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及其他因素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态度的影响分析

2020-04-11龙江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性行为艾滋病态度

龙江英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0)

艾滋病是一种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而性传播是我国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大部分大学生艾滋病来自于男同,部分原因为学生不清楚自己性别需求盲目追求刺激而导致。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发生性交的比例为6%-15%,但是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足25%[1],主要由于他们缺乏健康意识,如果不进行积极引导会造成不可避免损失。根据以上情况,对于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市5所大学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年级,调查学生中男性173例,女性127例,年龄19-25岁,平均(20.0±1.2)岁,本次分发300份问卷,回收297份,回收率为99.0%。

1.2 方法 在健康教育之前对于一部分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讲座之后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避免学生重复答题后的倦怠心理以及在讲座过程中对于答不上的问题注意力偏好。在调查过程中向被调查人说明目的和意义,并且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指导回答和填写,本次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承诺对于被调查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调查问卷时间大约为20 min。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认知态度情况表;包括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艾滋病疾病特征、性传播、预防、检查以及治疗常识),评价采取5级评分法。得分等级为:非常确定为5分,比较确定为4分,一般确定为3分,比较不确定为2分,非常不确定1分。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的态度以及预防态度,该种调查也分为5个等级,非常赞同为5分,比较赞同为4分,一般赞同3分,比较不赞同为2分,非常不赞同为1分。分析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关注程度,得分越高说明关注艾滋病程度越高,采取5级评分法,非常赞同为5分,比较赞同为4分,一般赞同为3分,比较不赞同为2分,非常不赞同为1分。采取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价整个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2]。

1.3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配对检验采取t检验,统计分析后P<0.05为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对于艾滋病认知态度变化 经过相关的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态度获得明显的改善,且对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获得明显的提升,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于艾滋病认知以及态度变化(Mean±SD,分)

2.2 健康教育对于个性性行为态度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的评分量表得分降低,说明对于性行为更加谨慎,注意性行为的安全,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健康教育前后性行为态度(Mean±SD,分)

2.3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认知态度及人口学特点相关性 在教育之后,仍然与艾滋病知识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为专业以及积极应对方式,与艾滋病态度评分的因素为性别、专业、积极应对方式,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认知态度及人口学特点相关性

3 讨论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ncy Syndroms,AIDS)为一种人类感染HIV病毒而造成免疫系统损害等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作用,目前被称为“超级癌症”。相关研究显示,自1981年美国报道处首例的艾滋病后,目前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可达到6000万人次,其中有2500万因艾滋病死亡。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15-24岁的青少年占新发艾滋病患者的40%左右,且在同性传播中男性占32.5%。近些年,学生患艾滋病的案例越来越多,年龄处于20-24岁中的学生,感染艾滋病和患者人数占总例数40%,在学生患者中,性传播为第一的途径。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较少,加上自我保护意识弱以及近年来性行为的开放,使得学生艾滋病患者树立明显上升,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4]。

在本次临床资料分析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评分以及态度均不理想,而经过相应的教育后获得一定的理解以及认知,对于艾滋病的态度从传统的偏执转向理解,说明经过教育后学生对于艾滋病有了进一步认识。另外教育前学生对于自我保护已经发生性关系时候的保护措施比较弱,可理解为学生在发生性行为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自我,不将艾滋病预防作为首位。经过相应的教育后以上情况获得一定改善,但是也提示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大学生的性知识和自我保护知识教育,中国为传统国家,在性教育方面具有一定欠缺,后续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学生性教育。采取个体对应激认识的评价以及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采取的措施,良好的应对方式能够改变个体主观认识,提高处理问题能力。本次临床中我们发现专业、性别等因素对于学生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后续健康教育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以此提高教育效果。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升其对于艾滋病预防认识度,提高防艾滋病意识能力。

猜你喜欢

性行为艾滋病态度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