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和血乳酸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
2020-04-11耿辉杨广民
耿辉,杨广民
(吉林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长春 吉林 130021)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脑供血障碍而形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软化或坏死,继而形成梗死灶的脑血管类疾病。当前,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较高。人体中的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其含量能够反映脑血管中的高凝状态以及纤溶亢进,同时乳酸是人体进行糖酵解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特异性产物。若人体中乳酸含量增高,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1-2]。基于此,本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D-二聚体和血乳酸联合检测的实用价值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视为讨论组,该组共有男性患者20人,女性患者30人,年龄范围在6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87±1.39)岁;将同期到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视为对照组,该组共有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25人,年龄范围在6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65±1.43)岁。
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重大器官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传染性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在本院检查均已确诊为脑梗死。所有患者、家属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在发病48 h内对进行经外周静脉血液取样,在健康患者进行常规程序血样抽取,血样量为5 mL,之后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最后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样血清进行D-二聚体和LAC水平检测。D-二聚体用Sysmex CS2000血凝仪及原装试剂测定,LAC水平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对比:讨论组患者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Mean±SD)
3 讨论
脑梗死疾病属于一组含有不同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转归的疾病总称,该疾病具有病情重和凶险的特点,同时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形成脑部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以此引发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当今,临床中认为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在脑梗死发展中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系统功能丧失以及血液高凝现象,同时还会伴有缺氧、高能代谢等多种生理状态。脑梗死疾病发病时,患者机体就会出现凝血或纤溶系统平衡紊乱现象,当机体凝血功能提升时还会出现继发性的纤溶活性亢进。由于患者血循环中含有大量的纤溶酶,从而降解已经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进而形成大量的D-二聚体[3-4]。
血乳酸属于一种糖酵解产物,在人体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其可以转变为丙酮酸,继而进入到三羧酸循环供能。通常情况下,人体在正常状态下代谢的乳酸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但如若患者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乳酸无法转变成丙酮酸循环供能,那么乳酸含量就会成倍增长,过量的乳酸必定对体内的酸碱度平衡造成影响,因此使得患者出现乳酸血症,也就增加了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现象[5]。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水平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脑梗死患者进行D-二聚体和血乳酸联合检测有着重要意义,其检测结果可以看作为患者肌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指标,同时可以判断患者脑血管堵塞状态、脑梗死进展及预后,对于医生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快更好地进行相关临床干预抢救生命、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