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目标设计及实现路径
2020-04-12吴云清杨建勋邓树珍
吴云清, 杨建勋, 邓树珍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广东 肇庆526020)
助产士在母婴安全与健康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关系着母婴的安危[1-2]。 助产士能力的培训与提升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因为助产士的综合能力关乎产妇安全分娩、婴儿健康出生和分娩并发症的发生。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注重培训与结果的教学模式, 即经过制定教学目标、 理论培训与头脑风暴、 仿真模拟训练、真实情景再现、 临床实践应用环节内容, 使助产士先通过理论培训与头脑风暴, 深入学习与理解教学内容, 再通过仿真模拟训练指导具体实践进而产生信念, 最后运用到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行为[3-4]。 本研究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士的培训中,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至6 月某三甲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助产士30 名为试验组, 均为女性, 年龄19 ~28 岁, 平均年龄(22.27±2.15)岁, 本科16 人, 大专12 人, 中专2 人; 并将2018 年1 月至6 月某三甲医院已完成规范化培训的30 名助产士为对照组, 均为女性, 年龄20 ~30岁, 平均年龄(22.13±2.29) 岁, 本科15 人, 大专13 人, 中专2 人。 纳入标准: (1) 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 (2) 从事助产护理工作满1 年; (3) 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 (1) 实习或进修的助产士; (2)病假、 事假等不能连续进行培训的助产士; (3)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2 组助产士的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化培训方法 以产科带教教师“教” 与助产士“学” 为主, 对助产士进行120 学时的理论授课和120 学时的产科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评价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
1.2.2 试验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
1.2.2.1 成立助产士工作坊培训团队 助产士工作坊培训团队包括6 名成员, 其中医院产科护理片区科护士长为坊长, 产房护士长为副坊长, 成员为4 名产科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主管护师。 坊长的职责: 从助产士职业生涯规划和助产士从业需求角度出发, 制定助产士培训目标与培训计划,并进行全程的培训质量监控与督导。 副坊长职责:依据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 按照培训大纲编制培训内容, 并进行全程培训指导与实施。 培训团队教师职责: 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 考核与评价。
1.2.2.2 助产士工作坊教学目标 助产士掌握助产护理知识和助产护理技术, 熟悉助产流程, 提升助产士的岗位胜任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1.2.2.3 助产士工作坊实现路径 此环节由工作坊培训团队教师完成。 (1) 理论知识内容包含产前护理评估、 正常分娩、 异常分娩、 产后保健、新生儿照护、 助产急救、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2) 采用理论授课与头脑风暴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在理论授课中注重与助产士的互动, 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调动助产士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让助产士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逐步形成助产护理思维。 (3) 采用模拟仿真教学和真实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助产操作技术培训, 先由工作坊培训教师依据操作大纲设定各助产操作技术培训主题并下发给助产士[5]。 在具体的操作技术教学中, 每个知识点分为2 学时进行, 第一学时先由工作坊培训教师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进行培训, 第二节课由各小组助产士进行真实情景再现, 培训教师和其余助产士以“找茬” 的方式对助产士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最后由培训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培养助产士的助产护理能力。 (4) 临床实践教学由具有资质的并经过统一培训的产科护士进行一对一临床实践教学, 培养助产士的实践能力。 (5)考核由理论考核、 助产操作技能考试组成, 并评价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
1.3 效果评价指标
1.3.1 理论考核 对2 组助产士进行集中理论考试, 实行统一命题、 统一考试、 统一阅卷。 试卷包含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 病例分析, 其中病例分析占40%。 满分为100分。
1.3.2 操作考核 对2 组助产士进行一对一的操作考核, 共有6 道情景操作试题, 通过抽签方式,每人选择一道题进行操作考核。 满分为100 分。
1.3.3 评判性思维技能测验 采用Watson-Glaser评判性思维鉴定量表 (Watson -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 WGCTA) 对2 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试。 WGCTA 主要测试评判性思维能力中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 量表包括80个项目, 5 个类别, 该量表的信度0.869, 效度0.794[6]。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 3.1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人录入和一致性检验,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 组比较采用t 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理论考核、 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 组助产士理论成绩总分、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和病例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操作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见表1 。
2.2 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2 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5 个维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1 2 组助产士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分)
表1 2 组助产士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分)
组别 理论总分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 病例分析 操作总分对照组 75.23±3.65 12.09±2.35 15.12±0.27 2.26±1.59 3.16±0.56 12.26±3.26 23.31±4.01 72.26±8.65试验组 82.58±6.15 15.21±1.26 17.25±1.19 4.21±0.32 4.25±0.35 15.22±3.15 32.65±5.33 86.34±5.62 t 12.19 24.62 9.63 1.07 3.27 8.98 20.36 12.19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表2 2 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
表2 2 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
组别 总分 推理 假设的认可 演绎 解释 评价对照组 65.66±1.08 5.87±1.01 10.73±1.36 8.63±1.06 11.01±1.26 8.89±1.19试验组 73.32±4.19 7.35±1.23 12.35±1.76 10.21±1.29 12.56±1.64 9.56±1.48 t 4.05 2.36 3.27 2.58 1.23 7.35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产房护理工作具有紧急性、 突发性、 集中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 决定着助产士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娴熟的助产操作技术、 处变不惊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应急能力[7]。 冯冬梅等[8]研究中显示, 产科低年资护士普遍存在基础知识缺乏和临床经验不足, 在遇到产妇突发状况时常表现为不知所措, 助产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不仅关系着母婴的安危, 还会直接关系产妇和婴儿的分娩结局, 因此提高助产士的能力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9]。 工作坊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助产士对课程吸收程度和理解, 将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于临床实践, 进而提高助产士的临床实践能力[10]。 目前工作坊教学模式已发展为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 并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教师培训等, 效果显著[11]。 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助产士的理论考核成绩、 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工作坊教学模式能从听、 视与触角度激发学习思维,促进助产士能灵活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有利于全面提高助产士的临床综合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技能。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助产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也是助产士应重点培养的能力[12], 特别是当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突发情况时可及时进行应急处理[13]。 然而, 李亚敏等[14]研究结果中显示,我国助产士的临床决策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这与助产士的培训有关。 本研究通过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士的规范化培训中, 从理论教学与经典案例分析, 结合模拟仿真教学的真实体验,再通过情景再现进行真实演绎, 将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际, 将学与用有效结合起来, 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达到理论运用于临床, 临床反馈理论知识的效果, 进而提升助产士的实践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工作坊教学可有效提高助产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 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中, 是以助产士为中心, 以助产士应具备的知识储备为导向, 以临床适用为抓手, 训练其观察力、 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 使助产士的学习动机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 调动参与学习与实践积极性, 提升其综合能力, 进而为产妇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