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敏捷教学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新探索

2020-04-12韩朵朵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技能

樊 雯 韩朵朵 刘 佳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1 敏捷教学的概念

敏捷教学概念的提出,源于制造领域“敏捷制造”和软件工程领域“敏捷开发”概念的启发。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振制造业竞争力,美国提出“敏捷制造”[1]的概念,通过虚拟企业动态联盟、先进生产技术及高素质人才的综合集成,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和生产体系。而在软件工程领域同时兴起的“敏捷开发”[2]方法,则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以用户需求进化为核心,通过迭代、循序渐进等方法极大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敏捷教学,就是将敏捷理念应用到教育领域而得到的概念,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为目标,具有较高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一种教学新形态,能够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保持及提升其在终生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竞争力与胜任力[3]。

2 基于敏捷教学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敏捷教学快速、灵活地组织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快速迭代和协同优化来实现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思路[4],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将企业管理中的学习地图应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基于敏捷教学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新方案。

2.1 坚持“德技并修”培养目标

开展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培养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敏捷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人志趣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形成定制化的培养方案,针对高中毕业生、在职职工、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生源类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处世态度,教育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培养面向生产、施工、运维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2.2 建立学生学习成长地图

基于岗位能力的“学习地图”是以能力发展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设计的员工快速胜任学习路径图[5],是发展目标与个人能力的有机结合。专业群引入敏捷教学概念,以培养满足行业岗位需求、具有综合职业竞争力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岗位梳理、能力分析、内容设计以及地图建立四个步骤建立学生学习成长地图。

(1)岗位梳理

深化产教融合,掌握轨道交通信息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技能、标准规范。通过工作分析,合并工作职责相近的岗位,划定岗位族,降低课程体系冗余度以及学习成长复杂度。

(2)能力分析

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对每个岗位族进行能力分析,分别定义4种技能层次: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按照SMART原则对每一个技能层次进行能力分解,提炼岗位能力及绩效标准。对岗位能力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剥离、细分和量化,得到岗位任职需要具备的KSA目标(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素养(Accomplishment)),形成可视化的岗位胜任力卡片,确定所对应的相关能力项,建立能力模型。

(3)内容设计

完成能力模型中岗位胜任力卡片所对应的能力项的学习内容映射,确立对应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每一个能力项所对应的学习内容组成一个模块包,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能力项的学习内容组成不同的模块包。

(4)地图建立

汇总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学习模块包,按照技能层次成长过程,建立各岗位族学习路径。不同岗位族相同层级在完成本路径模块包学习基础上,通过追加其他岗位族同级差异化模块包学习,即可实现群内专业辅修,参加其相应职业等级考试并获取证书,从而实现群内专业资源共享,各岗位族学习路径互连互通,建立清晰完整的专业群学生学习地图。

在学习地图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起点,和以此为基础直至成为企业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习成长路径。通过主专业学习路径、辅修专业学习路径、信息技术学习路径和“1+X”职业资格培训提升学习路径等不同的学习路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指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晰地知道“我现在在哪里,我未来要去哪里,我通过怎样的方法路径能够达到我未来的那个目标”。

2.3 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图1 专业群学生学习成长地图

图2 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

依据专业群学生学习成长地图的开发过程,每个岗位族每一个技能层次分解为不同的岗位能力,每一种岗位能力对应KSA目标建立岗位胜任力卡片;卡片中包含若干能力项,每一个能力项对应的学习内容组成一个模块包;岗位胜任力卡片中所有相关能力项的模块包构成一门模块化课程;不同的岗位能力对应不同的模块化课程,不同岗位族相同层级课程之间通过相同的模块包共享教学资源,从而重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2.4 开展敏捷化教学过程

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学习地图,将刚性课程体系转变为可动态调整的柔性课程体系,将固定学制教学过程转变为弹性学制教学过程,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指引,使学生明确阶段学习内容,学习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精准培养”,循序渐进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段能力评估,发现学生的能力优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培养发展计划,并随时根据计划及目标调整教学过程。

根据项目式学习、实训实践、集中培训、移动学习、网络直播等不同学习场景,依托教学资源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匹配学习资源,开展以学习地图为导向的混合式“自助”学习,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理论、技术和实践教学交叉并行和快速重构,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多轮迭代[6]的敏捷教学。

2.5 实施“德技双馨”学习评价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掌握数量为主,敏捷式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针对模块化课程体系,制订以KSA目标为主线的课程模块考核标准,开发内容全面、指标合理的“德技双元”的学习评价系统。

(1)“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由思想品德考核和职业素养考核两部分构成,并融入“三魂”文化,学生该评价必须达到优秀等级,才可参加“岗位能力”评价。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多轮迭代,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2)“岗位能力”评价。

依托学习评价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评价,对课程模块涵盖的知识、技能进行考核,根据知识和能力的迭代式增长规律,强化过程评价,重在衡量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3 结 语

敏捷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有着其独特的创新优势,同时也对教学资源的高效协同、教学内容的快速重构以及教学环节的迭代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敏捷教学理念为指导,将企业管理中的学习地图概念应用到人才培养中,提出基于敏捷教学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为不同类型学习者搭建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技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