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鞍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04-12方菲罗晓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耕地土壤

方菲 罗晓辉

摘 要:该文介绍了马鞍山市耕地基本情况和地力等级现状,分析了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对策建议;地力等级;马鞍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4-0129-03

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實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其核心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就是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求在同等面积的耕地继续生产粮食,另一方面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不能使耕地生产能力减退或受到破坏;藏粮于地并非指的是实物形态的粮食,而是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为此,笔者对马鞍山市耕地质量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地力等级水平,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保障。

1 马鞍山市耕地基本情况和地力等级现状

1.1 耕地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2°03′~31°17、东经117°53′~118°52′之间。全市现辖3区3县、35个乡镇、13个街道办事处、17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0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28.3万,其中农业人口144.1万,非农业人口84.2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4052km2,其中江南片区1686km2,江北片区2366km2。全市地形地貌复杂,起伏较大,江南片区总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土地以平原圩区为主,其次为江河湖泊、丘陵岗地。主要耕作土类为水稻土(约占70%)、黄棕土和潮土。在江北片区中,含山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群山环抱、丘圩交错,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大体为“三山一水五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和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全市17.452万hm2耕地分两大耕地类型区,6个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稻田耕地类型区面积14.611万hm2,占总面积的83.72%;岗地黄棕壤、黄褐土、蔬菜菜园土耕地类型面积2.841万hm2,占总面积的16.28%。

1.2 耕地地力基本现状 据2019年马鞍山市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数据统计(表1)表明:马鞍山市耕地等级呈正态分布。三等地、二等地是马鞍山市耕地的主体,面积分别为6.229万hm2、5.61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5.69%、32.19%,合计占67.88%,耕地土壤以灰泥田、湖泥田、马肝田、黄白土田等以潴育性水稻田为主。其次是一等地、四等地和五等地,面积分别为2.778万hm2、2.068万hm2和0.674万hm2,分别占总面积的15.92%、11.85%和3.86%,合计占31.63%。六等地面积较小,为0.085万hm2,占总面积的0.49%。

耕地质量等级面积的近正态分布特征,说明马鞍山市耕地质量以高、中等级耕地为主。耕地等级以一等地、二等地为主的高等级耕地,面积8.40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8.11%;耕地等级以三等地、四等地为主的中等级耕地,面积8.30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7.54%;耕地等级以五等地、六等地为主的低等级耕地,面积0.76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5%。全市6个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分布及概况为:

1.2.1 一等地 常年粮食基础单产>13500kg/hm2,面积2.778万hm2,占总面积的15.92%(见表2)。主要包括当涂县大公圩中心地带,和县的姥桥镇、历阳镇、善厚镇、乌江镇,含山县的中、南部区域林头、陶厂等乡镇,以稻田耕地类型为主。该级耕地土种为沙泥田、灰沙泥田、潮砂泥田、马肝田、黄白土田、黄底泥骨土田,质地为中壤、重壤、轻粘土,母质为下属系黄土、长江冲积物、河流冲积物,地形部位为中圩、高圩,离村镇较近;耕层一般在16~20cm,剖面结构良好,质地中壤,水肥条件优越,灌排条件畅通,无障碍因素,疏松易耕,保肥性好,易发小苗,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地平整、农田基本条件好、水利配套率高,是马鞍山市最好的耕作土壤。

1.2.2 二等地 常年粮食基础单产在13500~12000kg/hm2,面积5.618hm2,占总面积的32.19%。主要包括当涂县大公圩及湖阳乡,和县的沿江和中部,含山县中、南部,博望区的南部区域,以稻田耕地类型为主。该级耕地水利条件较好,农田灌溉保证率充分满足,基本无侵蚀,多为灰泥田、沙泥田、湖泥田、黄白土田、低位弱潜青丝泥田、泥骨土田、沙底泥骨土田、马肝田、淀白土田等,土壤母质为泥质岩类坡积、洪积物、河流冲积物,土壤质地多为中壤、重壤、轻壤等,地形部位为平岗、塝田、冲田,障碍深度范围在70cm,耕层厚度16~19cm,土壤水肥气热协调,地势平整,农田基本条件好、水利配套率较高,管理方便,耕性良好。

