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秦帝国族源考

2020-04-12温兆金马纯壮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堡子遗址

温兆金,马纯壮

(1.泰安市泰山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 泰安271000;2.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引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之先……是为柏翳(伯益)①注:括号内文字是作者释文,下同。。舜赐姓嬴氏。”“(西周)孝王(前870—前862年)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蕃息),故有土(封国,位于今山东费县上冶镇双丘遗址),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从上文可见,“嬴”姓和“秦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先秦时期,“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一个族群的称号,同姓之间不可通婚;“氏”多以自己国家的名字或封地为氏。上文“嬴”是族姓,“秦嬴”的秦是封地或封国,也就是氏,“秦嬴”是指秦地的嬴姓族群。大秦帝国早期发端于今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一带已被考古资料所证实,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大秦帝国的族源在今山东莱芜嬴城遗址,这一观点在学术界争议颇大,2011年时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先生在“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秦人本来是自东方迁来的商奄(奄国位于今泰安市满庄镇中淳于遗址)之民,最早的秦文化应该具有一定的东方色彩,并与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希望这一点今后会得到考古研究的研证。”可见,李学勤先生是赞同秦人“是自东方迁来的商奄之民”这一说法的,只是尚缺乏有力的考古资料证据。

一、“秦嬴”族源

关于秦嬴的族源《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之先,帝颛顼(《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之苗裔孙(孙女)曰女修。女修……生子大业。大业取(娶)少典(《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柏翳、伯益),与禹(大禹)平水土。……是为柏翳(伯益)。舜赐姓嬴氏(嬴姓起源)。

大费(柏翳、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长子),实鸟俗氏;二曰若木(次子),实费氏(费姓起源)。其(若木)玄孙(四世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大廉(伯益长子)玄孙(四世孙)曰孟戏(长子)、中衍(次子)……帝(商王)太戊(前1482—前1408年在位)闻而卜之使(中衍)御,吉,遂致使御(驾车)而妻之(赐女为妻)。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中衍)玄孙(四世孙)曰中潏(戎胥轩之子),在西戎(中原对西方所有非华夏部落的泛称),保(守卫)西垂(商朝西部边疆)。生蜚廉。

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殷纣王)。周武王之伐纣(周武王灭商),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殷纣王)石(采玉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早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非子居犬丘(位于今咸阳市兴平县东南约4公里的阜寨乡犬丘遗址),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告诉)周孝王(前870—前862年),孝王召使(非子)主马于汧(水)渭(河)之间(从犬丘西迁至此),马大蕃息。(周)孝王欲以(非子)为大骆(非子之父)適嗣(嫡子)。申侯(诸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已立为嫡子)。申侯乃言(告诉)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亲戚)故归(归顺)周,保西垂(西部边疆),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女儿)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申侯)骆(大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称王)。王其图之(考虑)。”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封国,位于今山东费县上冶镇双丘遗址),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秦邑,位于今凤翔县孙家南头村),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氏)嬴(姓)。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非子之父)適者(嫡子),以和(和好)西戎。

以上这段关于秦嬴起源和世系的文字十分清晰地表明:嬴族与黄帝族群世代通婚;嬴姓的母系祖先为五帝之一——颛顼。陕西省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石磬铭文记载:

天子郾喜,龚(共)、桓是嗣。高阳(帝颛顼)又(有)灵,四方以鼏(宓)平。

“龚(共)、桓是嗣”,学者初步断定墓主为秦共公、秦桓公之后的秦景公,“高阳”即颛顼,这与《史记·秦本纪》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嬴姓始于柏翳(伯益),之后又分为费氏和嬴氏(莱芜嬴城遗址),秦嬴(秦邑,位于今凤翔县孙家南头村)的始祖为非子。秦嬴一族在殷商时期,“中潏,在西戎,保西垂”,这是最早的西迁秦嬴祖先。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至周武王灭商时,“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采玉石)北方,还,无所报……死,遂葬于霍太山”,至此,西迁戍边的中潏之后在政治上处于最低谷。至周孝王时,“有非子居犬丘(位于今咸阳市兴平县东南约4公里的阜寨乡犬丘遗址),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非子)主马于汧(河)渭(河)之间(从犬丘西迁至此),马大蕃息。”从此,这一支嬴姓在政治上出现重大转机,非子“分土为附庸(附于诸侯)”,“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自此,非子之父大骆一族遂分为两支,非子一支居秦邑,另一支成仍居犬丘。到周厉王时,居犬丘的大骆一支成(大骆之子)为西戎所灭。

据《汉书·地理志第八上》右扶风(辖长安以西、渭水南北诸县,治所在长安)记载:“槐里,周曰犬丘,(西周)懿王都之”。槐里故城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十里阜寨乡境内,有犬丘遗址。《竹书纪年·懿王》也有记载:“十五年(前881 年①据《竹书纪年》和共和元年(前841年)推算。)自宗周(丰京和镐京)迁于槐里。”《世本》也记载:“懿王徙于犬丘”。懿王十五年,西戎侵丰镐,懿王迁都犬丘,犬丘是西周懿王时期的都城。

