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大佛寺之无量桥病害的现场无损检测与评估
2020-04-11赵菊芹
赵菊芹 叶 良
(1.新昌县博物馆(新昌县文保所),浙江 新昌 312500; 2.浙江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无量桥(如图1所示)位于新昌大佛寺内部,背后(南侧)即为石窟寺山体,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的一部分。无量桥背后(南侧)即为石窟寺山体,顶部为重修的两层木质阁楼,与无量桥前端三层罩阁合成五层宝塔形阁楼,桥拱下成为石窟之外延,成为殿堂一部分;无量桥东西走向,全长42.3 m,拱顶高16.1 m,宽约8.7 m,略低于石窟洞高,与石窟洞口下端紧密相衔接;拱顶厚约1 m,拱跨约13.3 m,约为拱跨的1/13;拱高约7 m,矢高比约为0.5。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式,为单孔实腹、薄拱、半圆石拱桥。2015年新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无量桥保护工程。首先对无量桥现状与病害进行勘察与评估,并根据勘察与评估提出保护方案。本工作重点介绍无量桥病害的现场无损检测与评估研究。
1 无量桥变形勘察
1.1 桥面标高
通过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桥面各待测点(本次测绘根据本体特征,选择北侧望柱底部位置为待测点,即侧墙顶部垂带石面)高程,比较东西两桥台对称位置待测点的高程数值,来反映桥面的沉降变化。本次测量使用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施测,测绘成果数据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无量桥桥面标高对比
根据表1显示,东侧桥面略比西侧桥面低,其他的基本一致。西桥台桥面标高较平顺,但东桥台中部有凹陷现象。
1.2 桥台侧墙外鼓
桥台侧墙外鼓测量采用极坐标法测定侧墙垂线方向上若干点(测定点的数量根据现场外鼓大小和面积合理确定)的三维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后进行竖向数据对比,以测线的两端为基点,计算中间各点相对两端基点的外鼓或内凹量(暂未考虑顶部外闪情况),以反映侧墙外鼓或内凹程度。东侧侧墙外鼓测绘成果数据汇总如表2所示。
表2 桥台侧墙外鼓测绘数据
测绘结果显示:西桥台基本无外鼓现象,但东桥台整体外鼓严重,最大倾角位于转角处,为4.6°(与下端的连线与基准线的夹角),还有靠近桥拱处的外鼓量也较大,为4.03°(与上端的连线与基准线的夹角)。
2 无量桥侧墙裂缝勘察
由于无量桥侧墙裂缝分布位置不能直接徒手丈量,本次测绘采用全站仪免棱镜模式远距离直接观测,根据裂缝分布位置和走向,实测每条裂缝的位置节点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后直接绘制裂缝立面分布图,计算裂缝长度。本次测绘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主要裂缝具体位置如图2,图3所示。
表3 无量桥侧墙裂缝测绘数据
通过测量,结合现场照片,东侧侧墙存在着安全隐患,裂缝已经导致侧墙结构松散,局部形成孔洞。
3 材料风化程度检测
3.1 券石表面水分测定及分析
本次测试使用感应式水分仪MS310对拱券各个部位进行了表面水分测定,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个部位水分值
由表面水分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券石底面有冷凝水,石窟寺内较潮湿,且越接近地面,湿气越重。
3.2 券石表面粗糙度测定
现场使用elcometer粗糙度仪对顶部表面各个部位进行了粗糙度检测,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各部位粗糙度
结果表明,内券石表面粗糙度较大,越到拱底,粗糙度越大,此与环境潮湿及拱底曾经的长期渗水有关。
3.3 券石表面强度测定
现场使用回弹仪对其强度进行了测定,各部位回弹值及强度推定值如表6所示。
表6 各部位回弹值及强度推定值
由强度推定值可以看出,券石强度较低,约为新鲜凝灰岩强度的一半。
4 结语
采用传统的测量仪器测量桥面标高、拱轴线变形、桥台侧墙外鼓、裂缝宽度等数据,可以精准地勘察和评估无量桥现状变形情况。采用感应式水分仪、粗糙度仪、回弹仪等可以综合评估无量桥石材的风化程度。
勘察结果显示西桥台桥面基本无沉降,侧墙基本无外鼓现象;东桥台(侧墙顶)中部有明显的凹陷现象,侧墙整体外鼓严重,侧墙有多条大裂缝。无量桥北侧(外侧)拱轴线有轻微的下趴现象,南侧(内侧)基本无此现象。券石表面有风化现象,券石强度约为新鲜凝灰岩强度的一半。券石底面有冷凝水,石窟寺内较潮湿,且越接近地面,湿气越重。干湿变化容易导致拱底抹灰开裂剥落及石材表面风化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