1.2.3 三等地 常年粮食基础单产在12000~10500kg/hm2,面积6.229万hm2,占总面积的35.69%。主要包括当涂县大公圩、湖阳圩及南北圩高处的稻田、沿江和江心州的潮土,和县的沿江和中部,含山县中、南部,博望区的中、南部区域。该级耕地土壤类型为灰泥田、湖泥田、马肝田、泥骨土田、高位强潜青泥田、沙底灰沙泥土、钙积马肝田等,母质为下属系黄土、长江冲积物、紫色岩类坡积、洪积物等,地形部位多为沙壤地、山洼、山脚、坡地、冲积扇形地、其它静水湖泊洼地,质地以重壤、中壤、轻壤为主,土层较深厚,剖面结构较好,障碍层深度20cm以下,肥力水平中等,耕层厚度15~18cm,地块较平整,农田基本建设较好,灌排便利,管理较方便,耕性一般。

1.2.4 四等地 常年粮食基础单产在10500~9000kg/hm2,面积2.068万hm2,占总面积的11.85%。主要包括当涂县南北圩大部分区域、湖阳新圩及沿江,和县的沿江和中、北部,含山县中、北部,博望区的中、南部区域。该级耕地一般位于上述区域的圩区低洼处,或是丘陵中上部、低丘岗垄上塝地段、高丘中部及岗垄、石灰岩山丘中上部;土种主要为白马肝田、澄白土田、浅马肝田、青湖泥田、黄白土、强青潮砂泥田、强青丝泥田、顺河黄砂土、七里鸡肝土,成土母质为下属系黄土、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上,多出现缓岗、低圩、低冲、黄土岗顶、高塝上,地形坡度大;特征是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低,质地轻壤或粘质型,耕层厚度一般在15~18cm,农田水利配套率不高,灌排条件一般,土地平整度较差,耕层有侧漂性,部分土种存在障碍因素,耕层质地不良。

1.2.5 五等地 常年粮食基础单产在9000~7500kg/hm2,面积0.674万hm2,占总面积的3.86%。主要包括当涂县沿江、沿大青山,和县的沿江和中、北部,含山县中、北部,博望区的中、北部区域,地形部位为丘岗地区、高丘中部及岗垄等地的望天田,地形坡度大;或是在低圩、低冲的下部。该等耕地的主要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湖积物上等,部分为耕种旱地;其稻田类型区,属淹育、渗育、测漂、潜育型亚类的土种,主要为高位强潜青砂泥田、高位强潜青马肝田、高位强潜青湖泥田、浅棕红泥田等。旱地类型区,主要为厚层砂砾黄棕壤、马肝土、黄白土、黄棕壤、黄砂土、青山黄泥土;特征是地势不平,有一定的水土流失,质地不良,多无灌溉条件,常有干旱、渍涝危害。土体存有粘盘、砾石等障碍层次,耕层厚度一般在14~18cm,剖面不良,水利设施不配套,白土化、潜育化较严重。障碍层明显,且出现深度较浅。

1.2.6 六等地 常年粮食基础单产在7500~6000kg/hm2,面积0.085万hm2,占总面积的0.49%。主要包括当涂县北部及大青山、博望区的北部区域的沿山山地丘陵黄棕壤,地形部位为高丘中部及岗垄等地的望天田,地形坡度大、无农田基础设施,特点是地形不平,山谷冲垄、剖面不良、有障碍层。

2 马鞍山市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耕地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对全市耕地质量水平调查来看,马鞍山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处于较丰水平,但有效磷含量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农作物施肥中仍需要增施有效磷、速效钾。

2.2 局部地区土壤仍有酸化的现象 从监测结果来看,马鞍山市沿江爪果蔬菜基地,特别是和县大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酸化趋势虽得到了一定程度地缓解,但仍存在酸化现象。

2.3 施肥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全市近年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但肥料投入水平、施肥结构与比例仍不尽合理,有机肥投入量较少,钾肥投入量虽有增加,但与测土配方施肥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

3 提升马鞍山市耕地质量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 进一步优化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布局,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农业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加快耕地质量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耕地质量数据平台;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提高指导农业生产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根据全市不同地区耕地质量和障碍因素,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措施。一是增加有机肥投入。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肥含量,实现种养结合良性循环。二是加强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治理水土侵蚀,改良酸化、潜育化、白土化、盐渍化土壤,通过有针对性措施,减轻土壤障碍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三是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积极实施肥料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减少农药和化肥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四是开展保护性耕作。通过深松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五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综合利用农艺、生物、工程等技术,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3.3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养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耕地理化形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的土壤,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二是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藏粮于地。三是以蔬菜瓜果等用肥量大作物为重点兼顾粮食作物,建立大面积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配方肥、缓释肥高效施用示范区,大力推广配方肥、缓释肥,优化化肥结构;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耕地质量。

3.4 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 以中央财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税收等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科学施肥服务。加强土壤肥料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县级土壤肥料工作机构,充实技术力量,加强设施装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耕地土壤
马鞍山市中医院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灵感的土壤
秋果飘香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