秦邑是非子的封邑,位于凤翔县孙家南头村。周孝王让非子邑之秦,主要原因是因为非子养马有功,目的是激励他继续养马,更好地为周王室服务。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在非子邑之秦143年后,其第6代继位者秦文公,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西周)邑(封邑)我先秦嬴(秦嬴)於此,后卒获为诸侯。”从地望来看,凤翔县孙家南头村位于汧河东岸、渭河北岸,距今汧河与渭河交汇处不远,属于“汧渭之间”的大体范围。从考古发掘来看,孙家南头村一带曾发掘出周、秦时期的墓葬130多座和西周时期的人类生活聚居遗址。又据《元和郡县志》记载:“秦城(秦邑)在陇州东南二十五里。秦非子养马汧、渭之间,有功,周孝王命为大夫。”明确指出秦城为非子所建都邑,其所指位置恰好在汧渭之会范围之内,也与今孙家南头村一带相吻合。[1]

关于“秦嬴”的族源还有以下重要信息:

一是,清华简《系年·第三章》记载:

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去世),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录子(殷纣王之子)耿。成王践伐商邑,杀录子耿,飞廉(《史记》曰“蜚廉”)东逃于商盖氏(秦之先),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圉(防御)。周室既卑,平王东迁,止于成周(今洛阳)。秦仲焉东居周地(周原),以守周之坟墓,秦以始大。

二是,《孟子·滕文公下》记载:

“周公相武王,诛纣(殷纣王)。伐奄(位于泰安市满庄镇中淳于遗址),三年讨其君,驱蜚廉于海(应指大野泽)隅而戮之”。

这与清华简《系年·第三章》的记载基本是吻合的。

三是,《史记·秦本纪》记载:

中潏(yù),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采玉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

蜚廉死葬于霍太山,尽管与清华简和《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不同,蜚廉、“商盖氏”“商盖之民”是秦嬴祖先,属于奄国是没有争议的。

四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燕王章》记载:

王曰:“自复不足乎?”对曰:“自复而足(安于现状),楚将不出沮漳(位于湖北省,楚国的发源地),秦将不出商阉(奄国),齐不出吕隧(姜太公吕望始封地,位于今山东省临淄区),燕将不出屋注(燕国的始封地),晋将不萮(逾)泰(太)行,此皆以不复其常为进者。”

从以上文字信息来看,“秦嬴”在西迁之前属于奄国的“商盖氏”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主要的任务是为西周王朝戍边,“商盖之民”族姓嬴,与“秦嬴”同姓,“秦嬴”为嬴姓分支。

考古资料证实:奄国都城位于泰安市满庄镇中淳于遗址,其管辖范围大概为整个汶水流域和周边地区,嬴姓的族源必定在此范围之内。

二、“秦嬴”与莱芜嬴城遗址

嬴城遗址位于泰山之阳大汶河上游嬴汶河流域的莱芜羊里镇城子县村,据考古资料证实:该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两周——秦汉,前后衔接、连续发展的古人类聚落遗址和城址。大汶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为:北辛文化(距今7300—6100年左右)、大汶口文化(距今6100—4600年左右)、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左右)和岳石文化(距今4000—3600年左右)。①详见山东首届文物科学报告月文集《齐鲁文博》,佟佩华撰“世纪后季山东考古的两项重大突破”。泰山之阳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大汶河中上游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遗址,北辛先民在距今6470 年时,生活在汶河故道下游的四个母系氏族来此定居;经过300 余年的发展,约在距今6100年时进入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距今5700年时进入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母系社会阶段结束,进入“一夫一妻”制的父系社会;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汶水流域广为分布;在距今4600年时进入山东龙山文化阶段,嬴城遗址当发端于此阶段。[2]从汶、泗流域的考古资料来看,在春秋之前还未发现有城墙的城址,均属于聚落遗址阶段,进入春秋后才出现有城墙的城址。

据《左传·桓公三年(前709年)》记载:

【经】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传】会于嬴,成昏(婚)于齐也。

嬴指今莱芜嬴城遗址,关于嬴的最晚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泰山郡“嬴(县),有铁官。”嬴邑自周成王灭奄后就划入鲁国版图,也是泰山南北齐、鲁两国之间“鲁道”的必经之地,其称谓应有连续性,因此嬴的称谓不会晚于周成王灭奄。

黄帝“元年,帝即位,居有熊”,约在前2492年,已在山东龙山文化纪年内。《竹书纪年》称“黄帝轩辕氏”“帝挚少昊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氏”应是指族群,相当于先秦姓氏的氏。清华简《系年·第三章》记载:

成王践伐商邑,杀录子耿,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

“商盖氏”显然是指嬴姓族群;“商”即“商奄”,应指国名(位于今泰安市满庄镇中淳于遗址);“商盖氏”只是“商奄”国的一个族群。“嬴”之称谓发端于何时,现有的资料还无法确定,但取之于嬴姓族群的“嬴”姓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可见,“秦嬴”和“迁商盖之民于邾吾”的嬴姓族群均是从今莱芜嬴城遗址西迁的,嬴城遗址应为嬴姓的族源地。

