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影响
2020-04-11耿雁王苏建
耿雁,王苏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3000)
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突发性,患者通常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将有很高的死亡率。现阶段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主要是止血和输血,而既往输血方案主要是依靠输血申请单来进行输血治疗,这种方式并没有顾及患者的病情轻重和体质差异,因此不利于提高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试分析合理使用成分血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带来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是否合理使用成分血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6-72岁,平均(54.74±11.74)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4.66±11.82)岁。将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资料纳入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在两组之间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先为其采取内镜手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根据输血申请单进行输血治疗,所输入成分主要为悬浮红细胞。而研究组则结合患者病情和输血科会诊结果决定成分血输血方案,具体操作为:①消化科在患者入院后先对其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检验,掌握患者病情轻重程度;②联系输血科,与其积极讨论,结合患者检验结果,针对性地调整常规的成分血方案。对失血量和成分血的输血配比进行分析,若是失血比高于40%,则需第一时间调整输血方案,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其生命安全。
1.3 观察指标 对比首次成功止血率、止血后再出血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检验,若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首次成功止血率比对照组高,止血后再出血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首次成功止血率、止血后再出血率的组间对比[n(%)]
3 讨论
作为临床危急重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可以使患者机体受到损害,严重情况下还可危及患者生命,如果患者失血过多,必须要为其及时止血和输血,以减轻去循环系统的受损,保障其生命安全。而以往输血治疗通常是根据申请单将悬浮红细胞等成分快速补充给患者,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但患者若是缺乏足够的凝血因子,纤溶活性的增加反而容易导致其再次出血,并且单纯输注悬浮红细胞也无法提高患者凝血功能,大量输注还容易引发输血不良反应;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输血治疗方案的依据是申请单,而不是患者实际情况和输血科的专业意见,缺乏科学性[1-3]。而成分血输血方案则是结合了患者实际情况和输血科会诊结果制定的输血治疗方案,相比之下更加科学合理,其在患者失血比例过高时会适时调整输血方案,无论是所采集血液成分的质量还是输血质量,都明显更加优秀。此外,常规申请单输血方案大多仅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血浆,而部分患者存在消化道溃疡、凝血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等出血高危因素,常规方案无法满足这些患者的需求,而成分血输血方案的制定有输血科的参与,可以更合理地为患者输注其所需的成分,因此更有利于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提高。见结果,研究组首次成功止血率比对照组高(96%vs76%),止血后再出血率比对照组低(4%vs24%),无疑证明了成分血合理使用对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在输血治疗中合理使用成分血,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使其更好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