新效能感>管理效能感”。而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是“创新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管理效能感”。

表6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的方差分析表

(五)创业要素认知的差异

创业要素认知是潜在创业者个体基于自身的创业偏向与诉求,对于有可能影响其创业成功的各种重要的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的理解、认知、判断、识别与重视程度[5]。从表7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创业要素认知总体及其细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创业要素认知总体、创业理念要素、社会支持要素以及创业环境要素方面都是医学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管理资源要素方面,师范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要素认知各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上,师范类和医学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管理资源要素>社会支持要素>创业理念要素>创业环境要素”。理工类、财经类和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管理资源要素>创业理念要素>社会支持要素>创业环境要素”。农林类和其他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管理资源要素>创业理念要素=社会支持要素>创业环境要素”。综合类院校的学生认为“管理资源要素>创业理念要素>创业环境要素>社会支持要素”。

表7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要素认知上的方差分析表

(六)创业能力的差异

创业能力是潜在创业者应具备的从事某项创业行为的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组建能力和资金筹备能力等相关知识、态度和技能的综合能力[6]。从表8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创业能力总体及其细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创业能力总体、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组建能力以及资金筹备能力方面,都是财经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能力各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上八类学生在创业能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其差异特征都是“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组建能力>资金筹备能力”。

表8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能力上的方差分析表

(七)创业激情的差异

创业激情是一种个体的创业情绪[7]。从表9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创业激情总体及其细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创业激情总体、愉悦激情和冒险激情方面均是医学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激情各细分维度的现状与差异上,八类学生都认为“愉悦>冒险”。

表9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激情上的方差分析表

(八)创业意向的差异

大学生创业意向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或者毕业三年后选择自主创业并愿意为此承担风险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可能性[8]。从表10可以清晰看出,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在创业意向总体及其各题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创业意向总体、承担推迟毕业的风险和在校期间创业的可能方面,财经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毕业3年内创业的可能方面,艺术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意向各题项上,财经类、理工类、综合类和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愿意“承担推迟毕业的风险”,师范类、医学类、艺术类和其他类院校的学生更倾向于“毕业三年内创业”。

表10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意向上的方差分析表

(九)创业政策满意度的差异

满意度是感知绩效和期望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基于比较的评价[9]。创业政策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也适用于满意度分析[10]。本研究将创业政策满意度定义为个体对创业政策的理解、期望与创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的一种评价。从表11可以清晰看出,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政策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师范类(3.73)>医学类(3.71)>综合类(3.68)>财经类(3.64)>理工类(3.62)>农林类(3.56)>艺术类(3.54)>其他(3.52)”,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创业政策满意度均值都处于3~4分之间,说明不同类型学生对当前创业政策的满意度比较高。

表11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政策满意度上的方差分析表

(十)创业行为的差异

创业行为是指大学生个体乐意付出时间与精力并积极在机会搜索、资金筹备等环节上作出持续努力的意在创立新企业的行为动态过程[11]。

从表12可以清晰看出,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在创业行为总体及其各题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创业行为总体、机会搜索程度以及资金筹备程度上,财经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精力投入程度上,医学类院校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行为各题项上,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类、综合类、医学类、农林类和其他类院校的学生都是“精力投入程度>机会搜索程度>资金筹备程度”。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是“机会搜索程度>精力投入程度>资金筹备程度”。

表12 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创业行为上的方差分析表

三、结论与讨论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分析,提炼、总结了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与高校类型相关的现象,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从纵向层面分析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高校类型上的现状与差异特征

1.从不同类型高校八类样本的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均值排序发现,在各类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均值最低,同时一致认为学校因素是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2015年1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所有高校从2016年起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随后,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以“必修课、记学分”的形式纳入常规课程体系之内,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在创新教育领域我国整体起步较晚,开设时间较短,开设经验不足,故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有机融合、校外校内产教难以融合,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形成系统性闭环等。同时,许多高校还存在专职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一致认为学校因素是影响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而个人因素是次要因素。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除综合类高校外,其他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均一致地将“经济追求”作为创业动机的首要追求,而且师范类院校学生的经济追求均值处于最高水平。在创业动机的细分维度上,我们发现除综合类院校大学生将“社会贡献”放在第一位外,其他所有类型的院校学生创业动机首要选择是“经济追求”,而几乎所有类型院校的学生都将“自我实现”作为最不重要的选择。这一现象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创业动机的动力几乎都来自更高的经济回报。这样,一旦大学生创业路上遇到资金链出现问题抑或创业环境不好时,很容易放弃或者暂停创业行为。这也反向印证了本研究中大学生创业动机均值较高而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均值较低的现象。

3.所有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均值整体偏低。研究结果显示,除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处于倒数第四外,其他类型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均值处于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区间。说明所有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均值整体偏低,且不存在学校类型的差别。但是在纵向对比各类院校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均值上,财经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均值较高,说明这两类院校的学生更有创业的意向且更愿意实施创业行为。