三、“邾吾”地望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东距县城25公里,遗址东西约500—600米,南北约1000 米,面积约50—60 万平方米。遗址分沟东和沟西两部分,沟西的北部及西部为居住区,沟西的南部为墓葬区,沟东部分主要为墓葬区。1982—1983年经考古发掘,在遗址沟西的墓葬区共发掘土坑墓22座,主要发掘到三种文化遗存:以彩陶为特征的石岭下类型遗存;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周代秦文化遗存;以夹砂红褐陶为特征的西戎文化遗存,年代为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时期。秦文化居址遗存分为四期,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3]

由于发掘的西周墓均西首向、屈肢葬,与关中地区的东周秦墓的传统葬式相同;墓内出土的鬲、盆、豆、罐等陶器亦与后者的同类器一脉相承,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先生判断其为西周时期的秦墓,并把居址的秦文化遗存推定为西周时期的秦文化。

甘谷县秦时为冀县,《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 年),伐邽、冀戎,初县(设县)”。秦武公攻伐当地戎人后建立了邽县(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和冀县。《汉书·地理志》天水郡记载:“冀,《禹贡》朱圄山在县南梧中聚。莽曰冀治。”

清华简《系年·第三章》记载的“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李学勤先生在《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4]一文中将“邾吾”隶定为《汉书·地理志》的“朱圄”。可见,毛家坪遗址应是“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之地。

四、“秦嬴”寻踪

《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嬴(非子)生秦侯……生公伯……生秦仲。

秦仲(?—前822 年)立三年……西戎反王室,灭犬丘(东犬丘,位于陕西咸阳市兴平市境内阜寨乡)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前821—前778 年)。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兄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东犬丘)并有之(东犬丘、秦邑),为西垂(西部边疆)大夫。

庄公居其故(缘故)西犬丘(应为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一带),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祖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前777—前766年)。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前778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元年(前777年),以女弟(妹妹)缪嬴为丰王(周王)妻。襄公二年(前776年),戎围犬丘(西犬丘),世父(秦庄公长子)击之,为戎人所虏。岁馀,复归世父。七年(前771年)春,周幽王(前781—前771年)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今洛阳),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前770—前720 年)。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岐山)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丰邑,周文王所作邑,以为都)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国(建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緌驹(ruí jū,戴缨饰的马)、黄牛、羝羊(dī yáng,公羊)各三,祠(祭祀)上帝(祭天)西畤。十二年(前766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前765—前716年)。

文公元年(前765年),居西垂宫。……三年(前763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平阳,陕西宝鸡东南)。……十六年(前750年)……地至岐(岐山),岐以东献之周。……四十八年(前718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为太子,是文公孙也。五十年(前716年),文公卒,葬西山(大堡子山)。竫公子立,是为宁公((前715—前704年))。

宁公二年(前714 年),公徙居(迁都)平阳(位于宝鸡市虢镇的太公庙村平阳城遗址)。……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前703—前698年)为君。出子六年(前698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

武公(前697—公元前678年)元年……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武公住在平阳封宫)。……二十年(前678年),武公卒,葬雍(位于陕西宝鸡凤翔境内秦雍城遗址)平阳。……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前677—前676年)。

德公元年(前677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fū zhì,专门用来祭祀天地和五帝的重要场所)。卜居雍。后子孙饮马於河(黄河)。

以上文字十分清晰地记载了秦嬴一族的迁徙轨迹,“西犬丘”“西垂”“西山”的具体地望在学术界还有不少争议,在此略作分析。

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平乡和永兴乡交界处的西汉水北岸,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20世纪20年代,礼县盐关——罗家堡一带出土了著名的“秦公簋”。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其中青铜重器百余件,多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铸用壶”“秦公作宝簋”等铭文。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该墓地为秦公西陲陵墓区。墓区分大堡子山、赵坪圆顶山等几个墓区,墓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墓区的中心是大堡子山墓区,它以M2、M3为主,周围有规律地间距5—7米东西向排列中小型墓,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西山”应是指大堡子山。通过对大堡子山城址及其周边一些年代相近的遗迹的挖掘,基本确定了大堡子山一带是早期秦人的一处重要都邑,极有可能就是“西犬丘”所在之地。

结语

嬴姓始祖为大费(柏翳),莱芜嬴城遗址为嬴姓的族源地,也是大秦帝国的族源地;周武王灭商后“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今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即是“邾吾”之地;“犬丘”是“秦嬴”(非子)之父大骆的封邑,秦邑是非子的封邑;“西犬丘”“西垂”应为一地,大堡子山遗址一带是秦人的一处重要都邑,极有可能就是“西犬丘”所在地;“西山”应是甘肃礼县大堡子山。

猜你喜欢

堡子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禹王殿堡
禹王殿堡
沉默的河流
堡子坳10号
堡子记(短篇小说)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辽上京宫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