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
2020-04-11王云
王云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若不能及时有效干预还可能造成患者失明,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患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较高。目前临床中多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指标来探讨与DR疾病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其敏感度相对较低[1],为了进一步提升DR患者的诊断价值,本文将着重探究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和DR疾病发生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我院80例2型糖尿病例,以其合并DR与否为标准分组,观察组(合并DR组,40例):性别比,男:女=22:18;就诊时年龄42-86岁,均值(63.2±0.6)岁;2型糖尿病程2-17年,均值(8.3±0.4)年。对照组(未合并DR组,40例):性别比,男:女=19:21;就诊时年龄42-87岁,均值(62.9±0.5)岁;2型糖尿病程2-16年,均值(8.5±0.3)年。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进行周静脉血液样本抽取5 mL,抗凝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在-80oC环境中储存待检。对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测定,应用我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磷酸激酶/CK以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E。
1.3 评估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测定结果进行对比;针对观察组的DR患者根据其病变程度再次分组,即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A组,n=22)、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组,n=18),比较两个亚组的心肌酶谱指标测定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 17.0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Mean±SD)
表2 A组与B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Mean±SD)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CK、LDH、CK-MB、α-HBD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
2.2 A组与B组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A组的CK、LDH、CKMB、α-HBDE水平均低于B组,且P<0.05。见表2。
3 讨论
DR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严重性并发症,通过早期进行有效的筛查及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并改善其预后,同时能够更好的消除对于患者视力水平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肌酶指标的测定结果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同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DR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再次分组,A组与B组患者在CK、LDH等指标比较中差异显著。这提示,心肌酶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DR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均有密切关系,并且随着DR病变严重程度的上升,心肌酶指标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2]。
综上所述,心肌酶水平和DR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可将心肌酶作为DR患者病变早期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判断依据。