4.师范类、医学类、农林类、其他类院校的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满意度均值最高。创业政策满意度既包含了政策自身满意度也包含了政策传递满意度和政策效应满意度[12]。师范类、医学类、农林类和其他类院校的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满意度普遍高于其他院校,说明在这四类院校中,大学生既能感知创业政策,同时可能校方在对创业政策的宣讲、解读中能清晰地传递政府政策意图,在政策解读中看到了政策红利,诸如各类教育机构、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以及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政策的优惠都会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满意度。此外,财经类、理工类、综合类和其他类院校大学生其创业动机均值最高。

(二)从横向层面提炼高校类型学生在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上的现状与差异特征

1.在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为上,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处于最高水平。财经类院校在专业技能化、技能市场化方面具备先天对口优势,作为开设经济类课程和创业实践课最多的高校类型,财经类院校拥有远超其他类型院校的创业教育软硬件优势。具体来看,财经类院校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扶持力度以及各种科技园、创业园等平台的建设力度等均优于其他院校,而这都会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产生正向影响,故显著提高了该类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意向、创业行为等指标得分。

2.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动机上,综合类院校的学生处于最高水平。综合类院校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的高分指标,一方面得益于综合类院校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自我预期;另一方面,该研究结论也凸显了综合类院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助力,即在综合类院校场域内,内嵌了较之其他类型院校更为多元和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教师、校友、学生团体等),提升了学生的机会识别效能感,并通过更高规格的创业竞赛、创业社团锤炼了大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而带动管理效能感等指标的提升。

3.在创业要素认知和创业激情上,医学类的学生处于最高水平。本研究对于医学类学生创业激情的发掘,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医学类学生在自我成就动机上更为多元的可能性。得益于专业化的学科培养体系、长周期的实习经历和鲜明的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疗保健养生需求,医学类的学生在校阶段即对于本行业运作规律和产业上下游机构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故而使其在创业要素认知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四、对策

(一)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多主体作用,形成创业教育合力,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

本研究将创业教育的二级维度细分为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类型高校的学生在其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创业教育的获得感均值最低。因此在高校层面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校内外资源,助推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应牢牢把握好、发挥好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的功能作用。一是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化。根据不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并纳入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学分管理。二是促进“创新创业学院”地位合法化。三是校企合作“常态化”。四是学生个人层面创业教育应走向生活化。大学生应站在新时代大潮流中,在校园内外,应时刻关注“双创”、投身“双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定期到企业见习、学习,积极参加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自觉地将创业教育由校园转向社会,由理论转向实践,主动将创业融入校园生活、个人生活。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起来,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提升创业动机境界追求,实现立德树人使命

本项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院校学生其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均值整体偏低,同时,几乎所有类型院校的学生都将创业动机中的“经济追求”作为最重要的动机因素。动机是意向与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均值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认为实际创业过程中的“经济追求”无法达到预期。

对此,应该从整体上转变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使得创业教育内化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非“追求经济利益”的助推器。这就要求政府要做好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强化创业教育的精神内涵;对于各类院校学生要进行思想境界大提升教育活动,教育各类型高校学生,创业动机应以社会贡献实现自我等正能量追求为首选,而不是经济追求。社会要对创业失败者有更大的包容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高校要努力承担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将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三)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与举办校际创业论坛定期和不定期的加强创业政策的宣讲,以提升各类型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满意度,坚定创业动机,增强创业意向,激发创业激情,助推创业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其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均值整体偏低,财经类、理工类、综合类和其他类院校大学生其创业动机最强;师范类、医学类、农林类和其他类院校大学生其创业政策满意度最高;尤其是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创业意向与创业行为均处于最高水平。基于研究结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政府层面,在新时代的双创背景下,本着稳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提高创业就业质量的导向出发,针对重要重大就业创业群体,适时出台真正能扶持大学生潜在创业者创业成功的接地气的好政策。第二,高校层面,应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解读创业政策。一是将创业政策的宣传解读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定期向学生宣传解读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创业政策,让学生看得到创业政策所释放的红利。二是在各二级学院设立“创业墙”,定期发布解读创业政策以及校友的成功创业故事。第三,在校企合作层面,不定期邀请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代表到学校举办创业论坛,内容形式可以生动多样化,以企业生动的成功创业故事感染大学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创业意向,以这些创业代表对创业政策的解读与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受惠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满意度。第四,在校际合作层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强补弱、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整体提升创业动机、创业激情、创业意向、创业政策满意度,助推创业行为发生。一是“强强联合”,共同提升创业动机和创业政策满意度。由创业政策满意度最强的师范类、医学类、农林类和其他类型院校分享创业政策的感受,同时,由创业动机最强的财经类、理工类、综合类和其他类高校学生代表分享其创业动机和追求。其他因素,以此办法执行。二是可邀请“创业基因满满”的财经类院校学生代表前来“传宝”以提升自身的不足。

猜你喜欢

财经类医学类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